Re: [討論] 脂肪消耗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問題

看板FITNESS作者時間14年前 (2010/07/29 00:51),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6 (看更多)
※ 引述《senjor (好吧,我是三舅)》之銘言: : 要是我會這樣回 : ============== : 重點就是長時間運動就補充葡萄糖 : (其他雜七雜八、包裝複雜、成分複雜的食物就不要問了,就是葡萄糖!) : 所以如果你重訓+有氧運動超過一個小時的話 : 那就在運動的時候一邊喝葡萄糖飲料(運動飲料、蜂蜜也算)一邊運動 : (400cc-600cc左右即可。) : 這件事只是單純補充流失的肝醣,跟補充蛋白質無關,是獨立的兩件事。 : 所以你想要在黃金時間內補充蛋白質請照常補充。 我之所以一直在原文推文一直問: 攝取乳清蛋白是否對於減少有氧消耗肌肉有幫助 不是我搞不懂乳清的價值是提供高C/P的蛋白質而原文討論是碳水化合物的好處 是因為當我還是個菜鳥時 曾拜讀過musclebeach板的精華區 裡面有提到有氧前補充蛋白質的好處(不過這邊是建議蛋白質要在有氧前1小時攝取): 蛋白質不會引發胰島素的上升,因此在燃燒脂肪的同時,你血液中會有提 升的氨基酸含量,在肌肉消耗之前被使用。 請看musclebeach板精華區3->2->1 因為年代久遠找了好一陣子才找到 原文出處 http://www.bodybuilding.com/fun/matt100.htm Since the protein doesn't trigger an insulin release, you'll be nicely set for burning body fat. At the same time, you get a nice boost of amino acids floating in your blood that will be consumed before muscle is cannibalized. 當然裡面也有提到碳水化合物的好處 只是這邊談到避免燃燒肌肉的原理跟方法與本來討論串不同 所以引發我的好奇與疑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9.127

07/29 00:55, , 1F
乳清蛋白裡面有BCAA,身體如果以胺基酸為能量來源的話
07/29 00:55, 1F

07/29 00:56, , 2F
會先把這些BCAA拿來用,可以降低肌肉蛋白質的分解
07/29 00:56, 2F

07/29 00:56, , 3F
這個作用的原理跟補充碳水化合物完全不同啊
07/29 00:56, 3F

07/29 00:57, , 4F
版大這樣解釋就很好懂.不過我好像也看過文章說, 這些胺基酸
07/29 00:57, 4F

07/29 00:58, , 5F
份量也不算多...所以多少還是動用到一咪咪的肌肉胺基酸
07/29 00:58, 5F

07/29 00:58, , 6F
只能降低而已 沒辦法完全避免的
07/29 00:58, 6F

07/29 00:58, , 7F
所以 還是看得到一點肌肉流失.
07/29 00:58, 7F

07/29 01:00, , 8F
乳清蛋白最主要還是以修補肌肉組織的功能為主啦
07/29 01:00, 8F

07/29 01:00, , 9F
長時間運動要避免肌肉流失 並不是他的主要功能
07/29 01:00, 9F

07/29 01:01, , 10F
會流失就是會流失 只是程度差別 而乳清蛋白是事後修補
07/29 01:01, 10F

07/29 01:07, , 11F
你看我回的這篇可能會比較清楚→#1CK2MLLA
07/29 01:07, 11F

07/29 01:27, , 12F
在飢餓狀態下 脂肪會傾向儲存 回收率高達90%!
07/29 01:27, 12F

07/29 08:24, , 13F
樓上不要亂推這種沒有根據的話...
07/29 08:24, 13F

07/30 04:49, , 14F
生化課本寫的 沒根據的話我不會亂講....
07/30 04:49, 14F

07/30 04:50, , 15F
而且這也就是為什麼會造成溜溜球的原因之一...
07/30 04:50, 15F

07/30 04:50, , 16F
體脂不降 肌肉流失 儲存一堆能量
07/30 04:50, 16F

07/30 04:51, , 17F
對人體而言飢餓是逆境 脂肪分解增加 回收率也大增
07/30 04:51, 17F
文章代碼(AID): #1CK5_x2e (FITNES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K5_x2e (FIT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