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我們的教育 埋沒多少豪小子?

看板Education作者 (chesterhe)時間12年前 (2012/02/29 22: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3 (看更多)
※ 引述《L22M (翠鳥)》之銘言: : 中國時報 【金傳春】 :  近日林書豪的表現風靡台灣與全美,他曾坐冷板凳,歷經挫折的淬鍊洗禮,仍堅持 : 自己所愛。在大家為豪小子喝采之餘,警醒的是林書豪的教育過程全為美式教育。 :  在全球化競爭時代,如何發掘更多千里馬,為下一代擘畫藍圖,更彰顯教育哲學的 : 重要。然而華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殷殷期盼,無形中成為下一代難以全然伸 : 展的枷鎖。而學校教育卻是升學與文憑主義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近三十年多 : 數一流高中生以醫科為第一志願,醫院實習選科又分數競爭激烈,如此反培養自我中心重 : 易缺利他人文襟懷的K書人才,加上行政首長多出自法律系所,對社會均衡發展不利,也 : 甚缺開創新局的軟實力。如此自家庭至學校與社會發展機會已埋沒太多如豪小子般多面才 : 華的人才。 :  其實教育的核心應是因材施教,打造年輕人一展長才的舞台,鼓勵他們從事最喜歡 : 的行業,讓上天賜予的稟賦與努力、熱忱相結合,貢獻社會,而不是將青春年華折損在智 : 育成績上幾分之差的一決雌雄。 :  為明瞭個人長處,美國自幼稚園教育即重視團隊合作力的培養,老師們扮演伯樂, : 十分細心找出每位小朋友的優點,還定期報告家長那些方面在近兩週有驚人進步,用正面 : 思考鼓勵學子勇敢向前,尊重年輕人的選擇與看法,配合往後中小學教育養成,使其能散 : 發光彩。但台灣偏重教條與筆試選才,加上父母往往在學童課後又以補習才藝填鴨,學童 : 少有時間尋覓自己的性向,甚而發掘自我。更糟糕的是個人表現甚至成為國科會研究評量 : 的唯一準則,而忽略個人在群體中扮演的角色與其對社會的貢獻,甚少鼓勵團隊合作力的 : 成效。而教育單位評鑑系所、老師也從未重視往後學生的表現及對社會的影響。 :  誠摯建議教育相關首長:一、推動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各級教育的重要基石,將 : 影響學童往後尊重、分享、同理心到責任感的養成與深化;二、校長應建立各校的教育哲 : 學,提供優良環境讓學子有充分自我探索的樂趣與發揮創造力的空間;三、敬邀認知科學 : 的心理學家,讓老師與家長多發掘孩童的潛能,如美國近年推廣體適能配合的新體育課, : 已證實有助於多方學習與人格成熟;及四、高等教育不應與科技成果畫上等號,而大學各 : 學術領域的重要表現指標更不能以論文積分馬首是瞻,如此才能為社會培養多元人才。 :  北大蔡元培強調美育,南開大學張伯苓堅持品德教育,芝加哥大學赫金斯重視「社 : 會回饋」,哈佛大學偏重人文涵養、團隊領導力與全球觀;而台灣至今是否有明確的教育 : 哲學?如果馬總統選前談及「創造台灣高等教育起飛」可實現的話,是否先由建立教育的 : 哲學做起吧!台灣應發掘更多「豪小子」! :  (作者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 :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2022100062.html 林書豪的崛起,在在都顯示家庭教育的成功,而跟該國的教育哲學沒有太大關係,當父母 有心培養一個小孩,當然是提供他最適合發展他興趣的環境,學音樂就到音樂之都、學藝 術就往藝術之城,當然林家搬往美國並不是有意為了培養林書豪,但對於培養籃球來說, 是最適合的地方,林書豪以美國生長背景打出名號也是合理的情況,如果他是德國、芬蘭 生長背景在NBA打出名號,這時候拿芬蘭、德國的教育制度作為標竿才有意義,拿美國做 標竿事沒有意義的,因為這事主因在專業培養環境,跟教育制度關係不是太大,教育該 反思的是,自己國家的特色產業,該怎麼打造該產業的人才培育環境,吸引各國最優秀 的人才來本國取經並促成該產業的國際化,與促成本國人才的競爭力才是重要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3.61.232.12
文章代碼(AID): #1FJYzbx_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FJYzbx_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