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台灣教育的失敗,首推二大功臣,

看板Education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1/31 16:46), 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5 (看更多)
我先說我的結論,我也不認同人本和部分教改理念,尤其是中產性格和過於 理想化的問題,但是把目前所有教育和教改的責任推到李遠哲和史英身上的說法 是錯的。這完全忽略實際上教育政策還是來自教育部和師範體系官學兩制的人所 制訂的。教改會與民間教改團體對教改有影響,但是他們並沒有掌權。 臺灣的教改責任不在李遠哲身上,李遠哲當時擔任教改會召集人是被政府抬 出來回應民間壓力的神主牌。李遠哲既沒有參加1987年以後的民間教改運動,在 之後對於教育政策的實務涉入也不深。教改會結束後新任的教育部長吳京並不認 同教改諮議報告書的結論,走一套自己的教改路線。史英、黃武雄等人對教改會 與諮議報告書上的影響力很低,四一〇教育改造聯盟(1996)甚至出了一本自己的 教育改革建議報告,批評教改會政策審議的結果,和教改會的改革建議撇清關係 。人本體系對教育部比較有影響力是2000年以後的事,可是距離掌握大權還有很 遠一段路。 很多人都在罵教育,可是如果試著讀以前的資料,就會看到很多現在的教育 問題以前早就有了。王震武和林文瑛(1996:39)早期做過一篇剪報研究,統計1976 到1993年來中時和聯合出現教育事件報導的次數頻率,我簡單摘給大家看: 學校或教師違規 暴力與犯罪 學生自我傷害 學生違規 合計 1976~1978 15 134 25 13 187 1979~1981 11 24 2 4 41 1982~1984 16 16 1985~1987 25 17 42 1988~1990 35 122 27 10 194 1991~1993 61 203 25 4 293 其中要提醒大家,1987年解嚴後民間教改運動團體開始蓬勃發展,然後大概 在90年代後,當時教改的聲音就越來越強,最後就是1994年的四一〇教改大遊行 ,以及為期兩年的教改諮議會。回到當時的時空背景,從剪報次數可以推知當時 的輿論對教育的現況是越來越不滿的,最後就出現了大家期望卻又失望的教改。 很多人都說教改讓教育現場失序,尤其是零體罰讓校園秩序更混亂,對這個觀點 我一直抱持著保留的態度,因為即使是過去有體罰的時代,校園內外都還是有層 出不窮的暴力事件。這篇剪報統計告訴你的就是過去還沒有教改運動與教改時, 一樣有一堆校園教學現場的問題,把這些問題「都」推給史英和人本是錯的。我 反而認為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這群人出來是有助於刺激社會面對和討論教育問 題的。(即使他們提出的藥方未必真的好,實際上被採納的也很有限。) 再回來談談教改,我認為現在大家把教改當成過街老鼠在打,反而無法理解 教改的問題在哪,實際上教改到最後應該要看成是官民互相妥協的改革產物,教 育部有自己的一套改革計劃,教改會有另一套,民間教改人士又和前二者的主張 不一樣。當初教改會政策審議階段,主要是由李遠哲當神主牌召集人,一群教育 學者、大學教授和基層學校校長共同議定出來的結果。許多民間教改人士的參與 程度反而相當低。這些教改會政策審議記錄都相當完整,網路上都查的到。但是 錯亂的是,這些並沒有真的掌權發聲的人,卻在2003年被反教改陣線的宣言(重建 教育連線聯盟,2003)打成黑五類。那一年周祝瑛(2003)或是黃光國(2003)各自寫 了一本書直指教育改革的問題都是李遠哲、黃武雄和史英等人的錯,認為當時許 多教改政策的問題很大一部份都是沒有師範體系學者的參與,這完全是錯誤的。 當時不僅有幾位教改委員是出身師範體系,而且許多政策研究建議或溝通也都是 有師範體系的學者參與。這部份還可以參考何明修(2011)的討論,就會知道目前 大家把教育的問題全部推給當初這些民間教改運動參與者或是神主牌是錯的!我 建議大家可以讀一讀一些民間教改人士對於教改責任問題的答辯,例如黃武雄(2007 、2010)或是王震武、林文瑛(1999)的文章,不盡然全對,但是算是一個說明與交 待,把部份的責任問題重新釐清。 隨便舉一些政策為例,其實都可以看到教育部仍然是主導教改的最重要推手 。就廣設高中大學來講,廣設高中裡面完全中學和綜合高中的政策,其實都是教 育部提出的政策,在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被提出,不是教改人士的想法。廣設大 學變成現在看到的專科學校大量浮濫升格成科技大學和技術學院,抱歉,這也是 教育部的政策,出自吳京的兩條國道。多元入學的改革方案也不是教改人士的點 子,是在1990年前後由大考中心曹亮吉和黃炳煌等人規劃的。大考中心的資金來 源也是在教育部。 我並不是站在非此即彼的立場上,認為現在的教育問題不是教改人士的錯, 那就都是老師或是學者的錯。而是認為目前對教改人士的指責已經過於離譜偏離 事實原貌。在這意義下,我試著為這些被定在十字架上形成長久偏見的民間教改 人士辯護。我認為「教育改革」只是一個定義不清的大包裹,包裹下的每一道政 策,都應該仔細拿出來討論檢驗,不是看到「教育改革」就直接連結到這些民間 教改人士身上,這種偏見反而阻礙了溝通,阻礙繼續讓教育變好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四一〇教育改造聯盟 (1996). 民間教育改造藍圖 朝向社會正義的結構性變革. 臺北市, 時報文化. 王震武、林文瑛 (1996). 敎育改革的臺灣經驗 國民敎育的政策及行政措施分析. 臺北市 , 業強 周祝瑛 (2003). 誰捉弄了台灣教改? 台北市, 心理 黃光國 (2003). 敎改錯在哪裏? 我的陽謀. 台北縣中和市 INK印刻出版 重建教育連線聯盟 (2003) "「終結教改亂象,追求優質教育」宣言." 何明修 (2011). 教育改革運動的政策回應. 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二十年來的台灣行動 主義. 何明修、林秀幸. 台北市, 群學 黃武雄 (2007). 學校在窗外. 台北縣新店市, 左岸文化出版 遠足文化發行. 黃武雄 (2010). 教改中的左與右. 秩序繽紛的年代. 吳介民、范雲、顧爾德. 台北縣新 店市, 左岸文化: 173-212 王震武、林文瑛 (1999). 另眼看教育改革. 台北市, 桂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156.222 ※ 編輯: smartken 來自: 140.112.156.222 (01/31 17:03)

01/31 18:07, , 1F
說到媒體 我覺得這也是人本被老師們詬病的地方
01/31 18:07, 1F

01/31 18:08, , 2F
人本崛起的過程中 媒體是很重要的因素 但這些報導中也有
01/31 18:08, 2F

01/31 18:08, , 3F
被渲染的地方 最有名的就是手銬事件
01/31 18:08, 3F

01/31 18:17, , 4F
不就是因為老師被教育的太完美了
01/31 18:17, 4F

01/31 18:30, , 5F
樓上所謂的完美 是指誰的立場下完美?
01/31 18:30, 5F

01/31 18:34, , 6F
既得利益者的完美囉。
01/31 18:34, 6F

02/01 10:45, , 7F
推 這篇專業 也讓我回想起當年那兩條路的說法...
02/01 10:45, 7F

02/02 16:22, , 8F
好厲害
02/02 16:22, 8F
文章代碼(AID): #1F9wf8St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15 篇):
文章代碼(AID): #1F9wf8St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