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Re: [轉錄]Re: [討論] 對國內教育的改革

看板Education作者 (替天行道)時間14年前 (2009/09/21 00:4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0 (看更多)
※ 引述《RekishiEJ (超愛類戲劇的EJ……)》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Policy 看板] : 作者: reece (摘夢) 看板: Policy : 標題: Re: [轉錄]Re: [討論] 對國內教育的改革 : 時間: Mon Sep 14 03:25:15 2009 : 小弟記得這種主題討論不下數次 : 而普遍整合外國制度可能會產生對台灣適應不良問題? : 個人認為重點是每個階段教育性質和重點是什麼? : 確立之後才將規劃和分析教育要如何改革? : 才不會感覺很零散的感覺 其實仔細回顧 臺灣 過去的教育發展 再跟先進國家教育改革相比 可以發現臺灣缺乏的是時間 溝通 教育研究 和配套措施的推廣 改革需要時間醞釀 短時間內想要改變既定制度 根本是天方夜譚 因為改革的核心就是理念 理念說穿了就是價值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價值 要評斷是與非 並說服其他人接受新的理念 其實是很困難的 需要長時間的溝通 尤其是對教育工作者 臺灣的改革者都自以為教育工作者一定會接受他們的理念 看到不想改變的人 還批評其保守封閉 但是卻不願意放下身段去溝通 而執行單位從教育部 教育局 學校 教師 家長 也都沒有好好溝通 公聽會真的都只是去"聽"宣導而已 事實上 我相信老師的水準也不差 並不是不想改變 而是不知道改變到底會帶來甚麼後果 舉例來說 過去有體罰的時代 叫老師不體罰用別的方式 老師當然會恐慌啊 因為體罰對於教室經營是很有效的手段 加上家長社會氛圍支持教師體罰的方式 老師自然認為體罰是合法化的教育手段 你叫他不打 老師可能還覺得委屈 認為自己的教育專業被剝奪 但如果真的有可信的研究能支持體罰對於學生一定會帶來不好結果 並提出另一種替代的教育方式 並讓教師們能學會 我想老師有了更好的方法能管教學生 一定會用的 上面的例子想要表達的就是 教育研究和配套措施的推廣真的很重要 研究的用意除了說服以外 更重要的是能找出問題和可能的解決辦法 配套措式的推廣是讓改革政策的理念 實務 和執行能徹底被瞭解 瞭解了才能實施 而研究和推廣也都需要時間 很可惜的是時間 溝通 研究和推廣 在目前台灣教育改革 這四點都是缺少的( 其實不只教育 一些社會政策也是 ) : 教育重點從社會角度來看,應該是社會化(奠定社會上基本能力基礎)→專業化 : 所以國小國中應實行社會化和專業化的事先鋪路階段為宜,因此政治、法律、 : 多元化思想應該是我國改革應該加強的目標,使得人民能成為社會人的一定基 : 礎,而高中開始邁入專業化的考慮,但是社會化在此時應該更加深入為宜,依 : 目前高中教育中公民教育似乎太過弱化現象,三民主義應直接納入公民為簡單 : 介紹,加強法制面和政治面的深入介紹可能較為妥適,而進一步高中可試圖採 : 取學分制方式來拓展專門的接合,以目前來說,個人認為數學應該簡單化或採 : 取選修,尤其對社會組而言可考量這部分,自於自然組個人是認為應該符合現 : 實情況,高二的歷史地理可刪除,但高中的階段公民部分應該加入考試範圍可 : 能較為妥適。至於大學部分事實上符合專業化的考量,應該無修正之必要性存 : 在? 其實 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很大一塊是受權力牽引 你上面提到的教育內容很對 但重點是有很多人也能提出和你不同但也很有道理的教育理念 而能出線的只有一種理念 就是掌權者的理念 權力是很重要的 你看之前國文文言文的爭議就知道 光是同一科內部就紛擾不斷 更別說科與科之間 的權力競逐 不過我倒是認為改革的理念並不是教改的重點 因為這是價值層面的東西 而在民主的政體下 政府也不至於提出太離經叛道的價值 重點是在推行的過程 就是想辦法把時間 溝通 研究 和推廣四個因素具備 好好的和民眾溝通 並適時的修正理念 讓理念漸進的走向大家都能接受的平衡地帶 : 教育改革困難重重,光是要改良教師教導方式,考試制度,和家長們的思考方 : 式就很困難,更何況教改後是否比較符合台灣,或者目前只有考試高的戰鬥考 : 試人方為較適合台灣,也無一定的定論。 對 所以才會說研究很重要 因為研究是用證據和結果說服別人 畢竟並無依據顯示填壓式教育方式可 : 能比較弱勢存在,然而在全球化的年代,台灣必須面對的不僅僅是本島上的競 : 爭,而是整個世界的競爭,那教育體制可能將成為競爭的前哨站,而最好能達 : 物盡其用是最理想的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218.63 ※ 編輯: h90257 來自: 140.122.218.63 (09/21 00:49)
文章代碼(AID): #1AjbkZEp (Educ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jbkZEp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