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有關孔孟對「利」的看法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史提夫樣)時間16年前 (2008/01/19 12:5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5 (看更多)
: SteveYoung已經說了重點了。 : 我找的資料,顯然以《論語》為論述對象,但是否能代表整個儒家呢? 答案是: 看您怎麼判斷與孔子觀點不同的人是不是儒家 「重義輕利,但並不排斥利」與「儒家把『利』作了『公利』和『私利』的劃分」 用在《論語》則可以,《孟子》與《荀子》則有待商榷。 孟子答梁惠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請注意「何必」這個辭彙,是個很強的立場表示。 簡單說,孟子如果不排斥「利」,或者認為有「公利」的話, 則他這段回答會很難解。 : 儒家把公利放在第一位。對私利,主張一要符合道德規範,二要節制。 : 當二者發生衝突時,要「捨身取義」。 這段話該如何解釋? 我的看法是:如果「公利=義」這個式子是正確的 則更可以證明 義與利是兩分的(因為捨身也要取義,然身之不存,又何需求利?) 對於兩分或利義之辨 應該可以看成,如果兩者衝突的時候,該如何取捨, 這點很重要, 說孟子不重視利,並不是說他不承認有利, 事實上他知道人生中很多決定都與利有關係, 但是這點並不能構成凡事都應該追求利, 相反的,應該要以「義」的觀念來弭補。 講的或許不甚清楚, 望各位先進不吝賜教。 -- 道德相對主義、理性化與亞里斯多德:如果參與政治對人們的生命意義或培養內在善並 沒有幫助,那麼政治生活就很容易滑落至一種獲取利益的手段,也就是說,正是對倫理生 活採取一種諸神間鬥爭之觀點,吾人才會將參與政治限縮為工具理性而非目的自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7.71.35 ※ 編輯: SteveYoung 來自: 220.137.71.35 (01/19 13:50)
文章代碼(AID): #17aO9OiZ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aO9OiZ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