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串[請益] 有關孔孟對「利」的看法
共 15 篇文章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coolkoei (轉戰千里)時間16年前 (2008/01/10 16:23), 編輯資訊
3
0
0
內容預覽:
小弟是新來的.... 因為最近快要選舉了...所以有時候會想到「利益」跟「義」的衝突. 大家都知道孟子的義利之辨非常有名. 就那一篇看起來..孟子對「利」不假辭色. 但是印象中論語裡面「子張學干祿」一則中. 孔子對求祿位的子張也不會嚴厲,也教他一些行事準則. 可是不知道在論語或孟子裡面還有沒有其他關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teveYoung (史提夫樣)時間16年前 (2008/01/10 21:47),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先交代一個立場問題. 我個人相當反對「利」「義」衝突的思考模式. 意思是:這兩者並非必然處於緊張關係. 講回《論語》. 我想你指的應該是〈堯曰〉的第二篇.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 孔子最後的回答提到「惠而不費」的原則. 使民眾獲得好處,卻不會增加統治者的負擔(花費). 子張深問.
(還有432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coolkoei (轉戰千里)時間16年前 (2008/01/10 22:08), 編輯資訊
0
0
0
內容預覽:
首先感謝前輩的回文. 再來回答一下為啥因選舉想到這問題的原因. 其實很單純...就是不覺得現在某些政治人物除「利」之外,眼中還有他物. 想到這裡,自然就轉到孟子在梁惠王上第一篇講的東西了. 提到大大的回文. 關於堯曰那篇我很同意前輩的見解. 不過其實我一開始想到的是為政篇孔子給子張的建議. 子張學干
(還有206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kuopohung (風之過客)時間16年前 (2008/01/10 22:32), 編輯資訊
1
0
0
內容預覽:
關於孟子:. 可以把義解釋為長遠的制度和文化. 把利解釋為現實的公共利益或者國家利益. 以當時戰國時代人口就代表生產力也代表著戰力和國力. 梁惠文王(魏國首都大樑),當時是第一個政治改革而得到巨大利益者. PS:沒錯,是戰國七雄的魏國,也是第一個政治改革的國王,好像除了燕之外,其他各國. 都進行大大
(還有208個字)

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0人參與, 最新作者SteveYoung (史提夫樣)時間16年前 (2008/01/17 14:32), 編輯資訊
1
0
0
內容預覽:
孟子的「利」. 既不是「公共利益」也不是「國家利益」.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孟子對於「利」的觀點很負面. 幾乎沒有我們當代人對於「利」的正面觀點. 最有名的篇章是〈梁惠王上〉. 孟子認為「王何必曰『利』?」. 因為「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 所以他並不認為「利」有任何公共性質,. 只是私人之間的計較
(還有283個字)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