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儒學在台灣的影響"與"念宗師"與"易傳道德的形 …

看板Confucianism作者 (romacapri)時間17年前 (2006/10/06 06: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3 (看更多)
: → lahlah:你最後的一段,顯示你完全不懂儒家智慧的內涵是什麼~ 10/05 23:55 : → lahlah:少用見聞之知或邏輯的思考方式來研究這門學問, 10/05 23:55 : → lahlah:你不承認智的直覺就是實踐的必然,你不能探討什麼是中國哲學 10/05 23:57 如果牟先生的論述是要突顯西方的「只重理論,不重實務」 因而說出「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然」 那麼 其語句的限定,也只能是 「要實踐,必然要包含智的直覺的部份」 換成邏輯語句會變成: 「實踐→智的直覺」 只會是這樣而已耶 而不是「實踐=智的直覺」,實踐=智的直覺、智的直覺=實踐 因為少了一個邏輯推論:「智的直覺→實踐」 智的直覺會保證馬上變成實踐嗎? ok,牟先生如果真的有做「智的直覺→實踐」這個推演的話 「實踐=智的直覺」、「智的直覺『就』是實踐的必然」才會成立 請去找找看,真的找到了我就暴這篇 如果找不到 我就可以說 你誤把「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然」理解為「實踐=智的直覺」 是你的理解謬誤! 「實踐→智的直覺」的詮釋方式應該是 實踐必然包含了智的直覺 但也不排除其它的包含之可能 有可能包含了如西方說的理性、知性、情感...etc 反過來說 如果以西方立場來說,「實踐→理性能力」 實踐必然要有理性能力,以康德的話說就是實踐理性自己 但康德也有談「直觀」耶 「理性是實踐的必然條件」這句話,並不排除「智的直覺、情感、直觀」之類的可能性 因而 「實踐→理性能力」 「實踐→智的直覺」 這些語句只是說:理性能力或智的直覺都會是實踐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兩者同時成立,也不會是互斥的 也並不排除甚至還有其它諸多可能 因為等號並沒有劃上 這樣的語句詮釋,我認為會比較接近、符合事實 既理性能力,也智的直覺。 如果西方哪位哲人說「實踐=理性能力」 如果儒學哪位哲人說「實踐=智的直覺」 這種語句有強烈的排他性,會很有問題 我認為牟先生如果只是要突顯西方的「只重理性,不重智慧」的話 他的「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然」應該解釋為 「實踐→智的直覺」 即:「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樣就夠了。就足以突顯、反駁部份西方人「實踐=理性能力」的思維方式了 而非「智的直覺『就』是實踐的必然」、「實踐=智的直覺」 那個「就」「等號」 是很可怕的耶 會排他掉原本應有的很多東西 「實踐=智的直覺」的話,牟先生還搞理性論述幹嘛? 做白工?說服知識份子? 請找找看牟先生有做「智的直覺→實踐」這個推演嗎 如果這句話是他講的話 如果沒有 我就可以假定 那個「就」字,根本是你們的誤讀與理解錯誤! p→q不等於p=q 少了q→p這一部 把詞語劃上同一,這是很可怕的耶 會造成概念上、行為上的排它 某一來說 也違反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說法 不是嗎? 行如果只需智的直覺,那還要「知」什麼?都不用知了? 請去翻論證搞出「智的直覺→實踐」 不然的話,我這樣理解「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然」這句話 才會比較接近事實,也許也比較接近牟先生的本意...不是嗎? 這句話的效度根本只有「實踐→智的直覺而已」 而非「實踐=智的直覺」。 究竟是哲人太聰明 還是信徒太不嚴謹、太笨? 再舉一個例子說 「多數形成法律」「誠懇是把妹的必要條件」 這二個句子的邏輯形式都是P→Q 也只能變成-Q→P或-P﹀Q P分別是多數、把妹 Q分別是法律、誠懇 因此 既使假定「多數形成法律」「誠懇是把妹的必要條件」暫時成立 但是 「多數形成法律哦。因此不尊重多數,就是不尊重法律」 「誠懇的話,就可以把到妹」 這二個推論都會是錯誤的,並且經常往往經常出現 第一個是變成-P→-Q 第二個是變成Q→P 看得出語句中,「是」跟「就是」之間的差別了嗎? 「智的直覺是實踐的必然」又該怎麼理解呢? 這句和「知也是實踐的必然」有產生矛盾嗎? 你的實踐之所以排除掉了「知」,找到關鍵的點沒有? 你究竟是要不嚴謹、不邏輯、不學術 要到什麼時候? 一個是搬出價值相對、自由心證大絕 訴諸權威大絕、訴諸未知的謬誤(P→Q變P=Q)(lahlah) 一個是搬出訴諸無關的謬誤(luiswilson:你身邊有哲學素養很深 或哲學系教授媽???) 一個是搬出訴諸人身大絕(CVC:算了吧,我看這系列的心得是莊子遇惠施,聖量逢比量) 搞成這樣到底是要討論什麼? 討論實踐即智的直覺,因此理性滾蛋? 討論我到底在哪兒高就或著你又在哪兒高就?誰的哲學系教授名單列出來比較有威望? 討論誰是聖量,誰是比量、誰是莊子、誰是惠施? 智慧在哪了? -- ※ 編輯: romacapri 來自: 140.128.196.95 (10/06 10:18)
文章代碼(AID): #159OEHgs (Confucianism)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59OEHgs (Confucia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