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想請教一下關於CREMA和PRESSO的事情

看板Coffee作者 (愛著妳...)時間14年前 (2010/06/16 01:04), 編輯推噓1(106)
留言7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6 (看更多)
※ 引述《ringyoung200 (jumbo)》之銘言: : ※ 引述《hsubonbon (愛著妳...)》之銘言: : : NICE! : : 有數字才好講話~ : : 流速是我調整的重點 : : 對不同重量的粉餅 : : 單位時間內流過同樣的水量 : : 表示同樣體積的水通過的粉量不同 : 請考慮吸水。 : 不同重量的粉吸的水量不一樣。 : 你實際用掉的水量是:咖啡液量+被吸收水量。 : 換句話說,「表示同樣體積的水通過的粉量不同」這句話已然可議。 粉餅和粉吸收的水再多 最後都要通過粉餅 浸泡的問題是熱萃取的部分 我認為沖煮咖啡本身熱萃取才是主要因素 因為一度之差可以有指數成長 而熱萃取則和時間直接高度相關 而義式機的精髓在於 把一般的以"分鐘"為單位的萃取壓縮到"秒" 這樣簡化了整個沖煮萃取過程的不確定性 : : 口味說要一樣我也不信 : : 這點totoro3已經討論過 : : 我會著重於解釋我的數字背後的意義 : : 希望能給同好們思考的方向 : : 以下討論皆為固定溫度的討論 : : 熱萃取為非線性萃取 : : 固定溫度才能簡化面對的問題 : 玩咖啡請拒絕簡化解讀。 真的要從微觀出發的話 不同研磨刻度會決定不同的粉末大小 也即萃取的表面積會全然不同 而粉的粗細和萃取速率這點何解呢? 這我們要問 跟芳香因子,焦糖,等分子對熱水的溶解率和表面積相比 何者為重? 在占絕大比重的熱萃取部分 已經被各為同好用相同溫度來儘量固定一定的程度 因為熱水浸泡的不可控因素已經被 "短時間" 和 "定溫" 萃取壓抑 而線性正比於總表面積的萃取因素 會在固定流速中線性反映 義式的關鍵就是短時間和壓力 抓準這兩個重點來考慮其他的因素 我覺得可以著墨的點會比較多 如果無法在這點上取得共識的話 將問題複雜化嚇自己 將會在各種複雜的因素裡無所適從 最後流於追求高級的設備來尋求標準 這樣對大部分的玩家而言非常無助 好的設備有好的設備的玩法 手上有甚麼就把甚麼玩好 這是我的觀念 咖啡最重要的是甚麼? 不就是不苦不澀滿滿回甘? 沒有高級設備所產生的不可變因素造成的苦澀 可以靠用相同條件的大量沖煮來去除 也即靠統計分餾出好的條件! 一心只想抱好機器而甚麼都不做 會失去很多學習的機會 對大多數的玩家而言實屬緣木求魚 : : 考慮填壓力道一定的情況下 : : 粉餅的密度是固定的 : : 變的是粉餅的高度 : : 而萃取的關鍵是熱水觸碰粉的時間 : : 在粉餅密度一定的情況下 : : 固定流速 : : 表示 "單位時間" 內熱水流過的粉量固定 : : 也即只要流速固定 : : 單位時間內的萃取量不管7g和15g都一樣 : : 注意這裡是關鍵!!! : : 你可能會說我瘋了 : : 自己都說口味濃淡有差怎麼可能萃取量一樣??! : : 萃取的"總量"不同 : : 但是單味時間內的萃取量是一樣的 : : 試想把粉餅及水切成薄片 : : 當單位薄片的水通過同樣體積的粉餅 : : 進入下一個薄片進行萃取 : : 最後滴出 : : 這個過程不斷重覆 : : 是穩態萃取 : 雖然我不喜歡薄片模型,不過就照你說的來回應你。 : 預浸階段,水壓開始升高,這時候餅已經受到壓力擠迫。 : 那也就是說, : 你辛辛苦苦搞出來的:填壓力道一致→密度一定的粉餅(雖然這樣講也很可議), : 在預浸階段就會被逐漸升壓的水給重新改變結構,每個薄片受壓都將不同。 : 至於改變的形式只要是不同高度的粉餅就會完全不同。 : 最簡單的想法就是: : pump給定 9bar 封閉水路壓力,但是您的薄片卻是被推著跑, : 有可能那個面就是 9 bar 嗎? 是 我用節流閥控制整個萃取腔體內的壓力恆定 而你提到的粉餅重構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大力填壓 不就是為了減少高壓水沖壓下產生的重構的可能? 既然所有我們能控制的因素都試著去掌控了 為什麼不能相信自己? 東想西想可以深化思考的層級 但是不見得有意問題的黎清 以即膨脹程度的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約15~17mm的粉餅在適當填壓下 沖煮後膨脹約僅2mm 2/17的變化在25sec的萃取過程中真的是那麼重要的因素? 對最大的變因的熱萃取 我們已經盡力定溫減少變化 剩下的因子我很懷疑還有哪些會比正確的流速和壓力重要 : 再來,一樣用你的薄片模型。 : 如果是這樣一層一層萃取下來, : 您有沒有想過水的溶解率在經過每一層的時候會逐漸飽和? : 再次的,餅的高度就已經可議了所謂「單位時間萃取量一樣」這句話了。 : 如果你說穩態是開始在「咖啡自濾器底部流出」,還比較可討論。 : 連預浸也算進去,就可惜了。 真的飽和了嗎^ ^?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 獨眼龍也不知道~ 另外 是的 請注意我提到出水時間不同但是流速固定 所以的確可以討論不是嗎^ ^? 你也覺得可以討論啊~ : : 為什麼是穩態? : : 因為高中學的亨利定律告訴我們 "溶解率和壓力成正比" : : (這當然是簡化,但是對大部份日常生活範圍試用的條件) : : 我想這裡大家可能會搞迷糊 : : 明明粉量加倍 : : 怎麼會有一樣的單位萃取量 : : 因為出水時間點不同! : 如果照您的固定變數作法,這樣改變出水時間也是行不通的。 : 您都說改變一個變數就是不一樣的表現了,何況還改了這個變數。 : : 也即我的萃取條件在滴出前已經流過雙倍的粉量 : : totoro3的條件,你提的公定的條件,和我的條件 : : 在萃取速率這點上並沒有衝突 : : 為什麼我一直強調流速? : : 而不強調萃取總量 : : 因為萃取總量和口味濃淡相關 : : 而且會跟個人口味和經驗不同掛勾 : : 而因為義式咖啡的可控變因很多 : : 不從最基本的參數固定 : : 很多東西無法討論 : : 回到另外一個重點 : : 何時該結束萃取? : : 這裡將決定25~30cc這個數字 : : 顏色變了就結束萃取 : : 當咖啡不斷以同樣的顏色滴下 : : 代表萃取過程仍在穩態萃取的範圍 : : 而有煮過義式的玩家和同好一定都觀察到 : : 在某個時間點咖啡顏色會明顯白化 : 歡迎使用 NPF 檢視這一方面的事情。 : 如果你這樣認真的討論、實驗,結果卻告訴我「一天五杯用喝的」來辨別差異, : 出現不可信、不恰當、不合理的味道的那一杯就剃除。 : 試想,一天只搞五杯,味覺敏感度隨著生理時鐘在改變。 : 與使用 NPF 拍下來,反覆看,流的跟前面十幾杯不一樣的就剃除該數據。 : 誰準? 是的 統計可以除去不好的條件 但要做統計不見得需要特定的設備不是嗎^ ^? 要抓苦味和澀味這麼明顯的失敗 不用生理時鐘就可以搞定 如果你說要追求花果香等細膩的味道 或許我會考慮 但對大部分玩家而言 能把苦澀去掉而享受一杯滿滿crema和回甘的咖啡 真的不用那個fancy的高檔配備 只要釐清最重要的影響因子即可 : 如果想把相對的狀態差異套用到絕對的每一包豆子上面,實驗就更要好好計較。 : 搞那半套的固定變數只調一個變數,卻沒想過每塊餅都長得不一樣,豈不可惜? : : 好奇的玩家一定做過只接取後段產物試喝的事^ ^ : : 不是圭臬 : : 數字背後的意義我認為更重要 : : 我的數字背後的意義如上所提 : : 希望有回答你的問題^ ^ : 以上,只是依著您的論述作點「實驗手法」的探討。 : 希望沒有冒犯您,啾咪 >.^ 不會不會 這個討論串對釐清重點很有幫助 能讓大家看到最重要的因素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94.220.46

06/16 01:07, , 1F
不好意思, 工程師打電話來催我了, 得去上班去
06/16 01:07, 1F

06/16 09:05, , 2F
滿熱心的...
06/16 09:05, 2F

06/16 09:06, , 3F
不過就espresso而言,表面積的確才是重點...
06/16 09:06, 3F

06/16 09:09, , 4F
還有粉層確實會有很明顯的細粉移動現象
06/16 09:09, 4F

06/16 09:10, , 5F
所以壓力和流速絕對不會兩者都是定值
06/16 09:10, 5F

06/16 09:11, , 6F
(hydraulic resistance隨時間增加)
06/16 09:11, 6F

06/16 09:13, , 7F
這部份的詳細內容請參考Illy寫的"Espresso Coffee"
06/16 09:13, 7F
文章代碼(AID): #1C5xAwt- (Coffe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C5xAwt-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