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想請教一下關於CREMA和PRESSO的事情

看板Coffee作者 (愛著妳...)時間14年前 (2010/06/14 17:02), 編輯推噓18(18037)
留言5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6 (看更多)
※ 引述《zxcmnb (我的證照來自ㄊ大電腦)》之銘言: : ※ 引述《hsubonbon (愛著妳...)》之銘言: : : 才能回到25cc/30sec標準流速 : 一個在義大利傢伙到了紐約以後說 : 美國的espresso不是真正的espresso : 美國人犯的最大的錯誤是在一杯single espresso上用了太多的咖啡粉 : 一杯真正的espresso需要7~8克的咖啡粉 : http://www.theatlantic.com/food/archive/2010/05/a-winning-formula-for-traditional-espresso/56621/ : 結果有個美國仔就在他的blog上反駁說這是義大利人的文化帝國主義 : 美國的標準是17.5~18.5克咖啡粉 1.5oz double ristretto : http://godshot.blogspot.com/2010/05/cultural-imperialism.html : http://godshot.blogspot.com/2010/06/italian-barista-champion-fights-back.html : 其中美國仔還說了如下的話: : I agree that a 1oz shot from a 20g dose is unlikely to yield : a good flavor experience (not impossible, but unlikely). : 這邊想請問一下h大, 15g~18g咖啡粉, 20~30cc這個標準是從哪裡來的? 來自固定壓力下改變粉量 自single shot的7,8g到double shot的15~18g 流速會從30sec大於50cc下降到約30sec 25~30cc 而creama量隨著流速下降成反比增加 而與口感直接相關的body 也從稀薄如水到接近融化巧克力般厚實 透過透明的ounce杯觀察 整杯皆是深咖啡色的creama 而single shot粉量煮出同樣份量的咖啡 則多為黑色咖啡 僅有表層有cream存在 接著再固定粉量16g 改變壓力自10Bar下降到6Bar 接取的咖啡量則固定在約1oz (25~30cc) Creama隨著壓力下降成正比下降 口感也隨壓力下降而不再"solid" 豆子則同為煌鼎的配方豆"卡不里不里" 這是我五六年前常用的條件 試過各類豆子 有適當的研磨刻度的話 條件不會相差太多 實驗結果與Illy咖啡老闆發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的文章結論一致 30sec 25~30cc的口感與creama十分厚實 另外 20g我當時也試過 流速過慢 若要硬加壓(>10Bar)讓流速增加的話 粉餅被衝破的機率很高 而熱水順著破口集中沖刷而出 常會產生過萃的苦澀 且無益於creama與口感的提升 故 6Bar<壓力<9Bar 流速30sec25~30cc 是trade-off下的安全條件 : 看起來美國人和義大利人都不是這煮的 Illy貌似義大利人 Scientific American則為美國期刊 應該還是有義大利人和美國人這樣煮啦~ : h大能把這種濃縮再濃縮的劑量煮得好 : 想必應該是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囉? 有時候就是怕自己的口味太"獨到" 這時就一定得跟別人求教 討論身邊同好的經驗的話 我跟我現在工作的實驗室經理講以上沖煮條件 他說他也用一樣的條件 豆子則同為我烘的深焙豆 得到的現象一致 真巧! 他也是美國人 討論區的文章多看有益 也代表個人的求知慾旺盛 絕對是好事! 不過有疑問的話 還是自己動手最快也最可靠 數據與現象說話 純靠個人喜好有其極限 有數字參考會比較好討論 因為可以試著重覆對方的條件 這樣大家可在同一個基準上說話 有共識後 再討論個人喜好以及個人參數所表現的不同風味 我認為這樣比較有討論的基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94.220.46

06/14 17:06, , 1F
請問single/double改變粉量的實驗,用的basket filter是同樣?
06/14 17:06, 1F

06/14 17:09, , 2F
先用電子秤秤出可填滿single shot濾杯的克數
06/14 17:09, 2F

06/14 17:09, , 3F
繼續問Scientific American哪裡有illy老闆說esp厚實?
06/14 17:09, 3F

06/14 17:11, , 4F
再double粉量到大濾杯,並由較大的濾杯做改變粉量的實驗
06/14 17:11, 4F

06/14 17:12, , 5F
你用大濾杯裝少粉,一開始緩升壓的情況就不一樣了
06/14 17:12, 5F

06/14 17:12, , 6F
不同粉量的粉餅厚度不同,因此意義很小ㄟ
06/14 17:12, 6F

06/14 17:13, , 7F
何況單份裝在sin濾器 雙份裝在dou濾器 底面根本不同
06/14 17:13, 7F

06/14 17:13, , 8F
同樣的條件對不同的配方得到的結果可呈現一樣的結果
06/14 17:13, 8F

06/14 17:15, , 9F
粉餅很薄的時候隨便都被貫穿,流速很大,這很直覺ㄟ~
06/14 17:15, 9F

06/14 17:16, , 10F
你們說的都是"可能"發生的情況 那就要看影響最大的因數
06/14 17:16, 10F

06/14 17:17, , 11F
我用Saeco改 同事是用Silvia改 濾杯大小出口皆異
06/14 17:17, 11F

06/14 17:18, , 12F
卻得到一致的結論 所以此數字是可驗證的實驗結果
06/14 17:18, 12F

06/14 17:20, , 13F
另外 粉餅厚度不同決定的是出水時間
06/14 17:20, 13F

06/14 17:20, , 14F
粉的粗細不會也一樣吧?
06/14 17:20, 14F

06/14 17:20, , 15F
好強大!!!
06/14 17:20, 15F

06/14 17:21, , 16F
流速則為水穩定通過粉餅所決定 不可混為一談
06/14 17:21, 16F

06/14 17:21, , 17F
我打賭一定刻度是一樣的!
06/14 17:21, 17F

06/14 17:22, , 18F
粉的粗細用Rockey的格數來判斷的話
06/14 17:22, 18F

06/14 17:23, , 19F
我覺得要用single/double標準流速下的產物來比才ok說
06/14 17:23, 19F

06/14 17:23, , 20F
我感覺來到日據時代的貝拉討論區了咧~^O^~懷念~
06/14 17:23, 20F

06/14 17:23, , 21F
可依烘焙度,新鮮度和豆種有1~5格的變化 差距可為不小
06/14 17:23, 21F

06/14 17:24, , 22F
請教原po,您的7g/15g實驗當中的咖啡粉,刻度一樣嗎?y
06/14 17:24, 22F

06/14 17:25, , 23F
變數繁多 所以totoro3沒錯!要固定粉量討論才有比較基礎!
06/14 17:25, 23F

06/14 17:25, , 24F
不過原po用15g弄30cc,這是一定比7g30cc濃的呀
06/14 17:25, 24F

06/14 17:27, , 25F
所有克數幾乎都有對應的刻度實驗... 那時候好痛苦
06/14 17:27, 25F

06/14 17:28, , 26F
一天5杯espresso 喝到手都抖了...
06/14 17:28, 26F

06/14 17:28, , 27F
推!有實驗精神的咖啡人!!
06/14 17:28, 27F

06/14 17:29, , 28F
粉量少流速過快的情況我也做過固定30cc和不到30cc的比較
06/14 17:29, 28F

06/14 17:33, , 29F
口感同樣稀薄,故固定粉量與流速下的變壓實驗結果較可靠
06/14 17:33, 29F

06/14 17:34, , 30F
那這些現象都是為什麼呢?
06/14 17:34, 30F

06/14 17:36, , 31F
表示在固定溫度下,不同壓力下各物質的溶解率不同
06/14 17:36, 31F

06/14 17:37, , 32F
所以同樣流速帶出的物質組成比例不同
06/14 17:37, 32F

06/14 17:39, , 33F
而不同組成比例的咖啡在"接近"沸點的溫度與高壓下
06/14 17:39, 33F

06/14 17:40, , 34F
可以組成油水混合的"暫態"產物creama
06/14 17:40, 34F

06/14 17:40, , 35F
請問怎麼知道溫度是固定的呢?
06/14 17:40, 35F

06/14 17:41, , 36F
因為我改機固定溫度了
06/14 17:41, 36F

06/14 17:42, , 37F
從現象直接定性解釋的話, 油需要高壓萃取
06/14 17:42, 37F

06/14 17:42, , 38F
http://tinyurl.com/2ar3x2o <=有文章沒事可以看看
06/14 17:42, 38F

06/14 17:43, , 39F
流速過快壓力無法累積, 水含量過多, 是故creama較少
06/14 17:43, 39F

06/14 17:49, , 40F
掃過幾篇,值得看!!!不過我現在三點了,先跟各位說晚安~
06/14 17:49, 40F

06/14 18:04, , 41F
敢問樓主,有用 NPF 作上述實驗嗎?
06/14 18:04, 41F

06/14 18:07, , 42F
對呴@@!我都忘了我是用NPF,crema會比有分流嘴的多
06/14 18:07, 42F

06/15 00:05, , 43F
沒, 我把管路拉出來加裝壓力計, 把手和濾杯都是普通的
06/15 00:05, 43F

06/15 00:07, , 44F
算是義大利咖啡實驗室裡面的方法嗎?
06/15 00:07, 44F

06/15 10:12, , 45F
既然沒有就沒什麼好談得了。連有沒有邊穿都無法確定
06/15 10:12, 45F

06/15 23:25, , 46F
請問邊穿是每次都會出現的現象嗎?
06/15 23:25, 46F

06/15 23:26, , 47F
如果不是的話,可以靠重覆大量相同條件的沖煮並比較味道
06/15 23:26, 47F

06/15 23:28, , 48F
來去除不適當的條件,也即不可控因素造成的不當萃取可靠
06/15 23:28, 48F

06/15 23:29, , 49F
統計的方法去除
06/15 23:29, 49F

06/15 23:31, , 50F
好的器材的確是人人希冀的條件,不過只有好器材才可討論
06/15 23:31, 50F

06/15 23:33, , 51F
又或有好器材的同好不願分享, 這個版會很寂寞的
06/15 23:33, 51F

06/16 19:03, , 52F
NPF也不算是什麼好器材啦!切一支也不貴,買一支也還好!
06/16 19:03, 52F

06/16 19:05, , 53F
不過對於認識自己這層面,有著大大的功效哩!
06/16 19:05, 53F

06/16 19:07, , 54F
對於NPF近幾年的貢獻,莫過於揭開一堆王八理論的鬼話呢!
06/16 19:07, 54F

06/16 19:09, , 55F
哦! 是揭穿,而不是揭開。 抱歉抱歉,選字錯誤。
06/16 19:09, 55F
文章代碼(AID): #1C5V0Sjl (Coffe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C5V0Sjl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