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中醫特考剛好是一個練習題

看板ChineseMed作者 (智慧的抉擇)時間15年前 (2009/06/14 13:10), 編輯推噓6(6014)
留言20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14 (看更多)
※ 引述《markkkkk (馬科科科科科)》之銘言: : 現今中醫系所共有兩校三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士後中醫系;長庚大學中醫系 : ),入學考試門檻高,入學後接受正規的中西醫訓練。兩校中醫系需修習7-8年,而學士 : 後中醫系更是唸完大學4年後再念5年中醫,共9年。 : 而只有檢考資格的特考生要求與7-9年正規訓練的中醫系學生一起參加中醫高考,甚 : 至要求10%的錄取率,如此一來中醫師的品質將急速下降,對現有的中醫醫療環境勢必產 : 生衝擊。 看了這兩段敘述產生一些疑問希望不吝賜教: 1.是否有任何客觀標準, 能夠評定原1%錄取率的特考出身中醫師, 與「經7-9年『正規訓練』的中醫系學生通過中醫高考(錄取率 5~7成)出身中醫師」之平均品質高下? 2.可否以上述中醫系學生令參加特考, 觀察其錄取率, 進而訂定 一等效特考生錄取標準, 而使二者水準平齊? 3.就邏輯言, 特考錄取率由1%提高至10%將使品質下降無疑, 但並 不表示必定會降到低於高考出身者的品質, 除非先就第1問證明 二者品質平齊或後者優勝. 因此為何不能大家一起參加同樣的 考試(應取特考或高考試題難度另議), 而得到同樣的品質保證? 或是有人主張「經7-9年『正規訓練』的中醫系學生」即使通不 過高難度特考一樣擁有高品質不可予以置疑?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164.120

06/14 13:13, , 1F
你這想法 就和最近西醫外國學歷的問題一樣 為何國內醫學
06/14 13:13, 1F

06/14 13:13, , 2F
生不用學歷甄試....養成制度不同 為何要考相同的試?
06/14 13:13, 2F

06/14 13:20, , 3F
maibony大的問題跳針了,這一次是因為反對中醫檢考合格
06/14 13:20, 3F

06/14 13:20, , 4F
者等同大學學歷,並具後中入學資格;還有保證10% 錄取資
06/14 13:20, 4F

06/14 13:21, , 5F
格,中醫特考合格生在中醫思想的水平上是被承認的。
06/14 13:21, 5F

06/14 13:22, , 6F
這一法案通過,人人都是中醫師,根本就不需要有職照。
06/14 13:22, 6F

06/14 13:30, , 7F
這個跳針的口吻較專業, 也具學術性, 不過焦點再次被轉移到
06/14 13:30, 7F

06/14 13:31, , 8F
考試論實力, 我們的重點是中醫回歸正規教育, 在正規基礎之下
06/14 13:31, 8F

06/14 13:31, , 9F
不斷將之修正趨向理想
06/14 13:31, 9F

06/14 13:32, , 10F
正規教育的過程, 可以訓練培養的領域很多很廣, 這是回歸學院
06/14 13:32, 10F

06/14 13:33, , 11F
並廢除一試成中醫的根本目的
06/14 13:33, 11F

06/14 13:34, , 12F
所以不應再多費心力去設計, 使中特生跟學院水準齊平的方式
06/14 13:34, 12F

06/14 13:35, , 13F
而心力應該放在如何使正規教育訓練更加完善 中醫門派之多
06/14 13:35, 13F

06/14 13:35, , 14F
吵實力是永遠吵不完的 而且有淪為烏賊論述之嫌
06/14 13:35, 14F

06/14 14:02, , 15F
爬很多文後發現,檢定考不是在97年就沒了~
06/14 14:02, 15F

06/14 14:04, , 16F
就是不確定,會不會忽然再一個提案,檢考又有了?
06/14 14:04, 16F

06/14 14:11, , 17F
檢考是行政命令,要再開只要宣布就可以不用三讀
06/14 14:11, 17F

06/14 14:12, , 18F
喔~原來,受教~
06/14 14:12, 18F

11/11 12:37, , 19F
你這想法 就和最近西醫 https://muxiv.com
11/11 12:37, 19F

01/04 21:17, 5年前 , 20F
爬很多文後發現,檢定考 http://yofuk.com
01/04 21:17, 20F
文章代碼(AID): #1AD8P0aC (ChineseMe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AD8P0aC (Chinese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