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孟子

看板Chinese作者 (Thema & Variationen)時間12年前 (2011/11/11 14:21), 編輯推噓5(5020)
留言25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10 (看更多)
※ 引述《weihoncheng (許下一個成功的諾言!)》之銘言: 先謝謝你的回應 : ※ 引述《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之銘言: : : 就是這點論述,讓我覺得不喜歡孟子 : : 由你重複說了一次,讓我覺得孟子這個人....還是一樣的令人不欣賞 : : (所以我似乎沒有誤解孟子真正想說的話....就你譯述的這段而言) 不知我這段文字會不會引人誤解? 我不喜歡孟子的是他批評墨子「兼愛是無父也」「無父是禽獸也」 對於孟子討論「性」的部分,我並不認為他「錯」 只是他的討論還不足以讓我信服而已 : 孟子的人性論主要是建立在「性善」與「四端」上, : (人性論是討論人的內在道德能力為何) : 性善是孟子對孔子強調的道德精神主體(仁)的進一步發揮, : 孔子直接相信人性普遍有道德,(〈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 簡單來說就是孔子沒有進一步定義「性」, : 只有討論要如何發用、如何面對與實現; : 而孟子進一步討論為何能實現、生命中真的有這種力量? : 人如果有道德為何必須顯現? : 孟子在〈告子上〉批評告子用人的自然本性定義「性」, : 以人禽之別來說明道德仁義(德姓)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根本, : 即人禽之「異」的殊性,而非人禽所以「同」的共性。 : (告子只有注意人禽共通的自然本能,卻忽略人禽相異之獨特) : 也就是說若從告子的自然人性角度出發,人的價值就不見了。 : 雖然〈告子上〉的論證過程與比喻有點不合乎邏輯, 「論證過程與比喻有點不合乎邏輯」, 這就是為什麼我不信服孟子論性的原因 (我想提一下:我並不敢說「性善」是錯的喔 不合邏輯的討論而說出「正確」的看法,這在學術上常見) (舉例言之:柏拉圖認為人的靈魂在頭、亞里斯多德認為在心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柏拉圖比較「正確」 不過如果看兩人的根據呢.... 亞里斯多德認為心停止則人死,故靈魂在心; 柏拉圖則認為「圓形」是完美的形狀,所以靈魂在頭....) (以上是心理學上課時老師的舉例,憑記憶引用,有錯請指正) : 但孟子主要強調「人性」與「犬牛之姓」絕不相同, : 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的「幾希」就在於德性的自覺,(〈離婁下〉) : 告子的自然本能在孟子眼裡只是人的生命基礎,並非生命的全部, : 孟子也沒有反對人禽的共性,只是他著重在人。 : (孟→道德性、告→生物性) : 而清朝的戴震又新開一條路,認為人禽之別是因為人獨具「心知」之明...~"~ : 故孟子又提出四端來說明「性」的特色與內涵。 : : 講到王陽明,我就不免想到所謂「空泛」這個對心學的評語 : : 荀子曾批評孟子: : : 故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凡論者貴其 : : 有辨合,有符驗。故坐而言之,起而可設,張而可施行。今孟子 : : 曰:「人之性善。」無辨合符驗,坐而言之,起而不可設,張而 : : 不可施行,豈不過甚矣哉! : : 由此觀之,王陽明似乎得孟子真傳,連遭到的批評也類似 : : 這只是他「認為」這是「仁之端」而已 : : 而告子與荀子都用「生之謂性」,只有孟子不是 : : 也難怪他們看起來打得很開心 : I大的意思應該是:孟子與佛家都講這些人性本來就都在心裡面? :                      (有誤請指正) 或許吧 其實我也並不敢否認「佛家主張人性有善」這種說法 但「佛家的善」與「孟子的善」,兩者會一樣嗎? 佛家的人出家的不少,出家大概是無君無父之尤甚者 連墨子都被孟子罵成禽獸了,倘若孟子知道有佛家這些人,他能平心靜氣嗎? 我不反對有人主張「性善」,我也不反對以旁證來幫孟子說話 (我內心衷心期望人間有愛) 不過既然討論到孟子談論的「性」, 一切應該還是歸本於孟子一書為宜 : : 我對佛學並沒有太深入的了解 : : 釋迦牟尼的意思是這樣的嗎?不好意思我不清楚 : : 不過我倒是很好奇:你拿孟子的想法跟佛來比,是否適當? : : 佛會不會也是一個「兼愛」的人呢? : : 所以....我也好奇:如果孟子地下有知,他會贊同你的比喻嗎? : : 不過話說回來,「仁義離我們不遠,往往就在我們心中」這句,像是教條 : : 我不否認孟子的說法,當作一個宗教的教條來看, : : 是有教化世民的功效啦!要說他有正面貢獻,還確實有 : : 不過....畢竟仍然只是教條而已 : : 「信者恆信」 : : 我自己對於「仁義離我們不遠,往往就在我們心中」 : : 是抱著「看看就好」的心態就是了 : 孟荀的歧異之一就是對心的看法不同, : 孟→心即是性,故主張由心的省覺來主導人的行為(自覺心) : 荀→心有認知選擇的能力,能分辨善惡; : 但沒有討論到的主宰與自覺,只主張「虛壹而靜」(認知心)。 : 自覺心→德性 : 認知心→知性 所以他們兩人都能各成一理嘛 由此看來,他們兩人的歧異, 也不過就是定義上的歧異,然後各說各話而已 只是在我看來:荀子定義下的比較清楚,討論時比較理性 孟子下定義則散見於各處,或許跟「問答體」也有關就是了 : : 其實仍然只是定義的不同罷了 : : 簡單講就是孟子他硬要別人用他自己的定義就是了 : : 熊熊想到「指鹿為馬」這個小故事 : : 其實仍然只是定義的問題罷了 : : 荀子曾否認過"人有「偽」的可能"嗎? : : 別的不談,性惡篇也就談到: : : 塗之人也,皆有可以知仁義法正之質,皆有可以能仁義法正之具 : : ,然則其可以為禹明矣。 : : 由上述引文,荀子何嘗「不談人之所以能為善」? : : 看到這,我倒是好奇批評荀子「不透本源」的學者是哪位了.... : : 會不會他(跟前不久的我一樣)連性惡篇都沒看過, : : 就開始想當然耳的大肆亂講呢? : 荀子的「天生人成」與「化性起偽」認為, : 性偽之分的性是原料,偽是人為加工,要由後天來教化先天。 : 荀子與孔孟相同的地方在於都強調教化對人的影響, : 但荀子認為教化是禮義師法的外在力量, : 而非孟子的擴充內心本有的善性。 : 從外在的師法教化來解釋化性起偽的根本同時, : 道德的依據已經從孔孟儒家的內在→外在。 : 荀子否定孟子的道德向善,卻又以「性」、「偽」來區別本能與社會的影響, : 假如人性不可學不可事,如何發揮「偽」來改造人性? : 若後天的「化性起偽」能發揮教化功用,生命的內在可能性又為何呢? :    凡人之性者, : 堯、舜之與桀、紂,其性一也; : 君子之與小人,其性一也。 :    (〈性惡〉) : 聖人之性與凡人之姓同,那人一開始的文化或道德皆無根了。 : 另外荀子心論也有限制,因為荀子把心定位在虛壹而靜, : 於是讓人有善的那面失去內在的根據。 這裏我有個疑問: 荀子「把心定位在虛壹而靜」是怎麼說呢? 正名篇說:「情然而心為之擇謂之慮。心慮而能為之動謂之偽。」 解蔽篇說:「心不可以不知道;心不知道,則不可道,而可非道。」 這幾個說法,看起來都不太像是僅止於「虛壹而靜」 而倘若根據正名、解蔽兩篇的說法, 說「心」是「善的內在根據」,這是可以通的 : (所以荀子才會又提出尊君、隆禮) : 荀子可以看牟宗三先生《才性與玄理》的〈荀學大略〉, 牟先生這本書我似乎曾在書店翻過....不過.... 當時給我的印象似乎是:他也是在用孟子的想法批評荀子而已 只是當時僅止於隨手翻翻(牟先生的文章也沒那麼好讀....) 不敢肯定我的記憶無誤就是了 : 張麗珠老師《中國哲學史三十講》的〈孟子挺立德性主體的心性論〉、 : 〈荀子挺立知性主體的自然人性與師法強調〉也滿簡短易讀的, : 韋政通先生的兩冊《中國思想史》對時代背景交代的很清楚, : 沒有這些時代背景就不會有這些思想家。 : : 我倒是覺得耍壞的小人,遇到孟子會被罵到哭哭XD : : 以口舌之能來講,孟子在當代似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XD : : 加上他還有(別人送給他的)錢來設兵戒備呢 : 這點我就不懂了,想請您指正? 這只是舉例「孟子不好欺負」而已 陳臻問曰:「前日於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於宋, 饋七十鎰而受;於薛,饋五十鎰而受。前日之不受是, 則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則前日之不受非也;夫 子必居一於此矣。」孟子曰:「皆是也。當在宋也,予 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饋贐』,予何為不受? 當在薛也,予有戒心,辭曰『聞戒故為兵饋之』,予何 為不受?若於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 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公孫丑下) 孟子並不是毫無警戒之心的人 :    孟子對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於民 :    ,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壯者以暇日修其孝 :    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長上,可使制梃 :    ,以撻秦楚之堅甲利兵矣!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 :    耨以養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 :    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故曰:『仁者無 :    敵。』王請勿疑。」 : 如果我是梁惠王,一定都疑XDD : 在這裡指的是儒家的侷限,孔孟認為人有仁義, : 但遇到耍壞的小人(根本沒有仁義的人),儒家就談不下去了。 : 別忘了當時孟子所處的時代光靠口舌是無法打遍天下的, :    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 :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 : 這樣罵有哪個國君想理孟子咧XD : : 我只是籠統的稱呼而已 : : 我讀孟子或莊子,常佩服他能把很複雜的道理, : : 用很精鍊的句子、很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喻說出來 : : 當然這兩本書,風格相差很多 : : 不過裏面的好句子,常常都有如餘音繞樑,令人印象深刻 : : 荀子雖然綿密有邏輯,但似乎就沒這層魅力 : 有喔,荀子很注重語言技巧,「譬稱以諭之,分別以明之。」(〈非相〉) : 荀子的〈勸學〉就借比喻說理多達六十多個, : 設喻方法與手法新巧多樣,且正反都有; : 而且變化很多,但語言卻滿精煉的,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 :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 與孟子不得已的好辯,荀子的感染力應該更強吧? : (這也是孟子為何要用具體淺顯的比喻來說明他的論點) 我那樣的說法也僅是我的主觀而已,不用太認真啦 至於荀子的感染力....在我看來「太囉唆」是他的缺點 用譬喻來說理,貴在精當(←我認為啦)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82.75 ※ 編輯: moonlike 來自: 114.42.182.75 (11/11 16:13)

11/11 16:16, , 1F
呃...兼愛當然是無父啊
11/11 16:16, 1F
呃....沒想到你竟然贊同這句 我對孟子的論述有意見的是這段邏輯: 「兼愛是無父」「無父是禽獸」,→「兼愛是禽獸」 一是:這句會罵到很多人,除了墨子以外, 大概釋迦牟尼、耶穌基督、聖女貞德、 史懷哲、德雷莎修女、證嚴法師都符合條件了 與其讓我相信這些人是禽獸,我寧可選擇相信孟子胡說八道 (這是我自己的價值觀啦!我不要求別人跟我一起去相信孟子胡說八道 我目前沒有特定宗教信仰,不過我挺欽佩這些「大愛」之人) 二是:有哪一類的禽獸是兼愛的? 雖然我沒有修過生物學,但我是聽過演化論 如果真的找得出「兼愛的禽獸」,其實就可以把達爾文打到趴了 →→把達爾文打趴,是很多人的夢想, 如果能找到這種禽獸, 在Nature、Science各丟個十幾篇文章大概不是問題

11/11 16:17, , 2F
以養狗為例好了 誰給他東西吃他都會很開心
11/11 16:17, 2F
這點你的觀察可能不妥 狗分狼種、豺種 狼種的狗,一生中只認一個主人的,然而性情也較不馴 豺種的狗才像是你講的樣子

11/11 16:18, , 3F
但人不同 全天下的對你好(愛你)的都是爸爸?
11/11 16:18, 3F

11/11 16:20, , 4F
孟子認為墨子無父是因為他忽略獨特性的腳色
11/11 16:20, 4F

11/11 16:20, , 5F
只視為「人」而已 忽略人倫親疏之別 不近人情
11/11 16:20, 5F

11/11 16:21, , 6F
若無視己父之特殊 又如何能視「人父」如「己父」?
11/11 16:21, 6F

11/11 16:22, , 7F
若沒有人倫之常與親疏之別 則與禽獸無異
11/11 16:22, 7F

11/11 16:31, , 8F
勞思光先生的中國哲學史有提到孟子保衛儒學 駁斥異說
11/11 16:31, 8F

11/11 16:32, , 9F
為己任 成為儒學體系的建立者 在思想史傳承上孟子很
11/11 16:32, 9F

11/11 16:32, , 10F
重要
11/11 16:32, 10F

11/11 16:34, , 11F
蔡仁厚先生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也提出孟子提揭三辨
11/11 16:34, 11F

11/11 16:35, , 12F
辨人禽 辨義利 辨王霸
11/11 16:35, 12F

11/11 16:36, , 13F
至於性 張豈之評價孟子 闡發性與天道(道德善性)的問題
11/11 16:36, 13F

11/11 16:36, , 14F
深化孔子思想 為宋明理學奠定基礎
11/11 16:36, 14F
其實....我對儒學體系倒是沒什麼感情啦XD 雖然我不喜歡孟子, 但在我看來,孟子荀子之後的儒家,確實沒有人能與他們兩個比肩 我個人認為宋明理學所講的內容,實在是不能跟孟荀兩人相比 二程、朱子、王陽明固然是人才,也有些不錯的想法,(也值得敬重) 但是卻不像孟荀的學說能讓人心跳加快地激賞、或者讀了令人想痛罵 ※ 編輯: moonlike 來自: 114.42.187.182 (11/12 00:00)

11/12 00:17, , 15F
m大不能拿後代的觀點與人物來跟當時的孟子比
11/12 00:17, 15F

11/12 00:18, , 16F
孟子那個時代應該分不清狗有哪些吧?
11/12 00:18, 16F

11/12 00:18, , 17F
也不知道有耶穌那類的人物
11/12 00:18, 17F

11/12 00:19, , 18F
思想「活」的意義與價值 就是在當時的時空環境下
11/12 00:19, 18F

11/12 00:19, , 19F
可以有這些進步的思考
11/12 00:19, 19F

11/12 00:27, , 20F
孟子批評無父無君是禽獸,也算罵得有邏輯,情感上能不能
11/12 00:27, 20F

11/12 00:38, , 21F
接受則是另一回事了。如果愛人之父,和愛己之父無差別,
11/12 00:38, 21F

11/12 00:44, , 22F
實際上是泯除父子人倫,對孟子而言,沒有人倫如同禽獸。
11/12 00:44, 22F

11/12 00:46, , 23F
我上面推文有打 m大似乎沒注意到...
11/12 00:46, 23F

11/12 00:48, , 24F
儒家並不反對「汎愛眾」的精神,只是反對愛父親如同愛陌
11/12 00:48, 24F

11/12 00:51, , 25F
生人(好歹爸媽也養我們養到大了...)
11/12 00:51, 25F
文章代碼(AID): #1ElBy5vh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閒聊
0
1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10 篇):
閒聊
4
13
閒聊
2
4
閒聊
3
3
閒聊
5
25
閒聊
4
18
閒聊
0
1
閒聊
3
7
文章代碼(AID): #1ElBy5vh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