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孟子

看板Chinese作者 (非也)時間12年前 (2011/11/11 01:53), 編輯推噓2(202)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10 (看更多)
※ 引述《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之銘言: 看書不能只看片段就妄加生義。 「孟子罵人禽獸」,他罵的是「不仁不義」「無父無君」。 因為少了仁義,就失去了「人性」, 沒有「人性」,就跟禽獸無異, 這是孟子真正想說的話。 了解孟子,可以從王陽明的「致良知」入手。 人有不學而知、不事而能的「良知」、「良能」, 「致良知」,就是用心去體會、用身體力行去實踐你的良知良能, 讓仁義自然充盈,而無須臾相離, 這就是孟子說的「求放心」。 人之所以不為仁義,是因為將原本的良心給放失掉, 求放心,就是要將迷失掉了的良心給找回, 一念良心發現,就是仁義的開端。 孟子從「乍見孺子將入井」來談「人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並認為這是「仁之端」,從這個角度來談人之性善, 這是啟發了一個直指本源的路。 孟子的所謂「性」指的不是「生之謂性」的性, 而是特指的「人性」。 他認為人性是向上的,是善的, 沒有了人性,人就只有欲望,與禽獸無異。 孟子的談性善,就像釋迦牟尼在悟道的一刻說的,眾生皆有佛性。 佛不在外,善性、佛性也不在外,而是在你的心中。 一念向善,慈悲、仁義就在你心裡。 所以孟子要講「仁義不假外求」,佛家也講「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因為仁義離我們不遠,往往就在我們心中。 就以「性如杞柳」這個命題來看, 執「生之謂性」的論點的一方會認為, 性是所謂的材料,將它雕塑成怎樣它就變成怎樣。 而孟子的論點認為,性是讓材料能夠被雕塑成器具的可能。 杞柳如果不具「成器」的「性」,則外力再怎樣雕塑也不能成器。 人如果沒有仁義的本性,就算再怎樣教育也無法體現仁義。 荀子的論點會被說「不透本源」也就是在這一點。 如果「善者偽也」,那麼也要人有「偽」的可能, 如果不談人之所以能為善,「人為」的善根本是空談。 -- Ψ 樓不在高,有錢則名。藥不在佳,回扣則靈。斯是駙馬,惟吾賤名。╯係 台開上交易,發票入帳清。談笑有財團,往來無良民。可以炒股票,買基 金。無呻吟之亂耳,無手術之勞形。朝回駙馬府,暮入檢查庭。囚號云:﹀ 文 「貳貳陸零」。 《兆賤銘》 非也 ψ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41.209

11/11 02:09, , 1F
沒錯 荀子會陷入無根的窘境XD
11/11 02:09, 1F

11/11 02:12, , 2F
不過孟子遇到耍壞的小人就會不知道該怎麼辦
11/11 02:12, 2F

11/11 02:12, , 3F
要當好人就要概括承受 而且孟子對國君的態度很不好XD
11/11 02:12, 3F

11/11 18:49, , 4F
因為他要說大人則藐之XDD
11/11 18:49, 4F
文章代碼(AID): #1El0-dMJ (Chines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l0-dMJ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