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生產笨學生

看板CS_TEACHER作者 (JSK)時間11年前 (2012/10/14 02:20), 編輯推噓4(4032)
留言36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6/18 (看更多)
※ 引述《akida (柳伊捷)》之銘言: : 容我提出一個質疑 : 老師「覺得」沒必要讓家長知道的立論點在於? 這裡我說得模糊,抱歉。我意思是,沒必要"主動"向家長報告。如果家長真要知 道論證的過程,我非常樂意提供。 :     :    今天換成其他的教學法,例如: : ===================================== : 建構式數學強調學生在解題之間的過程,而不是答案本身。研究顯示,當兒童知道解 : 題方法的背後意涵之後,他們較少犯計算錯誤並且能夠更久記住演算流程。一般來說 : ,建構式數學學生的在演算技巧上的表現不輸給傳統式教學的學生,且被認為在問題 : 解決的測試中表現的更好。 : (節錄自維基百科) : ===================================== :    先不看關燈的部分,老師是否能夠指出該教學法錯誤的地方? 您這句話是要我指出"該教學法錯誤的地方"還是"對於以上對該教學法的敘述 的錯誤的地方"? 若是前者,敘述並不為真;若是後者,敘述也非為真。 因為,關於建構式數學的內涵正是上面的敘述。您可以到「臺灣博碩士論文 知識加值系統」去查詢「國小建構取向數學學習的建構與解構」這篇論文,裡面 提到,此教學法並沒有錯誤之處,是不被台灣的「普羅大眾」(這又牽扯到論文 中提及的權力與知識)接受。原因在於,多數教師因為國小數學教師手冊的頁數 過多,而沒有詳讀,導致多數教師以為,在教師手冊中的新方法是"唯一"而繼續 上一代不符合唯一解就不對的教學方式。很顯然,就是這些教師並不了解建構式 的意義。其意義在於,讓學同依照舊有經驗自行建構數學。 :    該教學法所強調如同老師您所提到的「聯結」 : 這邊我就不作推論了,「思考」與「數學」是否有其相關性? :    我想應該不會有老師認為沒有吧? 這只是猜測,有可能真實存在。 :    為什麼我要提這個教學法呢? :    今天若只告訴家長,「思考」與「數學」是有關係的 :    老師強調不只是計算能力,還培養學生概念性思考和問題解決 :    這樣的依據是否能讓家長相信? 那就如儒家思想延伸至今的考試制度的產物─成績,也能夠滿足家長們的疑 惑? 使人相信是可能的,使所有人相信是不可能的。 :    「『解決學生在學校所面臨的問題』,這只是被包含於我要給他們的能力的 :   一小部分。」 :    那麼,家長如何確信透過老師的教學,就可以習得該能力? 這個問題,我又再度去找了找資料。 「教育分為廣義及狹義兩種概念。」 引自維基百科。 我認為我對學生的教育是廣義再狹義的。 又「廣義的教育泛 指一切傳播和學習人類文明成果——各種知識、技能和社會生活經驗,以促進個 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產生於人類社會初始階段。狹義的教育 專指學校教育,即制度化教育。」 引自為基百科。 所以,我認為的教育是先 著重前者,再嘗試後者。 到此,我詳細說了我對教育的觀點。 現在來回答問 題。 「確信」一詞完全是主觀的感受,「如何確信」就是要了解一個人對於某 件人、事、物主觀感受的歷程,而這個歷程是需要在那個人身旁時刻不離地作研 究才能辦得到。 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很耗時的歷程記錄工作。 這部分我尚未 找到資料,但這卻是值得探討的一個問題。 「家長如何確信透過老師的教學, 就可以習得該能力?」 依照剛才所述,這個問題,很顯然,就是要去記錄家長 對於老師對學生的教學時時刻刻的觀察、感覺等等的其他歷程。這是一個非常大 的工程。 所以,我現在沒有辦法回答您這個問題。 :    是否只要是教學理論正確,不管是哪個老師,都能讓學生具有該能力? 我對這個問題沒有論證的根據。 因為,我只有自己的經驗─教學理論 是沒有對錯的。 所以,是否能讓學生具有該能力,我並不確定。 :    老師所提出的(閱讀)教學法,也只能說是理論可行 :    不代表老師會教 我並未說閱讀是「教學法」,且,理論可行,是誰說可行? 「理論, 指人類對自然、社會現象,按照已有的實證知識、經驗、事實、法則、認 知以及經過驗證的假說,經由一般化與演繹推理等等的方法,進行合乎邏 輯的推論性總結。」引自為基百科。由此可知,理論是被推論出來的,並 沒有說到可行與否。 且,「不代表老師會教」這句話,也只是按照老師 您的經驗歸納出的總結。 :    再者,老師所採用的教學法,是否適用於「所有學生」? 本人並未聲稱閱讀是「教學法」,只說閱讀是學習數學的工具之一。 。 至於,「是否適用於「所有學生」?這又要先分析「適用」的意思了, 「合適用於」,也可以更詳細的解釋為「符合實際情況或客觀要求的情況下 為某種目的服務」。 由是,這個問題應該是「所採用的工具(閱讀),是否 適用於『所有學生』?」 再來,還有「工具」一詞要分析,才能夠回答這 個問題。 工具─用以達到目的之物。 因為,工具就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存 在,是否適用,只要調整工具的強度或其他性質即可。 故,此問題是不成 立的。 :    老師如何論證必定會適用於所有學生,所以沒必要讓家長知道? :    如果老師無法論證適用於所有學生,那麼為何沒必要讓家長知道? 這兩個問題,可用上述的幾段話作為回應。 小弟我目前也在數教所進修,所以對於教育的各種問題都頗有興趣, 很高興與您有討論的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34.165

10/14 02:40, , 1F
等你能回答該問題的時候 再來討論吧 (攤手)
10/14 02:40, 1F

10/14 03:00, , 2F
認真推
10/14 03:00, 2F

10/14 08:37, , 3F
您能回答"只要成績好,家長就能確信老師教得好"這個問題
10/14 08:37, 3F

10/14 08:37, , 4F
嗎? 很顯然,這與你上述的問題是同類。
10/14 08:37, 4F

10/14 08:37, , 5F
換句話說,就是另一個歷程的探究。
10/14 08:37, 5F

10/14 08:38, , 6F
關於歷程,您是教研所,應該了解。若真的要研究某歷程,
10/14 08:38, 6F

10/14 08:39, , 7F
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及人力。 大部分探究歷程的論文、研究
10/14 08:39, 7F

10/14 08:40, , 8F
都是用研究者主觀的意識去認定被研究者的歷程。
10/14 08:40, 8F

10/14 08:41, , 9F
如果您懂這點,就知道這個研究在目前科技上幾是沒辦法論
10/14 08:41, 9F

10/14 08:41, , 10F
證的。
10/14 08:41, 10F

10/14 10:12, , 11F
或許您可以思考一下 評量的意義
10/14 10:12, 11F

10/14 10:14, , 12F
如您所說 「解決學生在學校所面臨的問題」只是您要給予學生
10/14 10:14, 12F

10/14 10:14, , 13F
能力中的一小部分,但連這一小部分都無法提出證明
10/14 10:14, 13F

10/14 10:14, , 14F
您要如何取信於家長?
10/14 10:14, 14F

10/14 10:17, , 15F
如何看待「評量」這件事,是個關鍵點
10/14 10:17, 15F

10/14 10:43, , 16F
我比較疑惑的是 教學理論既然沒有對錯 又何必事事依循
10/14 10:43, 16F

10/14 10:44, , 17F
已自己的經驗去做 真的有困難再參考理論 不是比較好?
10/14 10:44, 17F

10/14 10:44, , 18F
許多國外的理論是否適用於國內教學環境 也不一定
10/14 10:44, 18F

10/14 10:45, , 19F
講距不怕笑話的話 我看到那些理論都是直接end
10/14 10:45, 19F

10/14 10:46, , 20F
我覺得自己的經驗(以及其他老師的經驗)是最重要的
10/14 10:46, 20F

10/14 10:46, , 21F
學校老師難道不懂教學理論?看看學校教育的成效很棒?
10/14 10:46, 21F

10/14 12:31, , 22F
學校老師未必有懂教學理論....因為有些教育學分很好混
10/14 12:31, 22F

10/14 12:32, , 23F
我不是針對教育學分 而是有些教授開的課本來就好混
10/14 12:32, 23F

10/14 19:37, , 24F
我想,您一直認定的評量方法,只有測驗法。那又何必談到
10/14 19:37, 24F

10/14 19:37, , 25F
評量的整體意義?
10/14 19:37, 25F

10/14 19:38, , 26F
建構數學正是國外的理論(方法),就像您說的,是否適合台灣
10/14 19:38, 26F

10/14 19:38, , 27F
的教育,這確是不定的。
10/14 19:38, 27F

10/14 19:39, , 28F
您已經用您的經驗敘述自己的意見,所以可以證實您認為您的
10/14 19:39, 28F

10/14 19:40, , 29F
經驗是最重要的。
10/14 19:40, 29F

10/14 19:41, , 30F
「學校老師難道不懂教學理論?」 可見這只是您的臆測。
10/14 19:41, 30F

10/14 19:42, , 31F
「看看學校教育的成效很棒?」您是在說哪方面的成效?
10/14 19:42, 31F

10/14 19:43, , 32F
Griffithsl大的評論,我就不予置評了。
10/14 19:43, 32F

10/14 19:44, , 33F
我可沒認為評量只有紙筆測驗喔 您哪來的論點啊?
10/14 19:44, 33F

10/14 19:46, , 34F
看來您還是不懂為什麼我會提看待評量這件事
10/14 19:46, 34F

10/14 19:47, , 35F
那就沒什麼好討論了 再講下去就偏離補教版主題了
10/14 19:47, 35F

10/15 07:39, , 36F
會不會越來月掉書袋了..................超想在後面寫個"閱"
10/15 07:39, 36F
文章代碼(AID): #1GUR3oqO (CS_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UR3oqO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