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生產笨學生

看板CS_TEACHER作者 (柳伊捷)時間11年前 (2012/10/12 15:06), 編輯推噓4(4014)
留言1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8 (看更多)
  教學的成果好壞責任,歸屬於哪一方,各有各的看法,然而在講責任之前, 或許可以先釐清「教學的主體」為何?自傳統社會到現在的多元社會,這觀念一 直都是在變動中的: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乃至 Buber的「I-Thou」互為主體的關係,或許可以借用這樣的觀點來說明責任的歸 屬。   1. 以教師為中心:    以教師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透過教學活動將課程內容、教材教給學生。     而學生作為學習的客體,接受老師所授與的知識。因此,這類型的老師,會認  為學習的成果在於學生,如果學習未具成效,學生必須負起學習的大部分責任  ,例如指責學生不認真或是不夠努力,而不是老師未盡教學之義務。   2. 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而老師的身分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引導者」。老  師依循學生的需求給予引導,而學生透過老師的引導,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探求知識的技能。學習成效的責任在老師身上,老師必須思考並修正其教學  以符合學生的需求。   3. 「I-Thou」:    這是一種互為主體的觀念。在學習活動當中,老師能夠重視學生的個體表  現,並以對等的地位進行對話,讓學生有自我發聲的機會,並且讓學生能夠自  我抉擇與自我負責。在這樣的架構之下,師生同為主導者,所以學習的責任,  是落在於雙方身上。   第一種與第二種,並非說不是主體就全然沒有責任,而是相對來說較少。畢 竟不管誰是學習的主體,雙方都是學習活動的「參與者」。第三種關係在實行上 則是比較難以達到,雖然說互為主體,然而整個課程設計、教材選擇與教學課程 的決定權還是在於老師身上。我想,每個老師都應該要思考的一件事是,老師的 教學是否已有效傳達給學生,而學生是否已有效的接收?   責任的歸屬,不在於翹翹板的兩端,而是一種光譜的概念,沒有絕對的分野 。然而常可看到的是,老師把學生的學習成效推給家長,而家長把責任歸咎於老 師;大人把責任推給孩子,孩子把責任推給大人。孩子的教育,變成了「那一年 ,我們一起踢的皮球」。   或許原PO會認為,為什麼補習班老師要為學生在學校的表現成績負責。或 許我們可以思考,既然老師強調的是「帶著走」的能力,那學生是否能夠「帶去 學校」,並且「解決學生在學校所面臨的問題」。老師要如何讓家長相信,學生 已經掌握這種「帶著走」的能力,而不是老師的卸責之詞。 ps.Pavlov跟Skinner兩個人雖然都是行為學派,但他們對於「聯結」的觀念不盡 相同。其中Skinner重視事後結果的增強,所以對於Skinner而言,他還滿注重學 生學習成果的表現。 -- 上到自然位能與動能轉換的章節,於是拿出了高空彈跳來講解,順便聊聊 小柳:你們知道嗎,萬一動能太大,繩子撐不住斷掉,就可以領保險費了唷! 女學生A:老師~你有保險嗎? 小柳:有啊!不過你跟我沒關係,所以受益人不是妳。 女學生A:那我跟你發生關係,受益人就會寫我嗎? 小柳:........ 小柳補習班日誌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44.27 ※ 編輯: akida 來自: 140.122.44.27 (10/12 15:27)

10/12 15:26, , 1F
現實似乎是以學生為主體,但責任幾乎都算老師的
10/12 15:26, 1F
其實是我打反了 (遮臉)

10/12 15:31, , 2F
最近很夯的「學習共同體」的觀念,或許也可以作為思考
10/12 15:31, 2F

10/12 16:23, , 3F
推這篇
10/12 16:23, 3F

10/12 16:28, , 4F
學習共同體...看不懂佐藤老師要表達的是甚麼...
10/12 16:28, 4F
摘錄一些學習共同體的特性 (非窮舉) 1. 「公共性」、「民主主義」及「卓越性」為主軸。 「公共性」 :教師是背負公共使命及責任的專家。   「民主主義」:每一個人結成平等關係,都是學校的主角,實現各自權利,承擔各          自責任。   「卓越性」 :永遠要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內容或資源,不會因為成績不好、家境不          好就降低教育內容或水準。   公共性與民主主義與討論串的關聯性較大 2. 讓家長、市民參與孩子的學習,與老師共同負起教育的責任。

10/12 16:30, , 5F
而且程度好學生的程度要怎麼出來??自學??老師教??
10/12 16:30, 5F
※ 編輯: akida 來自: 140.122.44.27 (10/12 16:41)

10/13 00:21, , 6F
認何一種教學方式都很不錯 因為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
10/13 00:21, 6F

10/13 00:21, , 7F
教學模式 但重點是 教學的結果 是讓學生喜歡還是討
10/13 00:21, 7F

10/13 00:22, , 8F
厭學習 是讓學生思考還是填鴨 精不精熟,成績高不
10/13 00:22, 8F

10/13 00:23, , 9F
高 應該不是重點 重點是學生對學習的看法(這操在學
10/13 00:23, 9F

10/13 00:24, , 10F
生與老師互動的過程裡) 至於補習班的使命 就在於你
10/13 00:24, 10F

10/13 00:26, , 11F
對這件事的起點 若你只是想著成績 那來找你的家長都
10/13 00:26, 11F

10/13 00:27, , 12F
只是為了成績 若是你以學生思考或學習動機為考量
10/13 00:27, 12F

10/13 00:29, , 13F
那你遇到的家長就會不一樣 你說這需要時間累積學生
10/13 00:29, 13F

10/13 00:29, , 14F
沒錯的確需要時間累積 若你沒有開始累積 那一輩子都
10/13 00:29, 14F

10/13 00:30, , 15F
沒有機會 至少我現在遇到的家長 都是以學生思考為主
10/13 00:30, 15F

10/13 00:31, , 16F
課沒有很多 一個星期大約12堂 累積時間5年~~~
10/13 00:31, 16F

10/13 00:32, , 17F
抱歉回太多 我重回一篇好了
10/13 00:32, 17F

10/13 02:17, , 18F
呵呵 完全認同樓上
10/13 02:17, 18F
文章代碼(AID): #1GTy5RgY (CS_TEACHE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GTy5RgY (CS_TEAC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