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咸豐死前的決斷是否有誤?

看板CHING作者 (普蘭可)時間11年前 (2013/01/20 04:08), 編輯推噓8(809)
留言17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14 (看更多)
※ 引述《alista (諸神的黃昏)》之銘言: : 要用攝政王制,那人選就是恭親王,咸豐與恭親王的關係不好,這種制度當然不會被考慮 : 用顧命大臣雖有鰲拜的前例,但這種集體領導制的好處就是不易有強人出現, : 理論上大家的權力是相等的,肅順最多當個有權勢的的話事人,不會影響同治接班 : 的可能性,所以最後殺肅順的理由,都在抹黑肅順有篡位的野心, : 這部份倒是有文章可作,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太可能。 1861年咸豐猝逝,留下年幼的同治皇帝,前一次發生這樣的狀況是在順治過世時 ,將康熙託付給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鰲拜四大臣輔政,結果後來發展成 鰲拜專權,最後康熙皇帝還得用計擒殺鰲拜。 正是因為鰲拜專政的前例,這次咸豐為了避免顧命大臣專權,特別賜下兩顆印章, 任何詔書的開頭和結尾都要蓋上這兩顆章才能算數,一個交給慈安,一個交給同治, 因同治皇帝年幼,章實際上是由同治皇帝的生母慈禧來掌管,這下子顧命大臣得與 兩宮太后合作才能施政。 慈禧是因此才沾上了權力的尾巴,不然她本來根本就與權力無緣的。 咸豐這個想法有沒有問題,本質上是沒有問題,咸豐希望以兩宮太后與八名顧命大臣 互相制衡,乍看來很四平八穩,但問題出在時代因素。 ......咸豐是因為英法聯軍打破北京所以才北狩,在承德去世...... 在咸豐「北狩」時,把所有最親信的大臣一併帶走,只把他厭惡的人留下來跟「外夷」 打交道,包括當年與咸豐爭儲失敗而一直被咸豐冷落的弟弟恭親王奕訢,以及奕訢的 岳父桂良,還有軍機大臣中咸豐最看不順眼的文祥。這幾個人當然不可能名列顧命大臣 之中。 桂良早在第一次英法聯軍時就是主和派,咸豐正是對第一次英法聯軍時桂良所簽訂的 《天津條約》不滿想毀約,才引發第二次英法聯軍而被迫「北狩」。奕訢原本也是個 仇洋「憤青」,但他與文祥留下來與英法打交道之後,眼界大開,從此成為堅定的 洋務派,文祥也同樣成為自強運動的領導人,日後還經常以軍機大臣的身份,親自在 同文館裡頭招呼學生。 另一方面,僧格林沁雖然指揮大沽口戰役時曾一度挫敗聯軍,但是後來在通州八里橋 慘敗,咸豐怪罪僧格林沁,不但削除他的爵位,還把他排除在八名顧命大臣以外。 於是當咸豐去世時,出現了一個很特別的景像,所有負責與外國接觸因而了解洋務的 重臣,與實際作戰過因而了解軍務並握有重兵的僧格林沁,通通被排除在權力中心 以外,而顧命八大臣卻由仇洋且對國際無知的肅順主導。 我們都知道慈禧權力慾很重,但是此時她只是個印章尾,不是可以她說了算的角色, 在政變中頂多是因為她足智多謀而成為出主意的人,不會是政變主導者,另兩個主謀 慈安與恭親王,日後一輩子都顯示他們沒什麼權力慾望,為何在這個關頭會發動政變? 回答了這個問題,也就回答了祺祥政變發生的原因。 奕訢發現聯軍在北京城內駐守,所有的倉庫、存有銀兩的各衙門,都門戶洞開, 聯軍明明可以自己動手拿取,但是他們卻沒有把府庫財物據為己有,而只是明文 開出條件要求五十萬兩現銀。 奕訢更驚訝的發現,當《北京條約》簽訂後,聯軍竟然真的撤軍離開。 奕訢原本把「外夷」都當作是野蠻人,見到他們如此「講信修義」重視條約,十分驚訝, 從此對外國的觀點完全改變,了解原來這些外國只是要通商以及對等的外交關係,並沒有 想要佔領土地或推翻王朝,奕訢於《統計全局折》中敘述,外國可以用「信義」攏絡。 而同時,滿清還有遍佈全國的民變要處理,該怎麼做,答案很明顯。 在英法聯軍之後,奕訢等人明白聯合外國力量以對付太平天國等民變,是唯一救亡圖存 之道,排除肅順等顧命大臣,不僅是爭奪本身政治地位的政爭,還是滿清存亡之爭。 在後半生對權力頗為淡泊的慈安、奕訢在此時成為政變主謀之一,我認為關鍵在此。 -- 《橡皮推翻了滿清》史實比小說更離奇,滿清滅亡懶人包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66586 《明騎西行記》歷史、遊記、武俠、冒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5310 《海角七號電影小說》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10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142.108 ※ 編輯: plamc 來自: 123.204.142.108 (01/20 04:08)

01/20 09:30, , 1F
push
01/20 09:30, 1F

01/20 11:39, , 2F
01/20 11:39, 2F

01/20 11:59, , 3F
01/20 11:59, 3F

01/20 13:32, , 4F
01/20 13:32, 4F

01/20 15:04, , 5F
是因為八大臣倒台,所以權力變成集中在太后黨的手上?
01/20 15:04, 5F

01/20 18:32, , 6F
奕訢的政治表現來看他是有野心,慈禧到同治中才完全掌權
01/20 18:32, 6F

01/20 18:57, , 7F
應該說,清代的祖制裡根本不應該出現太后干政
01/20 18:57, 7F

01/20 19:02, , 8F
太后干政不是在康熙年間也出現過?
01/20 19:02, 8F

01/20 19:29, , 9F
沒有,孝莊從來沒有走到台前來
01/20 19:29, 9F

01/20 19:30, , 10F
或許在檯面下有橋過事情,但不是直接弄個簾子坐在康熙背後
01/20 19:30, 10F

01/20 19:44, , 11F
前者是扶佐皇帝,後者則是把皇帝當魁壘?
01/20 19:44, 11F

01/20 20:48, , 12F
抱歉 挑個小骨頭 康熙好像沒有"殺"鰲拜~
01/20 20:48, 12F

01/20 20:59, , 13F
不,是孝莊沒有正式臨朝,慈安慈禧有
01/20 20:59, 13F

01/20 21:01, , 14F
臨朝稱制是一個政治上的體制問題,沒有臨朝就不算正是插手
01/20 21:01, 14F

01/21 00:53, , 15F
版大,奕訢當時或許因為您所說的因素而有政變的動機,
01/21 00:53, 15F

01/21 00:54, , 16F
但當時的慈安無從知道也不可能了解吧。
01/21 00:54, 16F

01/22 16:26, , 17F
佩服
01/22 16:26, 17F
plamc:轉錄至看板 DummyHistory 02/01 02:16
文章代碼(AID): #1G-lqd09 (CHING)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G-lqd09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