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法鏡蘊論(初稿.0).法鏡第二

看板Buddha作者 (東岐明)時間7年前 (2017/02/09 18:31),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28 (看更多)
前篇陷在名相解釋,囉嗦太多,容易在詞彙中搞混,以下扼要說明看法。 上乘與大乘密乘在修行觀法上的根本差別就是 上乘觀照就是觀照,從初階觀智到證阿羅漢,都是如實觀照而至解脫。 大乘密乘觀照還會加上返尋自心真性,這返尋知見就會為觀智加上某種局限。 「參話頭」「念佛是誰」都是返尋自性的觀照方法。 一般我們所謂的心,就是指自己這能覺能知的作用之性。 所以當講「真常唯心」或其他自性見,就會是指向深層的自我心識作用。 所以一旦有返尋自心的知見意志,就會造就我見而形成觀染障礙。 因為要預設有自我心性存在,才會有返尋知見可得;如果沒有自我,那要返尋什麼呢? 即使是返尋自性,返尋到什麼都沒有,來這樣確立無自性,也還是落入無所有的自性見! 所以佛陀曾經告訴有位問法者:『看就是看,聽就是聽』(忘了出自哪部經)! --  東海岐居 淑世明道 狂知狷行 浪遊混跡  潛心覺靈 顛思覆想 因成緣熟 了塵離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24.2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486636274.A.044.html

02/09 21:22, , 1F
摩羅迦子經 SN35.95
02/09 21:22, 1F

02/09 23:25, , 2F
多謝指引!:)
02/09 23:25, 2F
文章代碼(AID): #1Od4Jo14 (Buddh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28 篇):
文章代碼(AID): #1Od4Jo14 (Bud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