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新聞] 廖玉蕙:評鑑的迷思

看板AfterPhD作者 (^^y)時間13年前 (2010/12/05 22:54), 編輯推噓3(3025)
留言2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littlest (讀冊人...)》之銘言: : 題外話, 討論一下, : 國外名校真的不看 SCI 的IF嗎?? : 好幾次看到類似話題的討論, 都會看到有人說什麼國外名校都不會管什麼點數阿.. : 管什麼是不是發表到好期刊啦, 都是老老實實在做研究啦.. : 是這樣嗎? : 為什麼以我們lab的跟國外合作的經驗, 一堆名校MIT, 京都, 麻州等等.. : 投稿的時候也是很在意IF, 也是很功利的在追求知名期刊的排序, : 像這位王中林大師 (應該不會有人否認他是大師吧...) : http://www.nanoscience.gatech.edu/zlwang/ : 他的網頁首頁就大剌剌的把cited總數都列出來了, : 雖然有一派的人認為追逐IF沒有意義, 然後提出國外學者座為反駁, : 可是有時候又會想, 這一派的人是不是在逃避不願面對呢? 沒辦法 台灣學術界鄉愿慣了 在國外 不要說社科領域 就是理工領域 表現不好的教授被刷掉 或者自己離開都是很常見的 也不過就是十年前舊大學法的時候 有聽過哪個教授因為表現不佳被請走的嗎?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廖的個人表現無庸置疑 但我想請問廖 她請走了幾個"不適任"的教授? 當學術界沒有辦法自發性的維持自己的品質 就不要怪政府把手伸進來整頓了 今天對評鑑標準的爭議 其實只是政府代替了學術界進行剔除不適任者的工作 把原本學術界茶壺裡的風暴 赤裸裸的展現在世人面前而已 不管用什麼標準 都會有人大喊不公平的 那些覺得自己表現很好 認為遭受池魚之殃的教授 其實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要不是他們獨善其身 也不會落得今天的下場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0.238.185

12/05 23:32, , 1F
因沒有PhD學歷,暗示不知如何做研究工作,被迫離職者很多.
12/05 23:32, 1F

12/05 23:51, , 2F
即使有PhD學歷,空有才華卻因投胎晚,摒於教職門外者更甚數倍
12/05 23:51, 2F

12/06 00:04, , 3F
廖沒有說她反對評鑑,她反對的是獨尊研究發表的價值觀
12/06 00:04, 3F

12/06 00:05, , 4F
這議題就跟體罰一樣,大家都知道不能體罰,於是政府
12/06 00:05, 4F

12/06 00:05, , 5F
單方面禁止體罰,但單方面禁止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12/06 00:05, 5F

12/06 00:07, , 6F
反而讓問題更加嚴重。因為政府完全沒有廣納意見之後
12/06 00:07, 6F

12/06 00:07, , 7F
再決定怎麼做,只顧著討好「某一種聲音」,導致
12/06 00:07, 7F

12/06 00:08, , 8F
配套措施不全。現在的評鑑標準也是這樣,只討好了
12/06 00:08, 8F

12/06 00:10, , 9F
以留學英語系國家為主的學者,以研究發表為專長的學者
12/06 00:10, 9F

12/06 00:10, , 10F
問題是大學教育不止需要這種人才而已,很遺憾政府
12/06 00:10, 10F

12/06 00:11, , 11F
完全沒有發現這件事情。而我認為傾聽各種聲音以做更
12/06 00:11, 11F

12/06 00:12, , 12F
周全的決定,是政府的職責。因為只有政府才握有這樣
12/06 00:12, 12F

12/06 00:12, , 13F
的資源跟權力。
12/06 00:12, 13F

12/06 00:22, , 14F
一年一篇論文定高下 過猶不及都不好
12/06 00:22, 14F

12/06 10:12, , 15F
我想最先要釐清的應該是,評鑑制度的目的是什麼?
12/06 10:12, 15F

12/06 10:14, , 16F
是讓最多人可以升官發財,還是加速新陳代謝?
12/06 10:14, 16F

12/06 10:19, , 17F
而且不要忘了為什麼今天會搞到要動用評鑑制度。
12/06 10:19, 17F

12/06 10:20, , 18F
就是因為過去人人都滿意的制度是失敗的。
12/06 10:20, 18F

12/06 10:21, , 19F
另外,教授們當然都精明得很,絕對不反對評鑑,但是不管
12/06 10:21, 19F

12/06 10:21, , 20F
用什麼樣的制度,他通通不滿意啦 ^_<
12/06 10:21, 20F

12/06 15:05, , 21F
而且我想問的是,為什麼現在的制度出不了一個胡適呢?
12/06 15:05, 21F

12/06 15:35, , 22F
自己離開很常見? 我可沒看過理工領域教授拿到終身聘後離職的
12/06 15:35, 22F

12/06 15:36, , 23F
到是看過理工科系教授 升上副教授或正教授 拿到終身聘
12/06 15:36, 23F

12/06 15:36, , 24F
宣布實驗室關門 再也不收研究生 或是研究團隊縮小一半
12/06 15:36, 24F

12/06 15:36, , 25F
或是從此以後研究生再也找不到他的
12/06 15:36, 25F

12/06 15:38, , 26F
但是 這些老師 有一件事情都還作得很好 就是上過他們課的學生
12/06 15:38, 26F

12/06 15:38, , 27F
都稱讚 老師固然研究方面作得比較少 教學認真 確實沒有打折扣
12/06 15:38, 27F

12/06 15:40, , 28F
研究生固然紙剩下原來的一半 可是發表的paper,轉型成量少質精
12/06 15:40, 28F
文章代碼(AID): #1C-wURCS (AfterPh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wURCS (AfterP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