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互動] 原來我也是個只看重成績的老師

看板tutor作者 (GENGARABR)時間16年前 (2008/02/28 23:23),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a80314mouse (古小兔)》之銘言: : 今早家教,教國二歷史、地理, : 由於學生回答問題的態度和所問題的內容,讓我對他說了一次「重話」, : 想當然爾,我是板著臉說這些話的。 : 教華南地理時,課本提到高地氣候,我就順便幫學生複習、補充了一下: : 迎風坡每上升100公尺,下降0.6℃; : 背風坡每上升100公尺,下降 1 ℃。 這邊還是建議直接講乾跟溼,會比較好 : 然後我就問學生, : 「假設山腳下是海拔0公尺,氣溫20℃,那迎風坡500公尺高的地方是幾度?」 : 結果他想都沒想,就回答說「5℃」。 : 我聽到答案時就已經有點生氣了,並不是因為他答錯,而是他根本就沒算。 : (而且用常識想也知道,平地20℃,五百公尺高的山上怎麼可能5℃。 = =) : 後來我就跟他說:「要用『算』的!」(口氣已經有點兇了) : 他耗了五分多鐘,才算出來是17℃。 : 因為他處理這題的態度,讓我有點不高興。 : 於是我就再跟說了一遍「地理科」的性質,地理是綜合性的學科, : 除了背之外,理解、計算都是很重要的。 : 然後我就舉了都市人口數的算法,跟他說地理很多東西都是要用算的。 : (尤其是高三的人文地理,要用到log來算,那時候我真的覺得地理老師在上數學課) 國中基本上考不太到計算 頂多人口密度公式 扶養比公式 比例尺知道即可 若學生本身不是很喜歡地理 太早講遠可能更有礙學習意願 但說明地理是介面學科這點值得稱讚 可以的話,可多加說明舉例為什麼該科要具此特性 : 接著上到廣州,課本有一張廣州市區的局部俯瞰照片, : 照片裡面有出現橫跨珠江的橋, : 結果我學生連照片的文字說明都還沒看, : 就直接問我:「那些橋是怎麼蓋在河上面的?」 : 我:「現在是在上『地理』,你不要一直問不相干的問題。」(我=臭臉) : (橋怎麼蓋,這應該問生活科技或工藝老師吧!) : 每次他都問我一些不相干的問題,然後我問他課內問題他都不會。 觀察 解釋 評價 是地理滿重視的幾個研究步驟之一 且您已經申明過該科的綜合性 若學生是因此發問,可能會感覺冤枉 如果我們把格局放到大學以上來看 其實國外地理學門會經常跟其他專業對話 而到國外地理所階段,也常出現一堆大學所唸跟地理無關的學生(譬如物理系) 當然,回推後知道您專業是國文 碰到學生肯發問有很多處理方式 但以無關帶過可能是最不好的方式 因為我相信您應該是試教後決定收他 所以即便不知道答案  告訴他引導他解答的方向 訓練思考能力也很好 老師不可能永遠幫學生解答 儘早訓練建立學生自我思考能力是必要的 國外教育很注重討論及報告 課內問答也可能五花八門 : (像今天教華南,我就順便幫他複習一下臺灣地理。 : 結果他連桃園在哪裡都不知道,他一直以為桃園和台北隔了好幾個縣市。 : 然後連新竹、苗栗、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的相對位置也都不知道。 : 害我重新畫一張臺灣地圖跟他講....) : 後來我就說「重話」了(說完之後覺得自己越來越「現實」了), : 我說:「就算你懂得東西很多,但是考試沒有考出來,那還是沒用的。」 其實真的很多學生不知道順序 但我們也必須知道為什麼學生一定要知道這些 對台北學生而言 知道台北車站附近四個捷運站或站位次序 是否更有價值? 對不起,我知道考試有可能會考縣市次序 不過此問是希望我們為人師者了解 「就算你懂得東西很多,但是考試沒有考出來,那還是沒用的。」 其實無形中是給了一個價值判斷依據 我們都成人了 如果學生牢記此話至大人,反效果可能不小 我們不需要因為考試不考,就否定了相關知識 其實小弟因為不務正業(小弟是某01網站資深會員 常分享開箱文 手機類) 無形中累積一些跨國企業相關運作的知識 因為那常常有高手指點一些錯誤 所以上課時 跨國企業 規格化等等 加上小朋友都有手機 很容易就引起學習興趣 地理考試當然不會考NOKIA最近發表的手機 可是有些時候我們卻可以用一些無關課內的知識 得到並留下深刻印象的課內結果 : (我知道這樣很「扼殺」學生的腦袋, : 但是他之前史地都考40、50分,所以他媽才請史地家教。) : 繼續上課,教到香港,課本提到香港被英國統治了150多年,直到1997才回歸。 : 我就問學生:「香港是從西元幾年開始被英國統治?」 : (因為我教他的史地兩科,上星期已經幫他上過清末的條約了, : 而且還有整理所有條約的表格給他。) : 結果他也是想都沒想就亂回答:「1864年。」 : 我:「中國史,1864年根本沒和外國戰爭,也沒簽條約。」(我=極度臭臉) : 況且拿1997-15X,也不可能是1864啊! 這邊是歷史老師專業了 但您也可以想想 我們如果挑選某個內容在課內說明 是因為那段內容具有什麼應該被知道的意義? 現在很多國中生閱讀抓重點或因果能力真的不好 他有可能真的不知道1997-15X就會有答案 我想歷史可能要做到 即使沒有明確時間 也能藉由題目提示或引導得到正確答案 因為現在以確切時間為答案的考題確實罕見了 : ............................................................................. : 我覺得考不好就算了,可是偏偏上課時又愛亂問、亂回答問題。 : 如果家教老師在教英文,學生一直問數學問題; : 在教理化,學生一直問國文問題; : 在上史地,學生一直問生活科技問題, : 有哪個家教老師不會生氣啊! = = : 況且如果我家教時數長,我願意回答他所有的問題, : 可是這個家教一週一次,一次兩小時,平均一科只有1小時, : 課都上不完了,他還一直問一些不相干的問題,到時候上不完就...。 : 之前他每次段考,史、地都只有考40、50分,所以他媽才請家教的。 : (我是寒假接下這個家教的) : 現在離第一次段考只剩20多天,萬一他第一次段考還是考這樣的分數, : 到時候家長不就......。 國二不含公民在內 照這樣的課時 一次段考大約有10小時上課時間 一次史地通常合計會考四章 每章2.5小時分配的話 其實時間已算足夠 甚至多講一些也不算離譜 您的狀況 我覺得時間不是問題(且若目標放低些,拼60~70) 我是認為 一個領域如果家教次數不到5次(譬如國二史地領域) 在經驗上還有很多待磨練的地方 不會完全只是學生問題 : 我自己是國文本科系的,以前我都會跟學生講凡事不要只用成績來衡量, : 領略到一些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 可是遇到這種考四、五十分的學生,我卻又以成績為目的和要求。 = = : 我叫學生週末要讀書,結果他說他週末要去學空手道, : 我聽到時,心裡就想:「書都讀不好了,學什麼空手道。你以為可以靠這當飯吃嗎?」 : 我沒講出口,因為這樣很不得體,而且很傷人。 : 雖然知道,智育不代表一切,人要多元發展。 : 不過又要面對家長的壓力, : (如果學生繼續考四、五十分,我覺得就算家長沒說什麼,我也會很難堪 = =) : 話說,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天真」(接近不切實際), : 我有在改補習班作文(國三),有時候改60份,有時候改100多份。 : 有次作文題目是關於自己的未來, : 結果60多份作文當中,有接近10份的學生都說自己以後想朝籃球界發展, : 然後都說自己的籃球打的不錯。 = = : 就連我家對面鄰居小孩(小五),也在說自己以後要走職業籃球的路線。 : 真正能靠這些吃飯的人有幾個? : 有時候,覺得自己越來越現實了, : 教育,「不就是追求一種理想嗎?」 心理學及人格發展理論可以多看一些,對你會有幫助 與其要學生知道您20歲左右的思考方式與價值判斷 您也可以去試想那我怎麼能了解30歲的人思考方式與價值判斷? 30~40歲的人會不會也覺得其實我們也很天真? 學生怎麼定義他籃球不錯? 我們又怎麼確定自己專業不錯? 如果我們覺得無力改變或心灰意冷 那下次新收學生時應該要說好什麼,定出什麼前提或要求? 我很認同您將問題及內心掙扎寫得很仔細 相信您也自我對話了很久 考慮一下你跟學生學個東西(他擅長但你不懂) 看是要比賽或者你可能會知道 學生思考程序的問題究竟在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52.127.250

02/29 00:17, , 1F
推:不會只是學生的問題 教學本就相長
02/29 00:17, 1F

02/29 00:44, , 2F
謝謝G大的建議和指教。受教了。
02/29 00:44, 2F
文章代碼(AID): #17nj7gzr (tuto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nj7gzr (tu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