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新聞] 美失業率高 5千博士當工友

看板studyabroad作者 (噢!超high19勝!)時間13年前 (2010/10/28 03:29), 編輯推噓3(307)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9 (看更多)
※ 引述《pepsilin (知識天的圖書館員)》之銘言: : [原文恕刪] 忍不住要說 雖然有自已的想法很好,會自已審慎評估也很好 但這篇文章評估的方式真的太"這每個人都知道吧" : 雖然在留學板上說這個很奇怪, : 但我還是很想這樣說: : 現在美國失業率很高很高, : 我真的不曉得,為甚麼還有那麼多臺灣年輕人,滿腦子就想著「去美國留學」!! : 基本上,除非能拿到全額獎學金, : 不然,留學之路,多多少少都會花到自己的錢(儲蓄、親友資助或借貸)。 : 但說實話,就算真能拿到全額獎學金, : 買車、買書、返鄉探親,這些費用加一加, : 其實也很難說不會花到自己的錢。 : 更不要說留學的機會成本了。 : 所以,除非是: : 1.很確定自己“不出國留學,得不到必要的知識”、 : 2.很確定“出國拿學位,真有助於找到原本找不到的工作”、或是 : 3.很確定“洋學歷真能幫助加薪”, : 不然,我真的不知道出國留學要幹麼。 你舉例的"圓夢、體驗國外生活、增進英文能力" 都是高中生在討論的topic,其實根本不用在這邊提出 : 圓夢?想圓夢,也得先知道自己的夢到底是什麼啊! : 想要體驗國外生活? : 那觀光幾個月,或是觀光打工一陣子,都可以得到類似經驗,而且便宜很多。 : 想要增進英文能力? : 如果是為了考試,那去南陽街補習,效果還好一些。 : 如果是為了增加字彙量或閱讀能力,那不如每天上NY Times讀社論。 : 出國唯一能增加的英文能力,大概只有聽與說,尤其是說; : 但如果有過交換學生、旅遊打工,或是三個月到半年的短住經驗, : 基本上就已經能打破聽說的門檻藩籬了。 : 剩下的,就只有「增進內容深度」的問題。 對,這才是該在留學版討論的項目。 : 然而,出國留學並不會增進內容深度, : 多讀reading、多讀百科全書、多思考、練習表達,才是唯一的關鍵。 : 但很遺憾地,對於我們這種外國人來說, : 「使用英文學習知識」的效率,絕對比「使用母語學習知識」來得差很多。 你確定? 對英文程度不佳的人來說,這個論點當然是肯定的, 但以英文為母語跟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同時學習同樣的知識就很難說了, 個人淺見 中文因為是一個個的character,其實很多時候當我們在活用的時候, 是任意組合都可以排出同樣的意思, 英文因為沒辦法這樣隨你排列組合,所以很多單字都有非常specific的用法 不但精確,而且更有效率。 舉的例子可能不好,不過臨時想不出別的, 例如:猜測/設想/假定/臆測/推測/推論 在中文句子裡面可能意思都差不多,某些時候都可以互相替換, 但think/conceive/conjecture/guess/suppose/speculate/ surmise/infer/assume/presume/reckon 每個單字幾乎都有特定的用法,能互相套用狀況比中文少多了, 語意上也會有明顯的差別, 比較起來,中文在表達能力上絕對模糊許多。 還有許多片語的用法沒在全英語環境下是很難活用的 (至少對台灣人來說) 像是give in/give out/come around/slip out/ride out/turn in/come out 可是這些根本在英美人的生活中都是很基礎的用法, 同樣讀一段paragraph我們碰到時 是根本不可能猜出那是什麼意思的。 : 因此,除非是中文世界很欠缺的知識(比方英美文學), : 或是臺灣所不能及的專業領域(比方高科技), : 或是只有國外才有的實務經驗(比方社工或社福政策), : 不然,為了得到那些知識,出國留學所花費的時間與金錢,都是相當不成比例的。 : 正因為出國留學有著這麼高的成本, : 所以大家都應該要審慎思考出國留學的效益問題。 : 沒想過划不划算的問題就出國,等畢業後才懊悔萬分,怪誰? : 「來台大、去美國」的年代早就過去了。 : 奉勸滿腦子出國夢的人,請先作好幾個功課: : 1.想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麼,想要什麼。 : 大部分的工作,並不需要碩士學歷,更不需要博士學歷; : 就算真有工作需要碩士以上的學歷,也不一定非急著現在取得不可。 : 老美有很多人,都是工作幾年後,才又回學校念書的。 : 2.仔細計算自己出國留學所要承擔的實質成本(金錢與時間)與機會成本。 : 3.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 : 尤其,請務必自己先出社會賺錢一陣子之後,再來決定是否出國; : 畢竟花自己攢下的辛苦錢,會很明顯地“有感覺”!! : 4.最後,在作成決定前,請務必再三思考出國留學的效益。 : 現在無論是業界還是學界,洋學歷的光環已經沒那麼吃香了。 : 美國已經走下坡了,而且未來只會繼續惡化而已。 這邊講的1.2.3.4.點都非常的中肯 但美國已經走下坡,而且未來只會繼續惡化 這句話也說的太早了吧 十年前的IBM、Microsoft、Intel、TexusInstrument、HP 到今天的Apple、Google、Youtube、Facebook 仔細想想今天是哪些公司在領導這個世界? 當你亞洲還在當世界工廠毛利保三保四的時候 當你台灣的聰明學生都到晶圓廠去解決良率、推先進製程 到design house去做ic時 要不要看看Silicon Valley的人都在搞什麼? http://mrjamie.cc/2010/10/24/entrepreneurs-heaven/ 當你的思維還停留在創業要蓋工廠、要累績一定的資本額 而且台灣市場太小必需「西進」的時候 超級天使可能已經幫助無數Talented的年輕人累績創業經驗 並在網路市場闖出一片天; 當台灣的報紙在報導物理系超越電機系成為第一志願時 或是某某國小學生得到奧林匹亞金牌是台灣之光時, 每年的TED大會上早已出現許多台灣人再想十年也沾不到邊的innovation http://www.ted.com/ 喔對,這些跟美國會不會走下坡其實沒有直接的關係 不過學生在美國的環境跟在台灣環境有沒有差別 或許應該把這些考慮進去 : 倘若出國(尤其留美)無法留在國外,最終還是得回臺灣找工作, : 那多花幾百萬拿個洋學歷,是否真的划算?這個問題真的需要好好思考。 : 就算家裡有錢,花得起幾百萬, : 倘若花錢念一個自己不需要的洋學歷,或甚至連學歷都沒拿到, : 那這除了把錢白白送給代辦業者、國外學校跟房東等商人, : 貢獻美國的商業繁榮外,到底換到了什麼? : 為何不把錢留著讓父母養老?或是幫助社會上很多貧苦的人? : 或至少把錢花在臺灣社會,創造同胞的就業機會,這也不錯啊!! : 我不否認,出國留學確實可以得到一些知識,也能開一些眼界, : 更可以提供一個磨練自己的機會; : 但當兵、游五千、跑36公里、練鐵砂掌,這些都能提供“磨練”的機會啊!! : 那為甚麼我們平常沒想到用這些方式來磨練自己, : 卻認為「花幾百萬出國留學」才算是磨練到自己? : 出國念書,能得到1.國外生活的體驗,2.知識與3.洋學歷。 : 除此之外,不多也不少。 如果有心的話....絕對不只這些 有些事情,不是磨練過心智毅力就夠的 有些東西,是只要你不在那個環境....你就一輩子也別想得到的。 : 這三者,除了洋學歷這點外,另外兩點都可以有更划算的方式得到類似效果的方案。 : 在作成出國留學的決定前,還請審慎三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83.160

10/28 04:34, , 1F
好文!推!
10/28 04:34, 1F

10/28 05:58, , 2F
你講得沒錯 但是我想最原PO講得也沒錯 只是講的族群不同
10/28 05:58, 2F

10/28 05:59, , 3F
留美的人念什麼都有 從小學到博士 各自以自己的觀點來看
10/28 05:59, 3F

10/28 06:00, , 4F
所以產生了一點誤解 其實我覺得都是對的
10/28 06:00, 4F

10/28 06:01, , 5F
希望你們想要訴求的對象能真的抓到你們想講的
10/28 06:01, 5F

10/28 09:34, , 6F
我覺得說中文不精確 豈不是掉入英文霸權的陷阱/迷思?
10/28 09:34, 6F

10/28 16:31, , 7F
說中文不精確是可以, 不過不精確有不精確的優點, 譬如
10/28 16:31, 7F

10/28 16:32, , 8F
其模糊性和引申的潛力; 當代西方學術世界基於語言精確
10/28 16:32, 8F

10/28 16:33, , 9F
性, 而我們得跟著它, 也許這是學術的霸權.
10/28 16:33, 9F

10/28 18:02, , 10F
和霸權沒有關係吧,學術本來就該用邏輯性高又精準的語言
10/28 18:02, 10F
文章代碼(AID): #1Co7sm5Y (studyabroad)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6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Co7sm5Y (studyab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