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基本工資 勞團版調幅31.2%至23459元

看板politics作者 (第六天魔王暴君)時間13年前 (2011/07/23 02: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這裡有很多搞經濟與金融的前輩, 本不該關公面前耍大刀,但是讀了一點經濟學, 剛好要準備研究所,就當作複習與整理筆記囉, 請各位指教了! 先從古典學派入手,根本的設定是「價格機能」自由運作, 無論是勞動市場、借貸市場、商品市場或貨幣市場, 都能夠市場「結清(即沒有超額需求或超額供給)」, 另一設定是「完全競爭」,即價格由「市場」決定, 當物價上漲時,民眾會希望提高名目工資率, 而廠商也要提高名目工資率吸引勞工幫忙生產, 由於名目工資可以自由調整,市場總是能維持「充分就業」水準, 對應到生產函數時,可以得出「垂直的總合供給線」 在沒有新古典綜合出現之前,是先於貨幣市場決定物價後代入總合供給, 也因此,商品市場也是充分就業狀態下的產出,但物價卻會隨貨幣額波動 1930年代長達十年時間,美國陷入經濟大蕭條, 凱因斯觀察到社會有大量的「閒置資源」,且工會力量強大, 工會要求固定工資水準,而廠商不願意以相同工資雇用無用的勞工, 也因此「物價維持相同水準」,勞動市場總是會有失業, 進一步而言,工會一旦決定工資,勞工就再也沒有「正斜率的勞動供給」, 換言之,只有「水平的勞動供給」,就業量由廠商的勞動需求決定, 也因此只要商品市場有效需求不提升,廠商無誘因增加勞工, 則勞動市場就會造成大量失業,而由於長期失業民眾也沒有所得刺激需求, 所以整個景氣就會陷入低迷,凱因斯因而主張政府必須要站出來執行擴張政策 但他認為貨幣政策是無效的, 原因是「流動性陷阱」,有太多閒置資金,利率始終維持低迷 因此利率降無可降,貨幣政策乃是由擴張貨幣供給降低利率進而刺激投資, 所以,當利率夠低了,那麼貨幣政策自然無效 之後一直到七零年代,兩次石油危機讓學者發現, 物價膨脹與失業率同時增加,也就是「惡性通膨」產生, 凱因斯學派放棄了工資僵固不變,而修改成工資可以向上修正, 因為廠商看到景氣好是願意提高工資的,工會沒理由阻止吧! 但是工會會制定一個工資水準,廠商不能以低於該價格雇用勞工, 所以說名目工資具「向下僵固性質」,進而推導到總合供給線是一特別形狀, 在某個物價以上為垂直線,但在該物價底下則為正斜率, 總合需求線則由「商品市場均衡條件」與「貨幣市場均衡條件」組成, 一旦廠商超過那個轉折點的物價,則為充分就業產出,反之則是失業下產出 至於為何有那轉折點,這後來發展很多個體基礎的模型,最有名的是契約工資模型 這裡補充一點是,名目工資具僵固性時, 非蕭條狀態下,會使得「總合供給線是一條正斜率的線」, 有別於1930年代蕭條(y很少)狀況為水平線,也並非古典學派的千鉛直線 之後,出現新興古典學派,為Lucas理性預期學派與Friedman貨幣學派, 出現了所謂「理性預期」的前瞻性討論(貨幣學派較偏重貨幣討論), 換言之,民眾會對物價有理性預期,且「價格機能」依然有效的運作, 但是卻仍會產生出「正斜率的總合供給線」,這與以前古典學派的堅持不同, 短期下,民眾可能會有所謂的「錯誤預期」狀況,較簡單的設定是「貨幣幻覺」, 而廠商由於是提供商品的,有較為準確的物價資訊, 所以當民眾對物價錯誤預估,則會發生「正斜率的總合供給線」, 但長期下,民眾可以發現真實物價,於是又會回到「充分就業狀態」產出 出現新興古典學派後,凱因斯學派也接受「理性預期」的看法, 但是依然不放棄「價格機能無法正常運作」的傳統, 進而發展出了「契約工資」、「菜單成本」或「效率工資模型」等, 這一類的凱因斯學派被稱為新興凱因斯學派, 他們拋棄許多「武斷」的設定,從而由個體最適入手,重新發展模型 晚近,還有所謂的「實質景氣循環」學派,以及「跨期一致性」模型, 前者,強調勞動市場受到利率影響,進而讓總合供給線與利率掛勾, 從而發展出「IS-LM-AS」模型,由IS與AS決定產出與利率,再代入LM求出物價, 所謂的IS線是「商品市場均衡」下所有利率與產出的組合, 所謂的LM線是「貨幣市場均衡」下所有利率與產出的組合, 所謂的AS線是設定消費者有前瞻性,所以會考慮利率來決定就業, 後者,則將整個經濟社會的個體最適「跨期」決策引入整個模型, 換言之,廠商追求利潤極大,消費者追求效用極大, 廠商決定雇用多少勞動與資本,而消費者決定要多少消費、儲蓄、就業與投資, 因此,勞動市場決定工資與就業量,資本市場決定租賃成本(利率)與資本使用量, 透過新古典學派的生產函數決定整個供給,再依「賽伊法則」進行分配, 也就是在Y=C+I+G+X-M下,決定消費者的消費與廠商投資,政府則受限平衡預算限制, 國際貿易則是要討論國際金融面,這並非勞動市場所要討論的,省略! 我曾誤入歧途(雙主修),所以對經濟學不算太在行, 只是最近要準備考經濟研究所,今天又剛好上國家圖書館翻了一下書, 所以將今天讀的與以前讀的作了一個整理,之前似乎也有發,只是沒這麼清楚, 我已經盡可能將我所知道的,一般人最常掛在嘴邊的總體模型都整理出來了, 希望對「想利用經濟學去討論勞動市場」的人有些幫助, 也希望板上一些前輩,能給予我一點指正,看看我概念與邏輯有沒有出錯, 這種文章放經濟版怕被笑,剛好有討論勞動市場又有「隱居的智者」在, 就煩請多多指教囉,在下感激不盡...謝謝 -- 批判而又實證的功能:發現原理以解釋和預測經濟事體 批判而又規範的功能:藉科學研究所得,應用於經濟政策之上 意識型態批判的功能:判別事實與價值,防阻學術為政府所濫用 吾將永遠謹遵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的職業道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9.133.77
文章代碼(AID): #1EASOphB (politic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ASOphB (poli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