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想請問我這種人是不是不太多

看板novel作者 (沒有個性的人)時間14年前 (2010/06/13 18:06), 編輯推噓19(19040)
留言59則, 15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17 (看更多)
原po有提到台灣小說家缺乏長篇小說,基本上是不正 確的提法。 在我個人淺薄的閱讀經驗裏,就有《寒夜三部曲》、 《埋冤一九四七埋冤》《台灣人三部曲》、《濁流三 部曲》、《浪淘沙》、《台灣七色記》、《香港三部 曲》、《海東青》、《華太平家傳》、《狂風沙》、 《西夏旅館》等等,這還只是我刻意只列大部頭的長 篇小說的結果,如果再算上一般的長篇小說,那就更 多了,更別說對岸的大陸作家更不乏大部頭作品,中 文或說華文小說缺乏的不是長篇,而是能雅俗共賞的 作品,目前這方面的作品的確是有些欠缺的。 然後說到文字,我個人認為近代白話文學已經發展出 自己獨特的風格了,在文字的錘鍊上並不遜於同時期 的外國作品,例如朱天文、郭松棻、李永平、張貴興 (李張兩者算是馬華作家,但作品大部份是在台灣發表 的,也不乏以台灣為背景的作品,李永平更是早已定居 台灣了)、舞鶴等等,文字上都有其可觀之處,更別說 莫言之類的大陸優秀作家了。 以下列舉一些我個人覺得有可觀之處的作家作品,提供 給你參考,不過我沒有刻意區分長短篇,主要是從我個 人的喜好出發,順序上大柢是從日治時期到戰後,切入 點是放在歷史與政治這個大範圍中。 楊逵應該是日治時期高舉反抗旗幟最鮮明的小說家,但 賴和、王詩琅、朱點人的小說也尖銳的諷刺了殖民者, 龍瑛宗<植有木瓜樹的小鎮>,也描寫了殖民者與被殖民 者不對等的處境,到了陳火泉<道>、周金波<志願兵>、 王昶雄<奔流>等被稱為「皇民文學」的作品,受到了皇 民化政策的影響,從表面上看來反抗的色彩已非常薄弱 ,但無論對皇民文學有什麼價值立場,這批作品提出的 「同化論述」,也就是如何成為日本人的問題,對於殖 民者的同化論述來說,畢竟是歧路異聲,可從中觀察殖 民者同化論述的構造與罅隙。 眾所周知,國民黨的反共立場,促使其提出促進反共文 藝的政策,在高額獎金的誘引下,也確實造成了一股風 潮。但如今看來,真正好的作品不算多,評家反覆提起 的無非是陳紀瀅的《荻村傳》、《華夏八年》,姜貴的 《旋風》、《重陽》,王藍的《藍與黑》,潘人木的 《蓮漪表妹》,或許再加上張愛玲的《秧歌》、《赤 地之戀》(用或許是因為,有人認為張愛玲這兩部小說不 算是國民黨反共政策下的直接產物),這幾部反共作品大 柢被認為還算真心誠意,至少是不那麼八股的學舌之作。 六、七○年代,在當時戒嚴的肅殺氣氛下,真正敢在小說 中加入政治反抗意識的並不多見,幾乎都是非常隱晦,讓 當局戒慎恐懼的,也無非是像陳映真這類左派作家,如果 將視野放寬,那麼陳若曦《尹縣長》的文革經驗,張系國 敷演跨國公司的種族角力,李永平的馬華族裔離散敘事, 鍾理和<原鄉人>的認同糾葛,宋澤萊一系列的鄉土小說, 都可視作對當局政治視線的叛離,聶華苓《桑青與桃紅》 也是一則身份政治的絕佳寓言,當然更別說早已成為台灣 政治處境寓言的扛鼎之作,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了; 如果詹明信的政治潛意識論述可以成立的話,現代主義的 幾位大家如白先勇、王文興、七等生,也未嘗不能將其視 為是對當時政治氛圍的美學反叛。 解嚴後,以黃凡<賴索>作為象徵,八、九○年代後,政治 小說可說是繁花盛開多音交響,幾位目前在檯面上佔據重 要地位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這類型的作品,舉其縈縈大 者,例如朱天心、李昂都有重要的小說是處理政治議題的 ,李渝<夜琴>辯證了藝術與政治、歷史傷口的關係,郭松 棻<雙月記>重構了呂赫若的生命片段,在<今夜星光燦爛> ,更大膽的以陳儀為主題,且用了一個我個人認為是走在 鋼索上的寫法(王德威評論此篇小說曰:此作以陳儀為主題 ,卻一字不置二二八,算是歷史小說美學上的一大突破, 至於是否公允,則有待其餘讀者核實了);與郭松棻同樣身 為保釣世代的劉大任,也留下了時代的見證,《浮游群落》 ;王宣一《天色猶昏,島國之雨》,也為台灣近二十年來的 變遷留下紀錄,理想要求的是個人的犧牲;施明正<喝尿者> 、<渴死者>中為政治斲傷的生命做了見證;鍾肇政以《濁流 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東方白以《浪淘沙》,李喬 以《寒夜三部曲》分別為本土意識張目,也引起了認同形構 的爭議,姚嘉文的《台灣七色記》野心與格局更開闊,一路 從中原寫到台灣,但論起大河小說,我私心認為施叔青從 《維多利亞俱樂部》推演而出的《香港三部曲》,經典地位 當之無愧,這部作品幾乎可以視作是後殖民議題的寫作範本 了,而她撰寫中的《台灣三部曲》,無疑又將更加豐富這個 議題的深度;說起香港,西西的《飛氈》、董啟章的《地圖 集》、黃碧雲《烈女圖》,也是不可錯過的香港政治寓言與 家族史寫作,董啟章的雙聲部、三聲部小說《天工開物》系 列,更是打破了大河小說的格局,實驗性質更加濃厚,在取 向上,更近似於卡爾維諾。 張大春自<將軍碑>伊始的歷史解構路線,發展至《大說謊家》 、《撒謊的信徒》、《沒人寫信給上校》,解構的無非政治神 話,《城邦暴力團》,更有重寫民國史的企圖心;而楊照《大 愛》、《往事追憶錄》、《暗巷迷夜》循相同路線,但立場與 張大春之類的「統派作家」(並無褒貶之意),截然不同,相映 而成趣,至《吹薩克斯風的革命者》、《背過身的瞬間》,楊 照無疑更加凝練了;林燿德《一九四七高砂百合》試圖重新定 位二二八;蕭麗紅的《白水湖春夢》則是試圖療癒這個歷史傷 口;同樣聚焦於二二八事件的還有葉石濤<三月的媽祖>、林雙 不<黃素小編年>等作品;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透 過魔幻寫實的手法描寫台灣歷史與政治的亂象;胡長松《骷髏 酒吧》也是魔幻寫實之作,男主角身為二二八遺孤,自然也少 不了對歷史的重估;鄭清文的<三腳馬>寫活了一個「台奸」、 <來去新公園飼魚>也點染了白色恐怖的傷痕;左派老兵陳映真 雖仍有力作《忠孝公園》,但姿態似乎略顯疲憊了;平路也不 應被遺忘,她的小說觸角豐富,在同輩中也算殊異,《行道天 涯》將孫中山、宋慶齡請下了歷史的神龕;郝譽翔《逆旅》以 外省第二代的眼光觀看歷史,巧合的是,幾乎是同一時間,駱 以軍的《月球姓氏》也處理了相同題材,雖然「撞杉」,並無 損於兩部作品的可看性,反而藉由同是外省第二代,一男性一 女性,互相辯證「我記得」的歷史記憶,而駱以軍力作《西夏 旅館》,無疑是台灣的微形縮影,但《西夏旅館》意義繁富, 駱以軍也早已幽了自己一默,將其政治寓言自我消解了,可惜 的是,或許是時間與距離太過接近,有些片段顯得稍微粗糙了 點;李永平的離散敘事,發展至《海東青》,成了一則文字奇 觀,新作《大河盡頭》,追溯的是源頭還是盡頭,敘事未完, 且聽下回分解;李永平並不寂寞,張貴興《群象》冶家族史、 馬華共黨、少數民族與鄉野傳說於一爐,早已自成一格,到了 《猴杯》,他的雨林書寫已臻至極致,《我思念的長眠中的南 國公主》,雙重敘事編織出了馬華與台灣的另一則傳奇;黃錦 樹一出手即不平凡,<魚骸>中的龜甲、骸骨,已是中國性的絕 佳演繹,在《刻背》,華裔族群的邊緣性、認同焦慮經驗,只 有更形複雜而紛呈;女作家於國族神話的解構與重構,例如陳 玉慧《海神家族》、蘇偉貞《時光隊伍》,更是不可忽視的佳 作;隱居十年又重新復出的舞鶴,無疑是九○年代文壇最引人 注目的風景,在<逃兵二哥>,已激烈的解構了國家神話,在<調 查:敘述>中,政治與歷史的創傷記憶,也無非是當權者與受害 者的共同發明,《十七歲之海》中對邊緣人與性政治的關懷, 《鬼兒與阿妖》更加基進,在《思索阿邦‧卡露斯》,舞鶴反覆 辯證「本土」的意涵,在《餘生》中直指「霧社事件」,一般率 皆避而不談的「第二次霧社事件」,在他看來,卻正是質疑官方 版本,釋放原住民記憶與主體性的重要契機;原住民作家如田雅 各、奧威尼‧卡露斯、霍斯陸曼‧伐伐,對漢民族,則另有不同 觀點;陳冠中《盛世》大膽預言,在2013年的近未來,世界非但 不會毀滅,反而會迎向下一輪中國的太平盛世,陳冠中的「新中 國未來記」,很可能會成為現實中無可抵禦之歷史巨獸,台灣將 如何看待中國的崛起,又將如何與時俱變,或許《盛世》能提供 我們一些可能的方向;新銳作家甘耀明的《殺鬼》以魔幻寫實的 筆法一路從日治時期寫到二二八,格局與野心都非常宏大,只是 到寫二二八時似乎有點筆力不繼,後半部顯的有點軟弱無力,但 瑕不掩瑜,無損於《殺鬼》的精采度;陳淑瑤的《流水帳》,從 邊緣的觀點出發,記錄了澎湖一地的人情風土;陳雪的《附魔者 》,可看成是她個人情慾寫作的集大成之作。 所列作家作品大柢就我印象所及,但一定還有相當多重要的作品被 我遺漏,一方面是礙於我個人的閱讀有限,另方面則是有些作品我 來不及閱讀,所以不敢驟下論斷,如童偉格的新作《西北雨》。我 相信我提到的作品應該不乏原po所要求的「迫害」、「仇恨」之類 的主題,深層一點來說,這些作品都是表達人性的共通面的,應該 也不至於因為是以台灣為出發點而受到侷限。華文小說真的不乏長 篇作品,在很多類型小說裏,如金庸的武俠小說、高陽的歷史小說 ,做到雅俗共賞境界的也不是沒有,純文學在這方面的確比較缺乏 ,但有時候這只是一個門檻問題,畢竟純文學的作品需要花比較多 的時間與心力,以及大量的基礎閱讀來打底,否則不容易進入讀者 的視野裏,但這些作品並不缺乏原po所說以夢想做為出發點,畢竟 ,在台灣的職業作家可說是屈指可數,大部份都要靠副業或兼職來 維持,如果不是擁有夢想、熱情與使命感,恐怕我所提到的作品有 大部份都不會出現了,但「好看」與否那就是仁智互見的問題了, 其實面對一些乍看之下艱難或不容易閱讀的作品,倒是可以反過來 提醒我們,平常的閱讀是不是有些受到侷限了,「難看」的作品有 很多原因,有時候是作品的失敗,但有時候是讀者的準備還不夠。 至於許多外國小說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已經通過市場的考驗了,不 夠好看的小說事實上我們無從看到,以此標準來衡量所有的華文小 說作品,我想是不太公平的。 順帶一提,許多大陸作家的作品,也非常值得一觀,如莫言、李銳 、余華、蘇童、虹影、王小波、韓少功、張煒等等,實在是族繁不 及備載,因為原po主要是想知道台灣的小說家,因此我也集中在這 個範圍,給原po做個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6.210.111

06/13 18:15, , 1F
推。
06/13 18:15, 1F
※ 編輯: hacedor 來自: 122.116.210.111 (06/13 18:50)

06/13 19:17, , 2F
推一個好文。
06/13 19:17, 2F

06/13 19:49, , 3F
大家都好厲害 感覺我po的那篇可以刪掉了QQ"
06/13 19:49, 3F

06/13 19:50, , 4F
有長知識推
06/13 19:50, 4F

06/13 20:01, , 5F
你說的很好阿 就是有人要追著"長篇"
06/13 20:01, 5F

06/13 20:02, , 6F
我說的是 又厚又好看 有"且"這個邏輯符號
06/13 20:02, 6F

06/13 20:02, , 7F
你說的很好阿 雅俗共賞
06/13 20:02, 7F

06/13 20:03, , 8F
說真的 不喜歡修辭完全是個人自由
06/13 20:03, 8F

06/13 20:03, , 9F
去說別人修辭理解不足只能顯示出自己所懂而傲慢
06/13 20:03, 9F

06/13 20:04, , 10F
現代裡西方有沒有好作家
06/13 20:04, 10F

06/13 20:04, , 11F
稍微英文沒太差的話 也可以發現現代歐文的作家
06/13 20:04, 11F

06/13 20:04, , 12F
之中很多修詞都不刻意 還不是一樣能有好作品?
06/13 20:04, 12F

06/13 20:06, , 13F
就舉喜歡和不喜歡的族群壁壘分明的村上春樹
06/13 20:06, 13F

06/13 20:07, , 14F
他的作品是意境讓某些人難懂(人數可能不少)
06/13 20:07, 14F

06/13 20:07, , 15F
但我想請教 這個人的作品的修辭哪裡很刻意?
06/13 20:07, 15F

06/13 20:08, , 16F
簡單的修辭表深的意境 但深的修辭表某一意境
06/13 20:08, 16F

06/13 20:08, , 17F
我選前者
06/13 20:08, 17F

06/13 20:14, , 18F
拿Howard Buten 拿他的 五歲時我殺了我自己
06/13 20:14, 18F

06/13 20:14, , 19F
我看過英語版跟法語版 根本就沒深的修辭
06/13 20:14, 19F

06/13 20:15, , 20F
請問有誰認為他寫的差(完全是個人自由)講來討論看看
06/13 20:15, 20F

06/13 20:15, , 21F
就是不文謅謅也可以很好看
06/13 20:15, 21F

06/13 20:17, , 22F
我上面提這人的目的是 不用去提馬奎斯那種很久以前的
06/13 20:17, 22F

06/13 20:17, , 23F
100年以內的西方作者中 太容易找到不太修辭又很深的書
06/13 20:17, 23F

06/13 20:21, , 24F
(嗯...放寬點來說 馬奎斯1927年出生也可以不要算"太久")
06/13 20:21, 24F

06/13 20:24, , 25F
(註 我問過住台灣超過二十年的日本人)
06/13 20:24, 25F

06/13 20:25, , 26F
(賴明珠翻的很接近了(我不懂日文) 只有那些節奏的修辭)
06/13 20:25, 26F

06/13 20:26, , 27F
(很難從日語過渡到中文還保留 但大抵上都是好玩但不重要)
06/13 20:26, 27F

06/13 20:26, , 28F
(的修辭)
06/13 20:26, 28F

06/13 20:28, , 29F
關於您文章中提到的"錘鍊" 我是數學系的
06/13 20:28, 29F

06/13 20:29, , 30F
就精確的語言來說 就是從N字所成一組能表達的意義
06/13 20:29, 30F

06/13 20:30, , 31F
改成N-k的字組來表達同樣的意思 ,where k<N
06/13 20:30, 31F

06/13 20:31, , 32F
您不覺得這就是鮮少有雅俗共賞的作品的最大原因嗎?
06/13 20:31, 32F

06/13 20:32, , 33F
10個字所表一意 縮成3字 你懂我不懂 你覺得美我不覺得
06/13 20:32, 33F

06/13 20:32, , 34F
中文中最明顯不同於其他歐文的修辭不就是這個嗎?
06/13 20:32, 34F

06/13 20:33, , 35F
剩下什麼轉品啥的 別的語言也都有
06/13 20:33, 35F

06/13 20:33, , 36F
我只懂英德法 至少就這三個語言的觀察我認為是這樣
06/13 20:33, 36F

06/13 20:37, , 37F
勉強來說 我對張大春 看過蠻多段落(沒有完成一本過)
06/13 20:37, 37F

06/13 20:38, , 38F
對我而言 他對我來說反而是感覺有時太過粗白了XD
06/13 20:38, 38F

06/14 01:00, , 39F
回文很難嗎="=
06/14 01:00, 39F

06/14 05:46, , 40F
說真的,如果覺得張大春只是粗白,其實你沒讀到言外之意
06/14 05:46, 40F

06/14 05:46, , 41F
那些正是你原文中提及想讀的...
06/14 05:46, 41F

06/14 23:50, , 42F
寫的好棒^^
06/14 23:50, 42F

06/15 03:38, , 43F
張大春居然是粗白啊 說他常用粗口沒問題 說他白......
06/15 03:38, 43F

06/15 03:38, , 44F
那就科科了
06/15 03:38, 44F

06/15 11:21, , 45F
粗口和粗白 我沒特意去分 你看 這就是縮字的結果
06/15 11:21, 45F

06/15 11:21, , 46F
在某個角度可以說我是中文程度不好
06/15 11:21, 46F

06/15 11:22, , 47F
在某個角度我可以說是那是某一群人自嗨的文字定義遊戲
06/15 11:22, 47F

06/15 11:22, , 48F
這也是語言學問題 有空也建議可以去找書來參考
06/15 11:22, 48F

06/15 11:23, , 49F
這問題不是只有在中文出現 西方也有
06/15 11:23, 49F

06/16 08:57, , 50F
我覺得雅俗共賞原本就是一個假命題
06/16 08:57, 50F

06/16 13:56, , 51F
回得好,看來暑假值得看的書又更多了=)
06/16 13:56, 51F

06/19 07:47, , 52F
粗白和粗口分不清楚,是因為你的語感不好而且不用功
06/19 07:47, 52F

06/19 07:47, , 53F
去查查字典就能明白白和口的不同之處了,在加上你身在台灣
06/19 07:47, 53F

06/19 07:48, , 54F
中文社會裡多年,受文化侵染多少直覺地了解兩者的模糊差異
06/19 07:48, 54F

06/19 07:49, , 55F
但卻刻意視若無睹,我懷疑你根本心懷偏見存心找渣
06/19 07:49, 55F

06/20 20:02, , 56F
你幹麻不回文阿 ~"~
06/20 20:02, 56F

06/24 16:29, , 57F
推!!!
06/24 16:29, 57F

06/24 23:20, , 58F
這篇跟上篇都好強大!
06/24 23:20, 58F

07/06 11:45, 5年前 , 59F
中文中最明顯不同於其他 http://yaxiv.com
07/06 11:45, 59F
文章代碼(AID): #1C5At1Iw (nove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C5At1Iw (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