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懺悔~我吃到蔥了…

看板love-vegetal作者 (我靜靜聽)時間12年前 (2012/03/17 00:50), 編輯推噓9(9015)
留言24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9 (看更多)
※ 引述《ifwp (保持單純即富有)》之銘言: : 蔥沒關係 請問你有因為信仰而吃素嗎 : 有的話那就懺悔一下 : 若不是因為信仰的話那就告訴自己小心點 : 不管怎樣不要太苛責 至少不是吃到肉類就好了!! : 五辛是佛教當時戒律而禁止 共修比較清淨 : 成分也不會影響賀爾蒙讓性慾上升及情緒起伏大 : 真的, : 至少不是肉類就好了。 : 但是對不起 : 必須跟你說清楚一件事 : 你還是有可能吃到葷 : 不然他煎蛋是怎樣煎的?難道只用來煎蛋?你買的那間永和豆漿只賣燒餅+蛋? : 除非他有分開煎… : 還有 如果你會去吃抓餅+蛋,或沒有在加蛋的,但是,也有葷的那種的話 : 那也要小心 先不管他的煎盤有沒有跟肉類分開 但是他的剪刀或刀子…… : EX: 我家附近的永和豆漿,他們會用剪蔥油餅和其他一堆食物的剪刀 : 來剪我買的… : 來剪我買的… : 的… : 油條… : 我吃純素[指奶蛋都不碰] 我基於人道和信仰 我幾乎堅持不去葷素皆有的店 : 因為以我自己還沒吃素在葷食餐廳打工的經驗 : 以及官方的八卦加上很多的聽說 : 除非真的逼不得已 我可能會多少要求自己去葷素餐廳點素食 但是會嚴格要求店家做乾淨 : 總之 我個人認為啦 : 個人認為 你是蛋素 吃到蔥 不必太驚慌 : 我倒認為你該擔心的是自己去吃蛋 : 姑且不談為什麼很多信仰也是不會去吃蛋 : 現在H5N2爆發 H5N2這株病毒株只會感染到禽類身上 我猜你應該不是禽類 : 加上一堆精還是甚麼劑的 在許多動物都被揭發頭條新聞出來 : 我如果是葷食者我八成也吃不下去Q_Q : 「沒關係 蛋煮熟了就可以了」 : ...這點就自己斟酌吧 蛋煮熟 不是為了要預防H5N2之類的 最主要是細菌的關係 蛋因為有機會會沾染到雞糞 雖然現在都是水洗蛋了 但基於安全考量還是把蛋煮熟 否則會有沙門氏桿菌等菌 : 你既然吃一年了 : 也可以考慮放下蛋看看 我為了信仰因素戒掉蛋之前 : 就因為可能吃素一段時間了~吃到蛋 就覺得有腥味 很臭很臭的腥味 : 也才開始覺得吃蛋有種沒必要的感覺 畢竟母雞吃的食物也有小蟲 母雞身體也一堆化學劑… 現在養雞很少給他吃蟲耶 因為蟲會有很多寄生蟲 現在都餵調好的飼料 植物性飼料,像是玉米、大豆粕、米糟等等 動物性飼料,像是魚粉、水解羽毛粉、肉骨粉之類的東西 雖然我們是吃素的 但是基本資訊還是要去了解一下 另外,以營養的角度來看,如果不是宗教素的話 我還是建議大家要吃一些動物性的產品 在營養中 素食者最容易缺乏的是蛋白質 而且蛋白質有一個水桶理論 就是如果無法攝取均量的氨基酸 那其他胺基酸攝取再高也會流失掉 當然植物中還是有的 不過相對來說比較少 而且有缺陷 一般植物容易缺乏離胺酸像是玉米 人一天需要的蛋白質量大概是體重*0.8~1.2 (單位是克) 所以一個正常70公斤的人 需要56~84克蛋白質 豆腐每一百克 蛋白質含量是8.1克 黃豆製品還是植物中蛋白質含量比較高的 但有缺點 黃豆缺乏甲硫胺酸 而這個胺基酸又是我們無法自然合成的 而且每天得吃近一公斤的黃豆製品 當然還有一些東西可以補充 像是蕈菇類 每一百公克大概是4公克左右 (乾) 當然杏鮑菇是最多蛋白質的菇類 粗蛋白大概是20% 人體必需胺基酸大概是6.8% 不過這數據是乾物的數據 所以實質上你不會吃到那麼多量 就算有吃蛋奶素 蛋白質量也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多 像一顆全蛋大概是50克 其中蛋白質含量大概是6克 基於不浪費食物的原則 蛋白和蛋黃都應該吃 而且比較營養的地方其實是蛋黃 一百克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也只有3.5克而已 以畜牧業的方法是用玉米和大豆粕來做互補 不過畜產吃的玉米和我們吃得不太一樣 玉米70%~80%是澱粉 而蛋白質只有8~9% 所以畜牧業是把澱粉取出後剩餘的殘料再去做玉米筋粉蛋白質大概是60% 不過人不會吃這個 所以我們無法這樣做 水解羽毛粉也可以提供甲硫胺酸 但你應該也不會想去吃它 總之這樣東算算 西算算 我們能吃的蛋白質種類已經不多了 而且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能力相較於植物性蛋白質來的好 所以 除非是宗教因素 不然真的不建議吃全素 對身體真的不健康 還有我們吃素的人 每天攝取的蛋白質含量真的要好好精算一下 因為我們很容易吃不到身體所需的量 特別又有些胺基酸是我們無法自行生成的 我自己的方法是比較懶惰一點 去買高蛋白粉來吃 自己算量 這樣一定吃夠量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女友他和我一起吃素 但是他有痛風 無法吃大量高普林的食品 所以她蕈菇類就無法食用 總之 祝大家健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2.81.245

03/17 00:52, , 1F
很多西方人吃純素好幾年也是非常健康阿@@
03/17 00:52, 1F

03/17 00:53, , 2F
我有認識的吃純素很久的也很健康 也有胎裡素(奶素) 長的壯壯
03/17 00:53, 2F

03/17 00:53, , 3F
而且粉聰明~其中也有長輩的幾十年了 也老當益壯沒有毛病
03/17 00:53, 3F

03/17 00:54, , 4F
還有為什麼我聽身為食品專家兼廚師的朋友說 其實吃純素的人
03/17 00:54, 4F

03/17 00:55, , 5F
蛋白質已經夠多了...= =(?)
03/17 00:55, 5F
蛋白質夠多了,這怎麼說呢? 如果是外食的話 基本上怎麼算都不太夠 嗯 這樣說好了,現在人的飲食不會特別去注意 你可以檢視一下自己的三餐 看自己蛋白質攝取的量大概是多少 以營養的觀點來看 還是盡量吃足量的蛋白質比較好 ※ 編輯: GARRET 來自: 1.162.81.245 (03/17 01:05)

03/17 00:59, , 6F
西方一堆是海鮮素吧? 至少我認識的比例較少是連蛋奶都不碰
03/17 00:59, 6F

03/17 01:01, , 7F
海鮮素是日本
03/17 01:01, 7F

03/17 01:02, , 8F
西方素係指完全植物性飲食(VEGAN,無奶蛋魚等任何動物成分,
03/17 01:02, 8F

03/17 01:02, , 9F
包括不使用任何動物性產品)
03/17 01:02, 9F

03/17 01:06, , 10F
不好意思 那可能我誤會了 我只是就說我所認識群這樣而已
03/17 01:06, 10F

03/17 06:24, , 11F
謝謝分享
03/17 06:24, 11F

03/17 11:01, , 12F
甲硫胺酸不是可以從糙米或是其他,例如幾顆芝麻就攝取到
03/17 11:01, 12F

03/17 11:01, , 13F
03/17 11:01, 13F
芝麻滿多的沒錯 http://www.jtf.org.tw/educate/fitness/Fitness_007_05.asp 以這篇文章來看 甲硫胺酸+胱胺酸 用70公斤的人去算 一天要吃0.9克 再以這篇文章提供的資料去換算 http://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47-3.htm 每天大概需要吃三點多克的芝麻 除非刻意去吃吧 不然一天攝取不到那麼多量

03/17 11:21, , 14F
其實 很多營養素要用心 吃素都有 又不是逼你食氣XD
03/17 11:21, 14F

03/17 12:03, , 15F
3.多的芝麻應該很少吧?印象中紅豆綠豆也有甲硫氨酸,可
03/17 12:03, 15F

03/17 12:04, , 16F
和黃豆一起混在糙米飯中吃
03/17 12:04, 16F
紅豆有 綠豆沒有 但我想 除非刻意去經營自己的三餐 否則就一般人來說攝取量一定不足夠 在外面吃飯 除非去某些有賣這類飯的店 不然一般店幾乎不會賣這個 我們一般容易入手的豆類製品 就是豆漿 豆腐這類 所以我才會提出容易缺乏的問題 當然有很多植物可以做互補 可是知易行難 有那麼多時間嗎? 像我假日晚餐不想在家裡弄 就去吃素食臭豆腐+一碗飯或是米粉 這樣大家應該可以吃飽吧 但實際算的蛋白質攝取量是不夠的 也不均衡的 ※ 編輯: GARRET 來自: 1.162.81.245 (03/17 12:27)

03/17 12:37, , 17F
那就是我比較有心弄吧,我都用電鍋,半杯水蒸個豆腐還蠻
03/17 12:37, 17F

03/17 12:38, , 18F
快的,堅果類也不用蒸。
03/17 12:38, 18F

03/17 13:56, , 19F
我跟永和豆漿的店家確認過了 我台北家跟中部學校這裡附近的
03/17 13:56, 19F

03/17 13:56, , 20F
永和豆漿 他們都說是植物油 看他們的郵筒也確認過說@@
03/17 13:56, 20F

03/17 13:58, , 21F
SORRY我回錯文 是要回在我的文內的= = 可刪除
03/17 13:58, 21F

03/17 16:06, , 22F
的確西方有種素叫素魚素啊
03/17 16:06, 22F

03/17 16:07, , 23F
叫做魚素,還是有吃魚
03/17 16:07, 23F

03/23 23:40, , 24F
仔細地計畫自己的食譜對素食者的確是很重要 感謝原PO
03/23 23:40, 24F
文章代碼(AID): #1FOszjyY (love-vegeta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OszjyY (love-vege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