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房價應該快報復性上漲了吧

看板home-sale作者 (科科~~)時間3年前 (2020/07/06 14:34), 3年前編輯推噓10(10050)
留言60則, 6人參與, 3年前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說到美國的不動產 受到疫情的影響 前幾個月實在太慘了 從6月份開始逐漸有在恢復正常 https://reurl.cc/z8nqyp 這邊提到幾個圖表 我覺得還蠻有趣的 1.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減少改以開車或步行增加 https://imgur.com/ylUB9Bd.jpg
2. 飯店(餐廳)訂房率降至谷底 即使開放也仍不到原先的一半 持續虧損中 https://imgur.com/HETdHAi.jpg
https://imgur.com/up8mRIi.jpg
3. 航空業 歐盟(應該是全球吧XD)仍然拒絕美國旅客 開放後僅有國內零星航空有飛班 這可能要等美國把疫情控制下來了 https://imgur.com/anJxPnl.jpg
4. 不動產 由於利率下降到1% 投資客活動大幅增加 算是整體經濟活動恢復最快速的產業之一 再融資的比率可望站上50%以上 https://imgur.com/rFXhaf9.jpg
https://imgur.com/0Cet6Oj.jpg
結論: 美國房屋貸款利率大幅降到3.3% 如果是我 可能會比較想要賣掉或融資台灣的不動產 去買美國的不動產或是房屋貸款金融商品 另外這次美國紓困印鈔 很多人都以為跟QE是同一件事情 但本質上卻完全不一樣 QE印鈔票是救金融市場 紓困印鈔票是直接發給民眾 這2兆美元每人拿15000台幣 增加最多的 就是美國人的平均存款(從17%增加到35%) 不曉得是美國人真的想到要存錢了 還是只是存入當月的存款增加馬上就花掉了 這就不好說了(美國人我看是花光光啦XD) ※ 引述《asdf3164 (芷柔)》之銘言: : https://house.ettoday.net/news/1750904 : 外國都上漲了 : 感覺台灣也快報復性上漲了吧 : 畢竟 : 台灣目前過低的房價 : 上漲空間還超級大 : 希望能解決台灣房價過低的困境 : 全面上漲才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02.19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594017280.A.D79.html

07/06 14:38, 3年前 , 1F
2008的QE造成今天美國滿地遊民
07/06 14:38, 1F

07/06 14:39, 3年前 , 2F
另外,因為美國持有稅高
07/06 14:39, 2F

07/06 14:39, 3年前 , 3F
所以降息帶動上漲,台灣放大的漲幅遠遠超過美國
07/06 14:39, 3F

07/06 14:39, 3年前 , 4F
有錢就花,人生還真愜意
07/06 14:39, 4F

07/06 14:39, 3年前 , 5F
美國唯一的好處是,炒房不會被覺醒青年集集歪歪
07/06 14:39, 5F
也有啦 只是美國民生議題外國人比較不知道而已 而且美國薪資是台灣3倍 房價只有台灣1.5倍 算起來只有台灣的半價 2010年甚至跟台灣現在差不多價格 10年來也只漲了50% 台灣真的是很不一樣啦XD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4:48:39

07/06 14:51, 3年前 , 6F
他持有稅那麼重,不可能漲到台灣的比率
07/06 14:51, 6F

07/06 14:51, 3年前 , 7F
美國酸民比台灣還酸吧 覺青還要多加油~~
07/06 14:51, 7F

07/06 14:52, 3年前 , 8F
美國人根本養不起房子
07/06 14:52, 8F

07/06 14:52, 3年前 , 9F
遊民那麼多就是連送他房子都養不起
07/06 14:52, 9F

07/06 14:52, 3年前 , 10F
房子主要看持有壓力,不是看價格
07/06 14:52, 10F

07/06 14:53, 3年前 , 11F
一個月承擔壓力是多少決定一般人的買房上限
07/06 14:53, 11F

07/06 14:53, 3年前 , 12F
台灣月薪6萬代表可以支付3~4萬緊繃
07/06 14:53, 12F

07/06 14:53, 3年前 , 13F
換算下來一個人可以之稱600~800萬貸款
07/06 14:53, 13F

07/06 14:54, 3年前 , 14F
夫妻的話扣掉養小孩,就可以達一千二的貸款
07/06 14:54, 14F

07/06 14:54, 3年前 , 15F
和上頭期款就可以買到1400
07/06 14:54, 15F
月薪6萬一個月付4萬出去 只留2萬在身上 這真的要沒有小孩省吃儉用才有可能 這是要多愛不動產才辦得到XD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4:57:23

07/06 14:54, 3年前 , 16F
美國則是大多數人都已經炸了
07/06 14:54, 16F

07/06 14:55, 3年前 , 17F
收入4000雙薪8000
07/06 14:55, 17F

07/06 14:55, 3年前 , 18F
可以支撐6000的持有壓力
07/06 14:55, 18F

07/06 14:55, 3年前 , 19F
但是算起來大概買到60萬就緊繃
07/06 14:55, 19F

07/06 14:56, 3年前 , 20F
而且2000在美國生活費可能完全不夠
07/06 14:56, 20F

07/06 14:56, 3年前 , 21F
因此大多美國雙薪可以買到30萬就開始很吃力
07/06 14:56, 21F

07/06 14:57, 3年前 , 22F
因此,洛杉磯都平均要60,最低可以住人的黑人區也要40
07/06 14:57, 22F
60在洛杉磯不是太好的區域 不過換成在台灣 2千萬靠杯是郊區XD

07/06 14:57, 3年前 , 23F
大部分美國大都市年輕人,只好住奶奶家xd
07/06 14:57, 23F

07/06 14:57, 3年前 , 24F
你在台灣兩萬可以活啦
07/06 14:57, 24F

07/06 14:58, 3年前 , 25F
在台灣兩萬活的比美國兩千還好
07/06 14:58, 25F
台灣2萬不保證你下一餐在哪裡 美國的社福制度不怕你失業(相對)

07/06 14:58, 3年前 , 26F
美國兩千還要祈禱不要生病,生病就可以破產宣告了
07/06 14:58, 26F
美國人有保險這倒不是問題啦 很多人以為美國醫藥費很貴 其實醫藥費貴沒錯但保險幾乎都可全付 那是一個畸形的環境但對美國人民來說 其實還好 但對比如說移居的華人外國人 因為沒有保險所以會覺得醫藥費很貴 就很容易被放大這一塊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5:02:25

07/06 14:58, 3年前 , 27F
也因此,美國的房子都是少數人在狂買
07/06 14:58, 27F

07/06 14:59, 3年前 , 28F
租屋租是多數
07/06 14:59, 28F

07/06 15:00, 3年前 , 29F
一般人根本買不起,除非是破萬月薪
07/06 15:00, 29F

07/06 15:01, 3年前 , 30F
並且破萬月薪買房子,生活過得可能還是沒有台灣兩萬的好
07/06 15:01, 30F

07/06 15:02, 3年前 , 31F
台灣其實一萬五就可以了
07/06 15:02, 31F

07/06 15:02, 3年前 , 32F
是台灣活在福中不知福
07/06 15:02, 32F

07/06 15:02, 3年前 , 33F
美國保險還要自費部分
07/06 15:02, 33F

07/06 15:03, 3年前 , 34F
外加保險費就幾百塊
07/06 15:03, 34F

07/06 15:03, 3年前 , 35F
手機網路費也很貴
07/06 15:03, 35F

07/06 15:03, 3年前 , 36F
並且兩千一定自己煮不可能外食
07/06 15:03, 36F

07/06 15:03, 3年前 , 37F
台灣兩萬,餐餐外食
07/06 15:03, 37F

07/06 15:04, 3年前 , 38F
美國餐餐外食,一個人一個月要吃掉3000美元
07/06 15:04, 38F
還好啦 Apizza的大約25塊錢可以吃好幾餐(嗚嗚嗚...) 中午吃顆蘋果搭拿鐵 早餐牛奶搭麥片 一個月1K鎂有找 那種social的外食公司會買單 如果是跑趴就要自己付酒水費 但要3K鎂也是不容易(天天喝個爛醉這樣)

07/06 15:04, 3年前 , 39F
你可以吃飯吃到一半宣告破產
07/06 15:04, 39F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5:11:31

07/06 15:04, 3年前 , 40F
台灣超爽,所以還很多錢可以炸出來
07/06 15:04, 40F

07/06 15:04, 3年前 , 41F
台灣人的生活還有很多可以壓榨
07/06 15:04, 41F
這倒是真的 之前一篇新聞說台灣人平均存款330萬(不算不動產) 這表示做房地產的真的不認真 怎麼可以讓台灣人有這麼高的存款 管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 應該通通榨出來買房才對XD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5:14:20

07/06 15:17, 3年前 , 42F
ss 你就台灣賣光 快去美國買啊
07/06 15:17, 42F

07/06 15:17, 3年前 , 43F
我們是不懂美國 所以無法過去
07/06 15:17, 43F
我們不懂但熱錢懂 難道當初的美金懂台灣市場? 懂? 就像剛剛ceca說的 美國玩房地產都是少數專業的 他們懂就好 不要像台灣散戶這麼多 沒發現投資賠錢的永遠都是這些自以為聰明的散戶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5:21:54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5:23:44

07/06 15:31, 3年前 , 44F
主要是這一波降息和量化寬鬆太誇張
07/06 15:31, 44F
這點很有趣 有很多人把美國紓困當作量化寬鬆(QE) 事實上在美國的金融圈 並不會有人這麼稱呼(媒體倒是很多) 大概是投資客刻意將他們混為一談吧 不過金融業的就知道 這是兩件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2009年實施QE美國股市直接破萬點 經過不斷加碼到現在甚至破2萬點 但這次呢 從開始進行紓困以來 甚至跌了將近8000點 光這一個月(6月份)就跌了快3000點 至於台灣 M1B並不像2010年>>>M2 造成的股市房市雙漲 反而這兩年增幅都維持在一個平行線上 代表儲蓄跟投資已經達成一個平衡 資金並沒有太多的空間可以流動 https://imgur.com/Q5GxeYw.jpg
如果在房版講這個不適合(聽說這裡無腦就可以賺到錢) 我會再調整

07/06 15:31, 3年前 , 45F
之後全世界都會漲
07/06 15:31, 45F

07/06 15:31, 3年前 , 46F
只是要換算持有成本之後才知道可以漲多少
07/06 15:31, 46F

07/06 15:33, 3年前 , 47F
一般人買房市為了安身立命 像ceca這種專業其實沒那麼多
07/06 15:33, 47F

07/06 15:34, 3年前 , 48F
現在有房的人要買 無房的更要買
07/06 15:34, 48F
買第二間房安身立命? 解釋解釋

07/06 15:35, 3年前 , 49F
買房自住 10年後你會感謝10年前的自己
07/06 15:35, 49F
不用10年阿 你問問5年前買新莊副都心的 現在是幹在心裡還是覺得感謝就好XD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6:28:36

07/06 17:07, 3年前 , 50F
資金會流動,但流到各國玩法會不一樣~cc
07/06 17:07, 50F
這是真的 唯一不變的就是 散戶只有被玩的份XD

07/06 18:16, 3年前 , 51F
你也可以去問5年前買竹北的啊
07/06 18:16, 51F

07/06 18:16, 3年前 , 52F
現在是幹在心裡 還是爽到高潮
07/06 18:16, 52F
竹科旁103年成交23~30萬/坪 現在591同一區塊 只敢開25~26萬/坪 成交搞不好還要賠售 應該是頗幹幹到高潮喔 你趕快再找找看哪裡有漲的 給大家聞香一下XD https://imgur.com/vneWH5V.jpg
https://imgur.com/KtkB61l.jpg
當然你也可以把時間拉長到10年 繼續吃2009年QE的豆腐 我不反對啦 這就跟買股票一樣 不要問你買多少錢 要問你買在甚麼時間點

07/06 18:17, 3年前 , 53F
買第一間安身立命 第二間每個人用途不一樣
07/06 18:17, 53F

07/06 18:17, 3年前 , 54F
錢夠多就擺著給小孩 也可以出租 也可以投資
07/06 18:17, 54F

07/06 18:18, 3年前 , 55F
當然錢也可以投去股市 選擇自己熟悉的操作就好
07/06 18:18, 55F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9:09:27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6/2020 19:21:06

07/07 01:03, 3年前 , 56F
2010年是08年房地產不良債權還一堆的時候
07/07 01:03, 56F

07/07 01:04, 3年前 , 57F
美國房看來是回不去了
07/07 01:04, 57F
回不去了這句話 2008年我們說過 1930年我們也說過(好啦不是"我們") 奇怪的是 事情總是不如我們的想像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 但翻開金融歷史 的確就是這樣 不信邪的永遠都會中邪^^

07/07 10:20, 3年前 , 58F
你要找特例來酸也沒關係 這6年房價本來就盤整
07/07 10:20, 58F
如果竹科這一整片也算特例 那可能對你來說 全部都算特例吧^^ 盤整這個詞用得很好 股票在跌的時候 那些股市老師也是說盤整 照股市老師的定義我也不能說你錯

07/07 10:20, 3年前 , 59F
原本35歲要買房的也已經41歲 你繼續等下去吧
07/07 10:20, 59F
還好我沒這麼老 不過你知道統計數據台北市的首購族 平均是45歲 我還有將近10年的時間可以追上平均 這十年我告訴你一定會發生的兩件事 第一人口越來越少 第二房子越來越多 我是供需法則的信徒 你只能期盼供需法則失靈 不然我怎麼樣都不吃虧 而且我還不一定要買喔 看我心情吧^^

07/07 10:22, 3年前 , 60F
哎呀 忘了 你要去美國買房
07/07 10:22, 60F
我講統計數據你說我酸 結果自己是小朋友吵架 你酸酸 你才酸酸 媽你看ssiou啦他不買房還酸我 好棒棒唷^^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7/2020 11:54:42 ※ 編輯: ssiou (220.136.102.190 臺灣), 07/07/2020 11:57:07
文章代碼(AID): #1V0iO0rv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V0iO0rv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