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何古代處刑主張公開現在卻要暗著來?

看板historia作者 (99%是眼鏡與吐槽)時間8月前 (2023/09/18 21:37), 8月前編輯推噓5(509)
留言14則, 2人參與, 8月前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推 NKN: 那在這邊要講死刑的手段演變 而不是死刑本身價值及存廢 09/18 07:42 回到原始的問題另一面向上 我們知道到了20世紀以後公開死刑越來越少 (20世紀前半公開死刑還非常普遍!) 那公開死刑何時出現? 死刑很早就出現 毋庸置疑 最古老的系統性法典 漢摩拉比法典 就記載了一堆罪名要處死 中國可查的最古老有寫明白刑罰的文獻 周禮 也寫了很多罪名要處死 但到底有沒有寫要公開處刑? 漢摩拉比法典有寫一些刑罰要處以火刑 但沒說火刑是否要公開 (按照其他可查的火刑歷史 照理說是會公開) 有些死刑則甚至沒寫執行手段 https://en.wikisource.org/wiki/The_Code_of_Hammurabi_(Harper_translation) 周禮秋官司寇則用了8回"刑殺"詞彙 提到若干罪名要處死 在說明"掌戮"(劊子手)官職時也有寫明若干死刑執行手法 -------------- https://ctext.org/rites-of-zhou/qiu-guan-si-kou/zh 周禮秋官司寇 ... 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凡殺其親者,焚之;殺王之親者,辜之。凡殺人者,踣諸市, 肆之三日。刑盜于市。凡罪之麗於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與有爵者,殺之于甸師氏。 凡軍旅、田役,斬殺、刑戮亦如之。墨者使守門,劓者使守關,宮者使守內,刖者使守囿 ,髡者使守積。 .... --------------- 其中部分古文可能意義解讀還有爭議 但最起碼 "凡殺人者,踣諸市,肆之三日" 這一段 是寫得明白 殺人者要在市場處死 還要曝屍三日示眾 這可能是中國史上首次寫明白的公開死刑 總之我們能知道 死刑跟公開處決 幾乎是同時出現在歷史文獻上的 雖然可能不是所有的死罪都是公開處死 但公開處死的死刑是很早就出現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17.124.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5044247.A.6D3.html ※ 編輯: NKN (203.217.124.40 臺灣), 09/18/2023 21:44:46

09/19 01:09, 8月前 , 1F
丁巳卜,其尞於河,牢,沉嬖 很可能把女罪犯 公開沉入河裡處刑
09/19 01:09, 1F

09/19 01:18, 8月前 , 2F
有學者訓詁嬖為[妾卩] 辛乃刑具(字形) 加個女 意思不言而喻
09/19 01:18, 2F

09/19 07:22, 8月前 , 3F
H大 我的疑問是商代固然已有很多貌似刑罰的手段 甚至
09/19 07:22, 3F

09/19 07:22, 8月前 , 4F
跟後代刑罰相同 但是疑問是在商代這些手段是否係因為
09/19 07:22, 4F

09/19 07:22, 8月前 , 5F
犯罪而觸動 抑或是商王爽就予以獻祭或破壞其身體
09/19 07:22, 5F

09/19 07:44, 8月前 , 6F
妾 是否是因為女性犯罪而戴上刑具還是商王無故戴上很
09/19 07:44, 6F

09/19 07:44, 8月前 , 7F
多社會都會標記奴隸 至於投河也難以說明跟刑具有關
09/19 07:44, 7F

09/19 08:14, 8月前 , 8F
周禮是藍圖 雖然採用金文出現的官名 但他並不寫實吧
09/19 08:14, 8F

09/19 08:15, 8月前 , 9F
另外掌戮這個官名似乎周禮以外都沒見過 實在不便為論
09/19 08:15, 9F

09/19 08:21, 8月前 , 10F
需證明奴隸的來源 完全不會是罪犯?那我貼的就無可能性可言
09/19 08:21, 10F

09/19 08:24, 8月前 , 11F
你的第一個疑問 不妨再仔細看我之前貼的論文 絕不是爽/不爽
09/19 08:24, 11F

09/19 08:37, 8月前 , 12F
另妾的上半是宰的下半 似乎無法肯定是刑具
09/19 08:37, 12F

09/19 08:58, 8月前 , 13F
Google "【妾】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变含义"..人文社會有
09/19 08:58, 13F

09/19 08:58, 8月前 , 14F
異於自然科學 不是0/1 而多少一定帶點推測
09/19 08:58, 14F
文章代碼(AID): #1b25ANRJ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25ANRJ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