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推薦] 上帝擲骰子嗎-量子物理史話

看板historia作者 (Sympathy for the Devil)時間11年前 (2013/04/14 02:00), 編輯推噓4(5114)
留言20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8 (看更多)
既然有人有興趣愛因斯坦到底跟量子力學在爭什麼 這邊就簡單說明一下,資料來源都是標題的這本書 在說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考慮一個問題: 「世界是否獨立於我們的認識存在?」 或許對有些人來說,這個問法太哲學了,我們也可以理解成這個問題 「你認為這個宇宙,沒有人(或其他高等生物)去認識他時,宇宙存不存在?」   先考慮一下,我們下面會解答。 愛因斯坦的提問「上帝擲骰子嗎?」實際上並不是在反駁機率問題。 對愛因斯坦來說,這是一個世界本體該如何組成的問題。 我們先說明量子物理中,哥本哈根詮釋的主張 海森堡在1925年提出了矩陣力學 矩陣力學本來是為了解決波耳原子模型問題而提出的 在波耳的原子模型中,電子擁有各個位階,我們不能觀察到那個位階的物理量 我們只知道兩個位階的物理量差。 海森堡是個經驗主義者,他認為傳統的物理學假設了太多不能觀測的東西 所以他採用了矩陣力學來解決這個問題。 詳細的數學以及邏輯論證請看書, 總之,矩陣力學完美的解決波耳模型原本遇到的困難,但除了有個小問題以外。 在矩陣力學中,如果我們把動量設定成代號p,位置設定成代號q p x q不等於q x p。這下可好玩了,傳統的交換率竟然不管用。到底是怎麼回事? 海森堡不愧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在1927年想通了這個問題 關鍵就出在「測量行為」上。我們要知道動量與位置,就不得不測量 但是要怎麼測量呢?不管是觸摸到,看到或是聽到,總之不是透過感知就是儀器吧 我們現在只考慮「看到」,我們要怎麼「看到」一個量子呢? 那就必定得有光反射了。一般狀況,光子的反射能量對物體很難產生干涉 光子撞到一般物體就像螞蟻撞到藍鯨一樣,幾乎無法影響觀測數據。 我們大可先測量動量,再測量位置,誤差微不足道。 可是量子跟光子,那就不一樣了,光子撞到量子,兩個能量差不多的東西相撞 你愈想要想要精確測量量子的動量,那對於位置的誤差就會愈大。 海森堡給了一個誤差乘積的公式,詳請請參閱本書。 這樣的東西,台灣過去翻譯成測不準原理,現在大多稱呼為不確定性原理。 簡單來說,要把一個量子的所有物理量都精確測量是不可能的 波耳進一步說,因此,要確定量子是波還是粒子也是不可能的。 當你愈精確定義量子的波動性質,量子的粒子性質就愈少。反之亦然 說到這邊或許你已經想問了,這三小?我們還是不知道量子「本來」是什麼? 對,波耳會說,當我們覺得量子是波動,他就是波動。 我們覺得他是粒子,他就是粒子,這世界沒有什麼「本來」。 所以,一個量子唯有我們觀測時才存在,如果我們不觀測,那量子就無意義 而無意義=不存在! 這樣的主張,與不確定性原理,波恩的量子機率分布合稱「哥本哈根解釋」 看到這裡各位是不是已經發現問題了? 是的,如果我們不觀測,量子就不存在,可是這世界(宇宙)可是量子組成的啊! 波耳的主張也可以做一個邏輯延伸,如果沒有人(或高等生物)來觀測 世界就不存在。 所以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世界是否獨立於我們的認識存在?」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恭喜你,你是愛因斯坦的盟友 這看起來很像廢話,世界要是沒有高等生物就不存在,這不是太扯了嗎? 持這種觀點,哲學上叫做「客觀實在的本體論」 這樣的觀點,最極端的是18~19世紀法國科學家拉普拉斯 他認為只要我們能夠發現所有的物理法則與數據 我們就可以完全預測世界的過去與未來。 這也是古典物理學背後的形上學,美麗,和諧,有規律的因果決定論。 不過量子物理把這個形上學k得支離破碎 1927年跟1930年的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提出了好幾個思維實驗 想把物理學的本體論重新「導正」回那古典物理的黃金景像。 但接招的波耳每每都指出愛因斯坦思維實驗的遺漏 並且證明哥本哈根詮釋的更有效性。 古典物理的世界從此傾然崩塌,那個美麗且遵循因果律,擁有無上確定性的 古典物理世界,如今只剩下斷垣殘壁。 當然,對古典物理那個美好時代緬懷的物理學家仍大有人在 60年代貝爾提出「貝爾不等式」,試圖繼承愛因斯坦的遺志,回復那古典的榮光 在80年代時,我們終於有能力將愛因斯坦的思維實驗附諸實行,看起來 古典派枕戈待旦,大有一舉翻盤之勢,可惜實驗成果出來,量子物理顛撲不破 反而讓古典物理形上學僅剩的斷垣殘壁更加滄桑與斑駁。 可是量子力學就沒問題了嗎?不不不,衍伸出來的問題可更多 哥本哈根詮釋說:「當我們不觀測,量子就以機率形式於空間中無所不在。」 又說:「只要你一觀測,就會造成量子態的塌陷,機率就消失了。」 好了,為什麼一觀測量子態就塌陷? 觀測這件事情為什麼這麼重要? 後來就衍伸成為了解決量子物理困境的某一條路線:「意識研究。」 冥冥之中歷史又來了一次循環,唯物與經驗主義的古典物理原本已經把唯心主義 殺到歷史的角落,結果到最後,量子物理中的哥本哈根詮釋卻要倚賴唯心主義的 「意識」。不禁讓人感嘆,難道這樣的循環才是世界的根本法則嗎。 如果要知道更詳細的狀況,還是看書吧,書中對於量子物理衍伸出來的學術以及 哲學問題詳盡非常多,意識只是其中一種還沒成功的解套方法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61.86

04/14 02:16, , 1F
現在比較傾向用退相干來詮釋了,態塌縮只是數學運算
04/14 02:16, 1F

04/14 02:16, , 2F
的時候方便,但哲學上的麻煩很難解
04/14 02:16, 2F

04/14 02:20, , 3F
有興趣可以參閱2012諾貝爾物理奬的工作,
04/14 02:20, 3F

04/14 02:21, , 4F
退相干本書也有提到,不過我受限個人學力,看不太懂 @@
04/14 02:21, 4F

04/14 04:35, , 5F
我承認自己看不懂這篇...
04/14 04:35, 5F

04/14 04:35, , 6F
不過的確量力的觀測是古典物理很少人去想到的事情
04/14 04:35, 6F

04/14 04:36, , 7F
或者說注意到
04/14 04:36, 7F

04/14 05:01, , 8F
機率的塌陷的簡單詮釋就是那個薛丁格的內褲啦
04/14 05:01, 8F

04/14 07:54, , 9F
........很奇異的詮釋法,或者說是很典型的民科風
04/14 07:54, 9F

04/14 08:41, , 10F
民科= =
04/14 08:41, 10F

04/14 08:49, , 11F
科普類書籍對於測不準原理這麼解釋很普遍﹐時間簡史一書也
04/14 08:49, 11F

04/14 08:50, , 12F
是這麼解釋的﹐但是這其實是張冠李戴。測量手段導致的問題
04/14 08:50, 12F

04/14 08:52, , 13F
是另一范疇﹐此原理是薛定諤方程的數學推論﹐與測量無關。
04/14 08:52, 13F

04/14 09:54, , 14F
這跑錯版了吧
04/14 09:54, 14F

04/14 10:16, , 15F
科普書的解釋其實都搔不到癢處...
04/14 10:16, 15F

04/14 15:55, , 16F
我對科學史外行 難以評論 但第2段所謂宇宙存不存在的問題
04/14 15:55, 16F

04/14 15:58, , 17F
對近代西方哲學的發展實在太無知 Kant之後的觀念論都不否
04/14 15:58, 17F

04/14 16:01, , 18F
定外在世界的客觀存在 康德被稱為哲學的哥白尼 不是瞎說的
04/14 16:01, 18F
您老還真奇怪,三天兩頭說他人無知或一知半解 我們什麼時候有討論到「哲學家」的本體論了? 因為你的主張很短,我想應該可以這樣列出以理解 1.Kant以後的觀念論不反對客觀實在的本體論。 2.根據1,因此,西方的科學家也不可能反對客觀實在的本體論。 這個主張一看就知道total nonsense。誰證明過哲學家的哲學概念可以影響到科學家了? 要證成這樣的主張,就變成得考察科學史,可是您對科學史又自稱外行,所以到底是誰 無知?不過我可以理解,這也不是您第一次犯這種論證毛病了。 還望您下次要指責別人無知或一知半解之前,先看看自己的主張是不是漏洞百出。 而不是犯這種很基本的論證失誤,卻還指責他人無知,這是很可笑的。 ※ 編輯: kyoyagami 來自: 220.136.161.86 (04/14 21:12)

04/16 18:30, , 19F
PUSH
04/16 18:30, 19F

04/17 18:03, , 20F
04/17 18:03, 20F
文章代碼(AID): #1HQPrJ_x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QPrJ_x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