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先秦時的儒家與漢武帝之後儒家差異??

看板historia作者 (好風入室)時間11年前 (2013/03/28 10:19),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 引述《leo4602 (清風)》之銘言: : 為什麼叫做混入陰陽家?陰陽跟五行的觀念又不是陰陽家首創,而且也不是他們獨有的。 : 五經是儒家典籍沒有任何疑問吧。 : 五經裡面的《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 儒家自身包含著五行觀念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 同樣的例子,易經也是五經之一,《易經》:「一陰一陽之謂道。」 : 儒家自身包含著陰陽觀念本來就是理所當然。 首先要注意時代問題,孔子和孟子肯定有讀過《尚書》,  但他們讀的《尚書》和我們讀的不是同一本,  我們讀的那本《尚書》有很多戰國的東西,和一點點漢初的東西  其次,我們可以看《尚書.洪範》的下文是:     水日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     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 只是在說明五種東西的性質和味道,  和陰陽家五德終始的概念還有一段距離,  儘管已出現「水火木金土」,我不認為就是我們語言脈絡裡的「五行觀念」,  就算可以說,也是「很原始的五行觀念」   再看「一陰一陽之謂道」,那出自易《經》嗎?   不是,它出自易《傳》。  至於易《經》的經文則根本沒有陰陽觀念,就一堆占卜的結果  有人說那些畫出來的陽爻和陰爻不就是陰陽觀念嗎?  但稱那些符號為陽爻和陰爻是後人的稱呼  事實上它們只是奇數和偶數  在甲骨文裡就有「數字卦」   可以幫助我們把 後出的陰陽觀念 和 易經占卜 脫勾 : 中國又不是從諸子百家以後才有文化,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重點『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 還有另一句:子曰:「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知者也。」 : 儒家不是孔子無中生有﹑憑空而出,他也是有一段學習的經過,其餘各家也是, : 各家都是經由三代(尤其是周)的基礎上傳承,再加上自身的理解跟解釋發展出來, : 陰陽五行跟拿筷子一樣,並不是某人或某家特有的觀念,當然也不是某家發明, : 是全中國人普遍的觀念,能因為孔子拿筷子吃飯,所以說筷子是混入儒家嗎? : 當然不行咩。  我們會說某某家摻入陰陽家說,當然不是指很普通的互相交流吸收  而是陰陽思想已經摻入到核心的部份,  甚至改變某某家創立的精神,這種「質變」  孔子拿筷子吃飯沒問題,  但筷子拿孔子吃飯就有問題了  以下是關於儒家和統治者的關係  算是回應更之前的文章  董仲舒在陰陽思想套用在各種事物上,又加強「陽尊陰卑」  變成單向的「君為臣綱」思想,  而孔子時代的儒家是「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互相平衡的關係  要求從上到下所有貴族都要受到禮的規定   並沒有特別擁護君權  如果板友們有看過墨家的<尚同>  就會發現墨家才是第一個擁護君權,要求全國上下思想統一的    我們對儒家尊君的印象是來自荀子,而非孔子  而荀子的尊君可能還是在齊國跟道家學的  這樣講可能會讓人疑惑,道家不是最清靜無為,無政府嗎?  當然,這裡講的「道家」  是司馬談所描述的「黃老道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3.67.237

03/28 11:08, , 1F
03/28 11:08, 1F

03/28 12:20, , 2F
善。
03/28 12:20, 2F

03/28 12:52, , 3F
03/28 12:52, 3F

03/31 14:08, , 4F
這篇好多了
03/31 14:08, 4F
文章代碼(AID): #1HKwYV8x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HKwYV8x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