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為何兩岸當初沒有''劃江而治''?

看板historia作者 (鳥九)時間12年前 (2012/02/28 17:22), 編輯推噓0(003)
留言3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2 (看更多)
: 有最大的共諜蔣公在﹐沒辦法擋住的。 : 因為如果國軍諸兵團從華北退守淮河一線﹐那麼老蔣一定會忍不住主動進攻。 : 這就是蔣公的性格。 : 象東北戰場﹐共軍準備南下攻打錦州﹐林彪猶豫怕長春守軍趁機突圍﹐ : 共軍主力一直在長春與沈陽之間﹐準備半路截擊(當時野戰共軍比國軍強﹐ : 而有防御工事的攻防戰國軍比共軍有利﹐國軍的勝仗如四平、南麻、臨朐、榆林﹐ : 甚至後來的太原、上海、古寧頭﹐大都如此)。毛澤東是怎麼說服林彪的﹖ : 毛9月7日給林彪的電報"關於遼沈戰役的作戰方針"說﹕ : 因為你們主力不是位於新民而是位於錦州附近﹐衛立煌才敢於來援﹐ : 則你們便可以不離開錦、榆、唐線連續大舉殲滅援敵﹐ : 爭取將衛立煌全軍就地殲滅。這是最理想的情況。(原文如此) : 果然麼﹐共軍主力一離開沈陽附近去了錦州附近﹐老蔣就坐不住了﹐ : 親自跑到沈陽要求衛立煌、廖耀湘等出兵援救﹐衛立煌怕了共軍圍點打援的老戰術﹐ : 打賭說兵出遼西會全軍覆沒﹐所以衛立煌後來成了台灣口中的共諜。 : 國軍還是主動去找共軍決戰了。蔣皇滿賽﹐國軍玉碎﹐神風出擊。 : 好了﹐經過了老毛所稱的"最理想的情況"後﹐國軍用什麼來守沈陽﹖ : 以此推之﹐當淮河地區竟然集中了這許多國軍兵團之後﹐性子急的蔣公﹐ : 能不要求杜聿明主動出擊﹐規復失地﹐收復濟南﹐兵逼北平﹐解圍太原﹐決戰東北﹖ : 守什麼淮河呀。 : 再則說﹐徐蚌會戰之前﹐國防部提供的作戰計劃﹐啊﹐就是劉斐提出來的﹐ : 因為中共建政後劉斐從香港回到大陸﹐所以又一個共諜了嘛。 : 劉斐的提案說﹐徐州遠在淮河以北﹐孤懸前線易處共軍夾擊﹐ : 宜先撤軍集中主力於淮河以南﹐鞏固防守﹐且左有大別山右有洪澤湖﹐ : 可以收縮防御﹐集結兵力為機動部隊﹐待共軍攻淮河防線受挫﹐或共軍渡淮河未畢﹐ : 各部被淮河水網分割時﹐利用國軍裝備上的優勢﹐擊破共軍之一部甚至大部。 : 若戰況不利﹐亦可徐退江南﹐再做後圖。 : 這跟今天多少人的"如果當時xxx"多相像啊。 : 其實這裡我也有問題 徐蚌會戰在我看來實在是一場很荒謬的戰爭 國軍戰前佈署拿不定主意,指揮官人選喬不定,打到一半還臨陣換將 總覺得國軍最精銳的部隊,最關鍵的生死存亡之戰被這樣葬送很不值得阿 為什麼杜聿銘這麼受到蔣介石器重啊? 說起來也沒什麼豐功偉業 對他比較深刻的印象就只有第一次征緬戰爭時迷路害得一大批精兵被餓死..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244.191

02/29 22:39, , 1F
因為杜聿明是天子門生~
02/29 22:39, 1F

02/29 22:40, , 2F
五華山事變解決雲南王龍雲, 為蔣除一心腹大患厲害吧?
02/29 22:40, 2F

03/03 23:49, , 3F
老蔣缺點之一:愛用親信,對他人皆不信~
03/03 23:49, 3F
文章代碼(AID): #1FJ9pQUu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FJ9pQUu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