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狹隘的歷史眼光-歷史哲學不是歷史學?

看板historia作者 (登登)時間15年前 (2009/05/13 10:50), 編輯推噓1(108)
留言9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4 (看更多)
※ 引述《kyoyagami (道德的無限擴張就是專制)》之銘言: : 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對名詞作出一些定義 : 何謂歷史?歷史最簡單的定義是:”人類過去活動的總集合” 最簡單的定義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定義。 就我來看, 我比較支持 John H. Arnold 在 Histor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裡的說法 他認為歷史應該是"ture stories", 我的解讀是,這指涉「被敘述而有意義的的過去才是歷史」 : 何謂歷史學?一般的定義是:”研究歷史的方法或理論” : 那何謂哲學?德國的費爾巴哈說過:”哲學是像宗教的理論,試圖建立普遍性的原則” :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定義歷史哲學:”試圖建立歷史研究方法普遍性通則的學問” : 今天的史學界仍然不喜歡歷史哲學這個名詞 : 很多人傾向用史學理論來替代歷史哲學,但是事實上這兩者是一樣的東西 個人認為這兩者是不一樣的東西。 史學理論應該還包括史學方法論, 這個歷史哲學包括在內嗎? 而歷史哲學還包括史觀(循環、進步、線性), 以及驅動歷史的根本力量, 史學理論討論這個問題嗎? : 之所以歷史哲學這名詞不受歡迎,是因為有人主張歷史學家只信仰歷史 : 而哲學本身就是另外一種信仰 請舉MRZ以外的例子,否則這個論點或許不能成立。 另外,我想你必須解釋什麼是信仰。 依我看史學家應該信仰的不是哲學或是歷史, 而是理性以及事實, 哲學或是歷史是學科分類, 理性或是事實則是某件事物的屬性。 不論是哲學或是歷史,只要他合乎理性, 並且能夠得到事實證明,那我們就相信他。 : 但是就我看來這種分類未免將歷史學者置於一種過高的位置 : 人類的知識還無法充分認知完全的過去,信仰一個不完整的體系未免失之偏頗 : 所以在一定程度底下,信仰較為完整的歷史哲學(或說史學理論)體系有其必要性 : 也就是說,這方面的討論在探求歷史的過程中本身就是歷史學不可避免的課題 我想這只是存而不論,沒有什麼過高的問題 信仰的問題前面討論過了。 : 最喜歡說歷史是一門科學的共產主義學者(請原諒我用共產主義 : 因為馬克思主義與共產主義有區別,這是另外一個問題) : 他們對歷史哲學怎麼定義呢?引文如下 : 歷史學作為一門社會科學,也有自己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這“三論”合起來就是 : 歷史哲學,也就是歷史學的理論體系(注:參見龐卓恆:《歷史學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 : 法論》,《歷史研究》1988年第1期。) : 有的學者認為,應該把“歷史理論”和“史學理論”加以區分,前者屬於“歷史 : 哲學”,後者才屬於“歷史學本身的理論”。這種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在我們看來 : ,前者就是我們所說的“史學本體論”,或者,也可以稱之為歷史本體論,後者就是我們 : 所說的“史學方法論和認識論”,都是歷史哲學或整個史學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注 : :參見龐卓恆:《唯物史觀與歷史科學》第九、十章,該書將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近期出 : 版。)。 龐卓恆的看法是歷史哲學是歷史學的分支, 包含本體、認識、方法三論。 但我認識中的歷史哲學只包涵本體、認識兩論, 且處於歷史學與哲學的交集。 處於交集部份的事物要怎麼區分? 板主有權力對這部份做裁定嗎? 我想這是問題所在。 : 歷史學中的任何一個學派,甚至任何一個歷史學家,實際上都有自己的本體論、認識論和 : 方法論,只是有的明顯,有的不那麼明顯。 : 這是大陸學者龐卓恆對歷史哲學的看法. : 也就是說,歷史哲學與歷史學,歷史學與歷史中間的關係可以這樣表示 : ”歷史哲學”指導”歷史學”的基本原則及方法 : ”歷史學”運用這些方法和原則來建構”歷史” : 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一般歷史讀物生產過程 我認為大部分的史家其實沒有什麼歷史哲學, 他們所依據的與其說是歷史哲學,不如說是教條與經驗。 他們會有其看法,但是只能說是思想, 並不至於發展到哲學的地步, 我認為哲學必須要有其統一且嚴格的論證。 但你能舉證陳寅恪、錢穆、傅斯年、蘭克等等史家對於歷史是什麼的諸多問題 有一個統一而嚴格的論證嗎? : 所以,討論歷史哲學問題,就是在討論我們要如何修正歷史學的基本原則 : 歷史學又是架構歷史的工具,所以,討論歷史哲學本身就是歷史問題. : 在這種現在史學界對歷史哲學的定義下,我不能理解的是 : MRZ板主在敝人發表了”Isaiah Berlin的自由意志與歷史的因果關係”一文後 : 以”歷史哲學不是歷史”為理由將文章刪除,在一個以歷史為名的板面有任何的合理性 如果以歷史是 ture stories ,那麼MRZ的看法或許無誤。 : 這反應的是管理歷史板的其中一位管理者,對於歷史的狹隘眼光和其歷史學養的不足 : 以及莫名其妙的一種權力過度解釋擴張. : 對於歷史的狹隘眼光及其學養的不足,其實也不會是一個管理者的問題 : 管理者如果有認識到這一點,採取放任的態度任其討論倒也兩者相安無事 採取放任的態度並不一定相安無事。 : 但是今天在其學養不足的情況下又企圖以水桶跟劣文的手段阻止合理的討論 : 甚至搬出:”板主有權力決定看板走向”這種在前提錯誤之下無法形成的權力法源 : 為了我個人的權益,我就只能以論證歷史哲學就是歷史學,也就是歷史的一部分 : 來批判MRZ板主犯了根本上的錯誤. 如上所述,如果採取歷史是 ture stories 的看法, 那麼這部份似乎沒有什麼問題。 : 歷史不僅僅是蒐集歷史事實並且建構,也是有人從思想的角度來看歷史 你的文章看起來是討論「人們如何觀看歷史」或者是「人們如何解釋歷史」的問題 但板規中的界線是 1.本板為一討論歷史問題、提供歷史知識分享、交流、 發表歷史解釋、見解,以及存放關於歷史學習相關資源、 資訊、情報、方法的園地。 我認為如果你要論證該篇文章存在歷史板的正當性 那似乎應該從「歷史問題」以及「歷史見解」這兩部份下手。 如果要從這裡下手, 那我們又必須回到「什麼是歷史問題,它是否包括人們如何解釋歷史這樣的問題?」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 我想我們又必須回歸「什麼是歷史」的問題。 在這個問題上,正如你我之間看法的不同, 而對於接下來問題有不同的見解。 歷史究竟是"ture stories" 抑或是 「過去的總集合」 如果是ture stories,那麼 Berlin 的問題或許沒有討論的必要 因為他討論的乃是人類如何決定自身的行動, 而非歷史是如何被書寫的。 從你的提問中看來,Berlin 似乎誤把歷史敘述與過去的實際混淆。 敘述往往是決定論的,因為我們要把他說成個前後貫通的故事,必然如此。 但做決策的當下有很多可能。或許可能性受到許多其他勢力的侷限, 但仍然有不同的可能。 最近看《馬丁.蓋爾歸來》, Davis 在其中便對於主角的動機諸多揣測, 我想這可以作為史學家如何處理自由意志的例證。 : 討論到思想的問題勢必也得從事分析哲學或是辨證 : 既然歷史是包含人類所有活動集合,就不應該以狹隘的歷史事實來束縛討論的範圍 : 這是本文,也是本人最反對的一件事情. : 另外,如果MRZ你如果認為自己有錯,請你為了這次的事件公開道歉 : 雖然以你在國家研究院群組板的態度,我完全不會期待就是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34.208.35.178 ※ 編輯: windhong 來自: 134.208.35.178 (05/13 10:53)

05/13 10:54, , 1F
"true"
05/13 10:54, 1F

05/13 10:56, , 2F
囧 有typo @@ 就留著吧 感謝樓上糾錯
05/13 10:56, 2F

05/13 11:00, , 3F
改一下啦 寫得好阿,加點burckhardt之類的更好XD
05/13 11:00, 3F

05/13 11:18, , 4F
改了人家怎麼知道你是改typo,還是改論述呢XD
05/13 11:18, 4F

05/13 11:18, , 5F
留著避免爭議@@
05/13 11:18, 5F

05/13 11:21, , 6F
布克哈特的東西沒唸過@@ p大有推薦看哪本嗎?
05/13 11:21, 6F

05/13 11:24, , 7F
歷史的反思
05/13 11:24, 7F

05/13 11:25, , 8F
關於史哲/史學問題,也可看史元作為大綱跟提要
05/13 11:25, 8F

05/13 11:27, , 9F
我不是說hayden white弄史哲喔他是用文學切的
05/13 11:27, 9F
文章代碼(AID): #1A2ZMIaK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4 篇):
文章代碼(AID): #1A2ZMIaK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