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歐系車底盤好是迷思還是事實

看板car作者 (レクサス大将軍)時間2年前 (2021/09/06 12:55), 2年前編輯推噓23(23016)
留言39則, 2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3/8 (看更多)
※ 引述《QmaxQ (行動代號185)》之銘言: : 身邊不少人的觀念都是: : 歐系車底盤比較硬朗、開起來操控比較好 : 日系車底盤偏軟跟晃、坐起來比較舒服 : 但我覺得這觀念以前或許正確,現在來看不太對了吧? : 超跑跟神級跑車GTR、NSX就不拿出來說了 : 但除了那兩台之外其他日本車底盤現在來說也進步很多,不一定會比歐系車差了 : 像Lexus房車以前晃得像船,現在新款的扎實度也很夠,開起來也有一定Q度 : SUV來說底盤比較好的拉力雙雄,三菱日蝕跟速霸陸森林人底盤也絕對不輸歐系車 : 甚至日蝕還有S-AWC跟AYC、森林人也有當家SAWD : 同級歐系車KUGA和Karoq底盤會比較好?我也是打一個大問號 : 覺得底盤好壞應該不能再用歐系、日系來分 : 就像加98還是95,用壓縮比來看也不正確了 : 還是其實普遍來說,歐系車底盤就是會比較強? 關於這點,小弟有些淺見分享一下 新世代日本車底盤真的是紮實很多,以前入門日本車,很多底盤回饋真的很慘,而歐洲車 真的是,從最入門的小車開始,底盤紮實度就有一定水準。 這個要怎麼感覺?你就去壓一個坑,看看回饋、還有整台車的搖晃程度,大概就可以略知 一二 另外就是,高速會不會飄。當然,只要是小車,到一個速度以上不穩都是正常的,但是一 樣是B級小車,後軸是扭力樑,Polo可以穩穩直上120以上,Prius C、Fit大概是100左右 才開始飄,國產Yaris基本上我是覺得90我就不太敢再上去了。 但是底盤紮實度跟操控不見得有一定關係,像以前K8,底盤紮實度其實就是一般日本車水 準,剛性也不太好,可是因為四輪雙A臂的幫忙,操控表現很刁鑽,開起來很好玩。而像 福斯的車,沒有特別調校過的,其實就是開起來穩、令人安心,稱不上操控很好。當然, 你要又穩又安心,殺彎又有樂趣的,這真的是BMW的強項,相信有開過BMW車的朋友都懂我 在說什麼。而且BMW最厲害的就是,大概40年前(E30 3系列那個世代),底盤就是現在這種 調調了。 再來,底盤紮實度跟阻尼設定軟還是硬也無關。很多人主觀覺得,我懸吊硬就是底盤穩、 底盤好,其實根本錯的。重點還是調校有沒有適合這台車,還有最根本的車身、底盤與懸 吊的剛性。像是一般版本的GLC(我開的是美規的),其實阻尼設定,根本讓人覺得比NX/RX 還軟,可是其實還是可以感覺 出來,GLC在處理一些碎震、高速穩定度上面,還是略勝一籌。 接著講最新世代TNGA平台的Lexus LS/LC,這兩台是日本車當中幾乎最旗艦的車款,底盤 的紮實度、安定性、操控當然都是不在話下,贏過一大票歐洲車,但是你真的拿他們去比 跟他們同級別的歐洲車,還是會覺得少了一點味道。像我就覺得,在操控表現差不多的情 況下,LS的底盤回饋相對比7系列直接一點,對乘客來說反而比較不舒服。 總體而言,過去日本車,基本上就是軟綿綿,現在開始往硬去靠攏,而歐洲車則是相反。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日本車愈來愈穩,歐洲車卻也沒有因為趨向舒適而犧牲了安定性,這 就是調校功力的所在。 簡單來說,大部分歐洲車(我主要說的是德國車)的底盤回饋,給人的感覺是一種帶有韌性 的感覺,白話一點就是Q。而日本車在處理底盤,常常就是舒適取向我就軟到底,想要換 一點操控我就硬,在抓平衡點的功力尚不如歐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83.17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0904154.A.588.html ※ 編輯: jason0330 (111.250.83.175 臺灣), 09/06/2021 13:00:40 ※ 編輯: jason0330 (111.250.83.175 臺灣), 09/06/2021 13:02:31

09/06 13:03, 2年前 , 1F
之前的文CX5 麋鹿測試居然有77~78KM 我有驚訝到
09/06 13:03, 1F

09/06 13:08, 2年前 , 2F
麋鹿測試好像可以針對他去優化
09/06 13:08, 2F

09/06 13:08, 2年前 , 3F
難怪會有人說尼桑GTR的舒適度遠不如牛馬蛙
09/06 13:08, 3F

09/06 13:13, 2年前 , 4F
那用了最新底盤的歐系福特車呢?
09/06 13:13, 4F
現在主力的福特車其實都是德國車啊XDD 不得不說,底盤也是令人驚艷。

09/06 13:20, 2年前 , 5F
09/06 13:20, 5F

09/06 13:22, 2年前 , 6F
日本車就是適合地小 紅綠燈多的地方拉
09/06 13:22, 6F

09/06 13:25, 2年前 , 7F
日本人比較會抓成本
09/06 13:25, 7F
※ 編輯: jason0330 (111.250.83.175 臺灣), 09/06/2021 13:28:25

09/06 13:31, 2年前 , 8F
感謝分享
09/06 13:31, 8F

09/06 13:40, 2年前 , 9F
不是日本人會抓成本,是成車的成本就在那,大家利潤都半
09/06 13:40, 9F

09/06 13:41, 2年前 , 10F
斤八兩,日車砸成本去Q零件,底盤的成本自然就少了
09/06 13:41, 10F

09/06 13:42, 2年前 , 11F
福特車真的就是歐洲車的調調…
09/06 13:42, 11F

09/06 13:48, 2年前 , 12F
最近剛換胎,壓坑表現也有巨大差異 所以實際上真的很難分辨
09/06 13:48, 12F

09/06 14:04, 2年前 , 13F
感謝分享 很公正客觀的分析
09/06 14:04, 13F

09/06 14:14, 2年前 , 14F
底盤紮實度有沒有數據量化啊 ex重心位置 剛性 隔音 不
09/06 14:14, 14F

09/06 14:14, 2年前 , 15F
然一般說的路感反饋比較像避震器差異耶
09/06 14:14, 15F
其實避震器回饋的感覺是最重要的。我可以舉一個避震器阻尼回饋偏硬但還是晃的車,就 是4代RAV4,可以自己去揣摩一下為何。

09/06 14:16, 2年前 , 16F
yaris 100還ok啊!風切聲大了點而已。
09/06 14:16, 16F

09/06 15:13, 2年前 , 17F
過坑會晃是避震設定太軟吧
09/06 15:13, 17F
避震器太軟是首要,剩下過多的晃動就跟剛性有關係了。

09/06 15:40, 2年前 , 18F
推推 開家裡的RX確實如此
09/06 15:40, 18F

09/06 15:42, 2年前 , 19F
GLC有運動懸吊跟只有舒適性懸吊差很多..
09/06 15:42, 19F

09/06 15:45, 2年前 , 20F
GLC有三款懸吊,越野 運動 跟AMG,你要拿那個來比?
09/06 15:45, 20F
我開過一般版的跟AMG,但都是美規的,不知道台賓版本的如何。 ※ 編輯: jason0330 (111.71.86.167 臺灣), 09/06/2021 15:51:11 ※ 編輯: jason0330 (111.71.86.167 臺灣), 09/06/2021 15:55:41 ※ 編輯: jason0330 (111.71.86.167 臺灣), 09/06/2021 15:59:32

09/06 16:13, 2年前 , 21F
台賓GLC200是越野,GLC300C是運動,43以上才是正AMG懸吊
09/06 16:13, 21F

09/06 16:13, 2年前 , 22F
,正AMG差很多
09/06 16:13, 22F
喔,那我誤會了,我開過的是選AMG套件的加拿大規GLC300跟一般的美規GLC300,那應該 還是普通懸吊吧?

09/06 16:19, 2年前 , 23F
Fit開100會飄?
09/06 16:19, 23F

09/06 16:20, 2年前 , 24F
五楊高架上。風大的時候有可能
09/06 16:20, 24F

09/06 16:28, 2年前 , 25F
美規GLC運動版大部分都是舒適性懸吊
09/06 16:28, 25F
※ 編輯: jason0330 (111.71.86.167 臺灣), 09/06/2021 17:02:15

09/06 17:56, 2年前 , 26F
五楊風大的時候真的有車是紋風不動的嗎
09/06 17:56, 26F

09/06 18:20, 2年前 , 27F
Prius-c 100開始飄?沒風的時候錶速150還不覺得飄啊
09/06 18:20, 27F

09/06 18:21, 2年前 , 28F
五楊鳳大的時候 每台車都一樣晃來晃去…幾百萬都一樣…
09/06 18:21, 28F

09/06 22:01, 2年前 , 29F
09/06 22:01, 29F

09/07 00:10, 2年前 , 30F
歐系車駕駛感受是真的贏過日系車
09/07 00:10, 30F

09/07 01:19, 2年前 , 31F
解釋的很受用,最近開CRV3代,整理了底盤、更換原廠避震。
09/07 01:19, 31F

09/07 01:19, 2年前 , 32F
過坑或道路狀況起伏還是很晃,反之開家中福斯小車 那種紮實
09/07 01:19, 32F

09/07 01:20, 2年前 , 33F
感差很多(也許休旅車不能跟小車比較),不知是否就是休旅
09/07 01:20, 33F

09/07 01:20, 2年前 , 34F
車的宿命
09/07 01:20, 34F

09/07 07:17, 2年前 , 35F
比cx5更高的x翠 可以80多通過
09/07 07:17, 35F

09/07 08:12, 2年前 , 36F
麋鹿測試本質是主觀測試,不是看結果說好棒棒
09/07 08:12, 36F

09/07 08:12, 2年前 , 37F
重點是在極限邊緣,車給駕駛人的感受與穩定性
09/07 08:12, 37F

09/07 18:48, 2年前 , 38F
Fit過115才有飄的感覺吧,100還好
09/07 18:48, 38F

09/07 18:48, 2年前 , 39F
側風強的話,那Fit沒辦法
09/07 18:48, 39F
文章代碼(AID): #1XDPzQM8 (c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XDPzQM8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