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誰把台灣的經濟搞砸了》讀後感。

看板book作者 (伊達楓)時間11年前 (2013/04/07 14:31), 編輯推噓4(401)
留言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 (看更多)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1921509 王伯達也算是小有名氣的作者了,尤其是在時事經濟這一塊。筆者是在看了 他寫的《美元圈套》上留下不錯的印象,跳過《預見未來》,直接買了這本。 簡單來說,如果有長期研究經濟或者是關心這塊議題的人,這本小書可能給 你的收穫有限。坦白說王伯達倒是沒有給出什麼創見,只是他把一些癥結點 整理的有條有理,並用自己的觀點去分析可解決之道而已。但,本書倒還是 可以推薦給一些時間相對不充裕,但又想了解這方面的人來閱讀,至少可以 省去蒐集資訊的功夫。而且作者文筆不錯,敘事不廢話,說明清晰,一般大 眾都能夠懂。只是王伯達說的東西要相信多少,就見仁見智,有待讀者諸君 自己去明辨了。 「今天的成功,也可能是明天的失敗之因。」 台灣經濟走到眼前這個地步,過去成功的方法,顯然也埋下了如今困境的源 頭。王伯達主張經濟學上的自由競爭理論,認為政府過去運用過多的補貼, 造就了榮景,導致國家資源過度投入,內部競爭消耗,相對削弱了對外的抗 衡力道,這在大環境需求被人為抬高時還看不出其缺點,一旦蕭條出現,立 刻就會暴露無遺;因此,需要放任讓一些無法增加產值的企業淘汰,讓適者 生存,才是國家真正發展跟“產業轉型”的正道。 讓筆者比較感慨的是,王伯達所指出的台灣困境,跟先前所讀的《戰後歐洲 六十年》裡面,有一章針對戰後西德與英國的經濟發展優劣分析中,後者的 弱點,顯然非常類似。比起大戰勝利者,日耳曼人在重振企業上,顯然走上 不同的方案。雖然戰後歐洲一遍走向“大政府“的浪潮,但他們並不是一昧 的讓國家包山包海,尤其是市場這一個區塊。西德政府對於有利的產業固然 會給予支持,但對於競爭力下滑的公司也不會手軟的放之被淘汰。好比芬蘭 對待Nokia一樣,過度的保護適足以害之。當然,波昂當局也是有配套措施 來因應,在此就不多說。 而這個故事所要表達的正也是王伯達所提出的:“政府應該是裁判,不該兼 任球員”。自從共產主義經濟徹底崩潰以來,人們就已經覺悟到計畫經濟的 天真跟悖逆人性之處,而任何違反這個原則的,都不可能長久。政府不可能 神通廣大,也不該去企圖預測市場趨勢,它所需要做的,是在“適當”的時 機出來“錦上添花”即可。 然而,誠如馬克思所主張的,任何經濟學都必須是包含政治,撇開這個,就 會只是空談。放任企業在市場競爭固然是學理上理所當然的常識,但在政治 上,卻往往會變成“不顧百姓死活”的一種“暴政”。尤其是當民眾並沒有 建立起共識時。正如,歐盟對於歐洲農民那違背常理的補貼政策一樣,難道 各國政府的財長都是豬頭嗎?不,這已經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了。 所以,雖然王伯達所提出來的問題確實是切中了時局的癥結,但台灣要改革 ,在政治上要改變的地方恐怕才是更迫切的吧。 -- 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在研究所的窮學生的時候, 說了一個笑話,正妹說很難笑,叫我滾。 十年後,我開著名牌跑車身穿西裝戴墨鏡, 講了一個同樣的笑話,正妹說我人好幽默風趣。 是好笑,也是不好笑,矛盾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3.89.174

04/07 16:24, , 1F
昨天才剛在博客來買了這本書:)
04/07 16:24, 1F

04/07 22:59, , 2F
他還有本民國一百年大泡沫 也很推薦
04/07 22:59, 2F

04/07 23:12, , 3F
什麼他出了!!!!!! 謝謝原PO讓我知道這件事XD
04/07 23:12, 3F

04/08 01:23, , 4F
massive問題最好不要祇看一個觀點 多看一些來比較
04/08 01:23, 4F

04/08 09:05, , 5F
這就要靠讀者自己了
04/08 09:05, 5F
文章代碼(AID): #1HOHBRlQ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OHBRlQ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