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捷安特TCR碟煞c夾要選哪台?

看板bicycle作者 (白馬~~馬力夯.....@@)時間4年前 (2020/05/10 01:13), 4年前編輯推噓57(570167)
留言224則, 33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9/12 (看更多)
※ 引述《heibow (危 險 心 靈)》之銘言: : 各位板友晚安週末快樂 : 這邊跟大家分享幾則今天看的公路車煞車實測報告跟我的解讀 : 首先這個主題是在討論公路車 : 那些喜歡扯登山車 越野車的 你可以滾了… 越野車用碟煞,20年了。 我從第一代SHIMANO XT金屬油管碟煞用到現在, 一路看碟煞在越野車上的應用。 從高檔貨,變成普及化。 看著V夾死忠愛好者,變成碟煞使用者。 現在當騎越野車用碟煞的都塑膠膩?? 現在數學算這麼多,有沒有想過自己有可能算錯? 不是我想打你臉,關於碟煞V.S框煞的網路影片很多。 做出來的結果,碟煞不管在乾地還是濕地,剎車距離都比較短。 =====請看GCN自行車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gcn+disc+vs+rim+brakes 我這隨意挑幾部影片,大家不用全部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HFSSXOSnxs
這部的重點,碟煞在越惡劣的路況和天氣,煞停距離越短。 隨著天候路況的惡劣,碟煞和框煞會差異更大。 https://youtu.be/a_vKZACgAkI?t=249
這部的重點,在30KPH的速度,碟煞的煞停距離怎麼樣都比框煞要短。 =====喜歡算數學騎車嗎?===== 這邊推薦一本絕版好書。 第一本自行車的科學解析,作者藤井德明。 http://i.imgur.com/qqM6DGW.jpg
=====太陽底下沒一件新鮮事==== 我個人最不齒這一篇討論下來,有人根本就罔顧碟煞在越野車上發展20年的經驗。 嗆句,騎越野車的人可以滾了。 我在用碟煞的時候,你還在媽媽10塊錢好不好?? 不是我要擺老,要嗆人。 越野車碟煞的發展至今,明顯對於剎車的幫助就在那邊。 討論下來,抓著一個煞車力道不會突破外胎抓地力,所以換煞車沒用? 看完上面影片,再來說看看碟煞有沒有比較快煞住車?? 當然你可以宣稱,我騎慢一點,煞車早一點,OK呀~ 那為什麼大家要追求好的剎車? 就是希望比較快煞住車,可以在危險之前煞住。 那怕是只有提早1cm煞住車,你就可以全身而退。 =====碟煞在越野車的發展===== 一開始越野車碟煞,煞停距離和v夾的差異, 真的沒那麼明顯,真的只有差在天氣路況好壞。 後來,碟煞改進了剎車來令片的材質,碟盤的材質.....剎車力道整個變強。 這段時間,什麼金屬來令片,加大碟盤,大活塞....剎車力道有了,但可控性變差。 改進了剎車拉桿的槓桿比,總泵的設計,剎車變的線性好控制。 再來,就是改善剎車的散熱。 凡舉三明治不同材質的碟盤,或是有散熱片的剎車來令片..... 越野車的碟煞在這20年間,是不斷進步,到現在便宜碟煞都很可靠。 公路車碟煞,是在越野車碟煞上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騎越野車的人可以滾了! 就是這一句話,搞得很多公路車體系的人做碟煞,問題一大堆。 =====經驗和歷史,是要拿來借鏡的===== 碟煞剛開始發展,因為多塞一片碟盤,花鼓鋼絲耳要內縮一點。 這一串也有人提到,這樣會讓側向剛性變差。 越野車怎麼搞定這個問題? 碟盤側的鋼絲換粗一點,剛性提升,問題就解決了。 有個車架輪組廠和我聊,我就把這個當年知道的經驗分享給他。 他們的車子是旅行用途,前輪可能會有行李負載,這個經驗分享,他們覺得幫助很大。 但是同樣的經驗分享,公路車某輪組商的想法是,換粗鋼絲會造成重量不好看。 ok,我可以理解。 這讓該輪組在高速下坡轉彎時,車頭會有一個不可靠的扭動。 講真的,不注意的人,可能騎不出來。 我以前常被這種扭動,整個人摔到土推草堆裡,心有餘悸..... 每個廠商的想法都不一樣,設計研發和產品經理,想的也不一樣。 行銷廣告,老闆.....大家妥協的結果,有時就是這麼差強人意。 人生就是這樣。 =====公路車碟煞當然有缺點===== 簡單來說,目前普及率不高,價格還沒平民化。 像我這種老屁股,換系統真的很要命,手上所有的東西都要換掉。 後續的保養維護,也是一筆費用。 長遠來看,碟煞持有維護的成本確實比較高。 但這個都是過渡時期,越野車時代也有過,遲早公路車碟煞會普及,價格會降下來。 大家都可以提出自己堅持用c夾框煞的理由,個人選擇,我都尊重。 我最肚爛的就是,講一堆物理,外胎抓地力最重要,結果根本不是這樣子。 順便嗆一下騎越野車滾開.....

05/10 00:00,
自己要覺得什麼東西好都OK啊 拿不出數據就客氣點
05/10 00:00

05/10 00:02,
可控性? 操控感?
05/10 00:02

05/10 00:02,
你要不要先定義一下這兩個東西怎麼實測??
05/10 00:02
該客氣一點的人是你自己吧!! 數學物理算一堆,應該會google吧? GCN的自行車影片一大堆,關於公路車碟煞也很多討論。 不要說我用碟煞20年來壓你, 你的數學和物理在20年前也要站得住腳才拿出來,好嗎? 當20年前,越野車沒戰過碟煞和V夾喔? 嫩! -- 事情懂得多 自然有方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61.7.2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cycle/M.1589044423.A.44C.html ※ 編輯: ddar (218.161.7.221 臺灣), 05/10/2020 01:23:10

05/10 01:24, 4年前 , 1F
說到輪組,我一直沒有辦法理解,碟煞側用直拉鋼絲?
05/10 01:24, 1F

05/10 01:24, 4年前 , 2F
?試騎的時候都不覺得很奇怪嗎?
05/10 01:24, 2F

05/10 01:40, 4年前 , 3F
嗯我覺得前一篇提到的碟煞和框煞能提供給輪子的最大
05/10 01:40, 3F

05/10 01:40, 4年前 , 4F
角加速度是一樣的應該是合理的
05/10 01:40, 4F

05/10 01:41, 4年前 , 5F
會不會是框煞煞車時需要較多時間來達到那個最大角加
05/10 01:41, 5F

05/10 01:41, 4年前 , 6F
速度
05/10 01:41, 6F

05/10 01:43, 4年前 , 7F
碟煞達到最大角加速度的時間短就可以在更短的時間
05/10 01:43, 7F

05/10 01:43, 4年前 , 8F
內把輪子的角速度減到0這樣
05/10 01:43, 8F
我坦白說,我也不知道。 但以常年碟煞的使用經驗,碟煞減速真的比較快,剎車力道比較早湧現。

05/10 01:50, 4年前 , 9F
換公路碟煞,其實輪組的價位反而會開始下降,框沒有
05/10 01:50, 9F

05/10 01:50, 4年前 , 10F
必要做到那麼強的強度,可以避免掉燒框出保固的成本
05/10 01:50, 10F

05/10 01:50, 4年前 , 11F
風險,目前部分碟煞輪組已經開始有價格往下的趨勢了
05/10 01:50, 11F

05/10 01:50, 4年前 , 12F
05/10 01:50, 12F
越野車現在的趨勢,是碳纖維的單層輪圈。 少了煞車邊,輪框的創意可以變多,嘗試更多設計方向。 公路車碳纖維輪框,當然也可以嘗試更多方向。

05/10 03:05, 4年前 , 13F
05/10 03:05, 13F

05/10 06:22, 4年前 , 14F
高中物理也沒什麼好炫耀就是,雖然我被當掉了
05/10 06:22, 14F

05/10 08:13, 4年前 , 15F
zipp碳碟輪只要3w多,代表成本有回饋給消費者
05/10 08:13, 15F

05/10 09:17, 4年前 , 16F
推!叫登山車 越野車 滾 真的很反感…
05/10 09:17, 16F

05/10 10:56, 4年前 , 17F
叫滾真的很沒水準
05/10 10:56, 17F

05/10 11:18, 4年前 , 18F
推白馬大
05/10 11:18, 18F

05/10 11:35, 4年前 , 19F
感謝D大提供的資料
05/10 11:35, 19F

05/10 11:36, 4年前 , 20F
然後我的文裡是說 一直扯登山車 越野車 不是說"騎"
05/10 11:36, 20F

05/10 11:38, 4年前 , 21F
兩者差異太大 跟本很難放在一起討論
05/10 11:38, 21F

05/10 11:39, 4年前 , 22F
很多廠牌公路車登山車的煞車系統都有做
05/10 11:39, 22F

05/10 11:40, 4年前 , 23F
碟煞有辦法直接無痛移植過來取得巨大進展他們早做了
05/10 11:40, 23F

05/10 11:41, 4年前 , 24F
然後碟煞在登山車發展20年 在公路車上做夾器的
05/10 11:41, 24F

05/10 11:42, 4年前 , 25F
這20年也不是都在睡覺
05/10 11:42, 25F
所以你說的出來這20年公路車夾器的進步嗎? 單軸,雙軸,三軸,我都用過。 以前單軸公路車夾器,變成雙軸的時候,老屁股怎麼說的? 煞車不用這麼利啦~ 公路車剎車是用來減速的,不用這麼利。 我都騎很慢,不用這麼利。 對,就和你現在批評公路車碟煞一樣。 公路車圈子,龜毛的人一大堆,莫名其妙的堅持很多。 鋼管V.S鋁車,嫌鋁車的一堆。 鋁車V.S碳纖維車,也是一堆毛。 以前多的是說車子太輕不好騎,現在看起來超可笑。

05/10 11:42, 4年前 , 26F
樓上是沒考慮到UCI哪時開放公路車碟煞使用的吧...
05/10 11:42, 26F

05/10 11:44, 4年前 , 27F
沒開放是要發展什麼東西 我是蠻想知道
05/10 11:44, 27F

05/10 12:13, 4年前 , 28F
n大… 你有沒有想過為何不早點開放??
05/10 12:13, 28F

05/10 12:15, 4年前 , 29F
而現在開放了 我找到的資料 在實驗室裡也是互有勝敗
05/10 12:15, 29F

05/10 12:16, 4年前 , 30F
在變數更多的實際狀況下 更不可能有誰有絕對優勢了
05/10 12:16, 30F

05/10 12:27, 4年前 , 31F
我當然想過 但他們怎麼決策的 沒人知道 不如說說為
05/10 12:27, 31F

05/10 12:27, 4年前 , 32F
什麼現在開放了吧?至於實驗室喔 鋁框是沒差那麼多
05/10 12:27, 32F
還有 152 則推文
還有 6 段內文
05/11 14:35, 4年前 , 185F
為了避免闖紅燈而必須在20公尺內從64K煞停到0
05/11 14:35, 185F

05/11 14:36, 4年前 , 186F
想當然這樣煞下去一定出事,於是我後輪打滑了
05/11 14:36, 186F

05/11 14:36, 4年前 , 187F
大概20度左右,還好就是衝上路旁人行道而已
05/11 14:36, 187F

05/11 14:38, 4年前 , 188F
(說衝有點誇張啦,就是已經知道車體在偏但還能控制)
05/11 14:38, 188F

05/11 14:38, 4年前 , 189F
所以順勢把車騎上人行道
05/11 14:38, 189F

05/11 14:40, 4年前 , 190F
這告訴我們:看到紅綠燈就預先減速是很重要的事情
05/11 14:40, 190F

05/11 14:42, 4年前 , 191F
至於雨天的話,我有一次也是在陽明山上,當時是
05/11 14:42, 191F

05/11 14:43, 4年前 , 192F
整條過7-11擎天崗門市的楊金都變滑水道的大雨
05/11 14:43, 192F

05/11 14:44, 4年前 , 193F
即使在7~8%的斜坡,碟煞還是可以立即地提供我需要的
05/11 14:44, 193F

05/11 14:45, 4年前 , 194F
制動力跟手感,讓我可以以大概28K左右的速度滑下山
05/11 14:45, 194F

05/11 14:46, 4年前 , 195F
聽我玩框煞的朋友說,因為煞車框會吃積水噴濺的
05/11 14:46, 195F

05/11 14:47, 4年前 , 196F
關係,所以雨天煞車都要先輕含把水刮掉才能恢復
05/11 14:47, 196F

05/11 14:47, 4年前 , 197F
制動力,但我騎V煞時是沒這個感覺
05/11 14:47, 197F

05/11 14:49, 4年前 , 198F
煞車手法的話,我還是遵循阿綸教我的不點煞輕輕含
05/11 14:49, 198F

05/11 14:50, 4年前 , 199F
只是我手比較小,會用到兩隻手指煞車,他的建議是
05/11 14:50, 199F

05/11 14:50, 4年前 , 200F
一支就夠了
05/11 14:50, 200F

05/11 14:59, 4年前 , 201F
我空力車C夾配鋁框 上次在義大遇到下大雨 我下坡幾
05/11 14:59, 201F

05/11 14:59, 4年前 , 202F
乎是整路按住煞車呢
05/11 14:59, 202F

05/11 15:07, 4年前 , 203F
附上陽金滑水道圖 https://imgur.com/a/BeyccTx
05/11 15:07, 203F

05/11 15:12, 4年前 , 204F
然後大雨時給我最大心理壓力,讓我不得不降速
05/11 15:12, 204F

05/11 15:13, 4年前 , 205F
的原因反而不是煞車力降低,而是視野,基本上除了
05/11 15:13, 205F

05/11 15:14, 4年前 , 206F
一片灰茫茫跟燈光外根本什麼都看不到
05/11 15:14, 206F

05/11 15:15, 4年前 , 207F
連頭燈打在貓眼石上面在5M外就看不到了
05/11 15:15, 207F

05/11 15:45, 4年前 , 208F
另外我印象中我很少真的用力去按過煞車,當我需要
05/11 15:45, 208F

05/11 15:47, 4年前 , 209F
調節速度時,就把手指稍微往回勾,讓指腹去跟把手
05/11 15:47, 209F

05/11 15:47, 4年前 , 210F
摩擦把把手往後帶的感覺
05/11 15:47, 210F

05/11 15:49, 4年前 , 211F
同上,很少用力按過煞車,而且我下坡很保守
05/11 15:49, 211F

05/11 20:34, 4年前 , 212F
我有次武嶺下坡在過清境小瑞士之後不久某個髮夾彎入
05/11 20:34, 212F

05/11 20:34, 4年前 , 213F
彎前到彎中都地溼 不知是鎖死打滑還是單純打滑 反正
05/11 20:34, 213F

05/11 20:34, 4年前 , 214F
好像前輪突然失去抓地力跳了一下 車子就噴去對向 還
05/11 20:34, 214F

05/11 20:34, 4年前 , 215F
好沒摔 對向也沒車..
05/11 20:34, 215F

05/11 20:35, 4年前 , 216F
塔塔加下滑雨戰過 大霧加雨滴 視線真的很差 還好平
05/11 20:35, 216F

05/11 20:35, 4年前 , 217F
安下莊
05/11 20:35, 217F

05/13 06:22, 4年前 , 218F
上一篇看到被叫滾後我就乖乖的←了~這篇我有認真看
05/13 06:22, 218F

05/13 06:24, 4年前 , 219F
然後扯MTB碟煞不能無痛移植到RB上是什麼鬼?
05/13 06:24, 219F

05/13 06:26, 4年前 , 220F
不能直上的問題是在煞變把上也不懂 幸好沒看上一篇
05/13 06:26, 220F

05/13 07:06, 4年前 , 221F
P-mount鎖法像輻射卡鉗,F-mount像一般卡鉗。P-moun
05/13 07:06, 221F

05/13 07:06, 4年前 , 222F
公路的後叉卡卡,看c60 disc被挖一角,F-mount好放
05/13 07:06, 222F

05/13 07:06, 4年前 , 223F
以上是個人看法
05/13 07:06, 223F

05/13 07:10, 4年前 , 224F
不對山車也該會卡後三角,再想想
05/13 07:10, 224F
文章代碼(AID): #1UjkJ7HC (bicyc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2 篇):
文章代碼(AID): #1UjkJ7HC (bicy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