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府:「識正書簡」是對大陸民眾說的

看板Wrong_spell作者 (張開雙手守護你)時間15年前 (2009/06/12 13:3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 引述《gsklee ()》之銘言: [前文恕刪] : 只是我從網路上幾個未經剪接的影片所得到的原始談話如下: : 「我們希望將來兩岸,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 我們建議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 但是你要書寫的話,可以寫簡體字,也就是說,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這樣才能夠跟我們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個人過去幾年一直在努力的, : 就是發揚正體字,而且希望能夠,有一天我們正體字, : 能夠成為聯合國的世界遺產。」 : 很不幸的我沒有找到更前面談話的影片, : 這可能會對談話主體產生不精準的判斷,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QwCGcPwcc4
中天的有更前面一些的文字 「我們認為正體字代表的是我們中華文化原來的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大陸因為採用簡體字,有些字他們可能看不懂,我們希望將來……」 : 但是若僅分析這三句話, : 第一句話,他的主詞跟目標都很明確, : 先不論「協議」的內容(內容由第二句定義), : 我認為沒有問題。 : 第三句沒有什麼特別的。 : 所以出現問題的是關於第二句其語意之判讀。 : 「我們建議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 這裡主詞有身份上的模糊性, : 可能是指中華民國總統,或中華民國政府, : 但應非馬英九本人(代表他本人之主詞為第三句之「我個人」), : 不過基於中華民國總統為中華民國政府之代表此一事實, : 可以中華民國四字代稱。 : 然而此句之受詞被省略了。故完整一點標注,本句應為: : 「我們建議(你)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承的上句是「我們希望將來兩岸,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所以解讀為「我們建議(協議內容採用)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而這樣就變成「兩岸共同採行『識正書簡』」的結果 事實上,光是「協議」本身的意義就是雙方要共同遵守認定的東西 : 「但是你要書寫的話,可以寫簡體字,」 : 這裡主詞為上方被省略之受詞, : 但未明確定義所指。 : 「也就是說,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這裡主受詞皆被省略,但承上語氣應和上方相同, : 又動詞因為「也就是說」的關係,應該是「建議」,故: : 「也就是說,(我們建議你)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這樣才能夠跟我們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我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 這裡受詞被省略,但承上語氣,應為「你」。 : 「我們中華文化」並非單屬中華民國, : 故以「中華文化」代之避免混淆。 「我們」也有可能指涉談話者與聆聽者,甚至是「屬於中華文化範疇」的人 意即「希望能夠實行『識正書簡』的人」 : 最後一句的我,有可能指談話者馬英九個人, : 或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 : 故以「中華民國 or 馬英九」代之: : 「這樣(你)才能夠跟(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中華民國 or 馬英九)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 所以將全句代換一下: : 「(中華民國)建議(你)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  但是(你)要書寫的話,可以寫簡體字, :  也就是說, :  (中華民國)(建議)(你)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這樣(你)才能夠跟(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中華民國 or 馬英九)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 問題出在於,「你」是指誰。 : 由「(中華民國)(建議)(你)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及「這樣(你)才能夠跟(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我認為,「你」非指中華民國國民, : 因為所指涉的事情對於中華民國國民來說不存立且不存在。 「你」也可以指談話指稱的對象,也就是受接見的僑民,而僑民中不乏使用繁體字的人 況且省略的字詞不見得是「你」 承上所說,根據第一句話,第二句建議的對象也可以是「兩岸協議」的內容 : 又,三句談話裡面的第二句, : 是解釋第一句中所謂「一個協議」的內涵。 : 第一句是如何說的? : 「我們希望將來兩岸,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 由一二兩句的連接: : 「我們希望將來兩岸,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 我們建議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 可以看出主詞具有連續性,是為「中華民國」, : 而第一句的子句「將來兩岸,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 其中的主詞「兩岸」,可代換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 所以,再看一次: : 「(中華民國)希望將來(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 :  能夠在這方面,也能夠達成一個協議。 :  (中華民國)建議(你)的方式,是叫做識正書簡,識正就是認識正體字, :  但是(你)要書寫的話,可以寫簡體字, :  也就是說, :  (中華民國)(建議)(你)印刷體盡量用正體字, :  這樣(你)才能夠跟(中華文化)的古籍,古典的這些書籍能夠接軌, :  (中華民國 or 馬英九)覺得這點非常重要。」 : 「你」到底是誰?我想答案至此已非常明確。 : 所有將「你」解釋為「中華民國國民」的報導, : 都是在曲解談話人原意。 沒有出現在原文的文字都是可以任人解讀的 「你」或未出現的主詞與受詞本來就可以是不同對象 你可以因自己的想法將上下句未出現的字詞自行補上,別人也可以 沒有你認為的才對、別人認為的就是曲解這樣的說法 同樣的段落在細節上有不同解釋,在國文中不是很常見嗎? 文字常不包含語氣,有時也會省略字詞,都增加了解讀的彈性 我的重點就在於談話中屢次提到的「兩岸協議」語句,是「協議」而非「建議」 如果台灣沒有要推行「識正書簡」那麼何須「協議」? 況且中國已經實行「由簡識繁」,也不需台灣方面去建議 而且正因為「協議」再加上模稜兩可的省略字詞 才會讓各界都認為這個「識正書簡」的受詞有可能是中華民國國民(台灣人) 而且能夠讓藍綠港中媒體、民代、官員一致「曲解」其意 似乎該檢討的是自己談話的內容而非一味指責他人曲解吧! (我已經刻意不貼自由的新聞了...聯合中時都還有相關社論討論此事) 馬總統:兩岸可推動「識正書簡」 書寫可用簡體字 http://www.nownews.com/2009/06/09/91-2462128.htm 漢字「識正書簡」 馬盼兩岸共識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1/4954028.shtml 馬英九建議漢字可採取識繁體寫簡體方式 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07/1/1/1162240/1.html 盼兩岸文字協商 「識正書簡」時間空間接軌 http://news.cnyes.com/stock/dspnewsS.asp?fi=\NEWSBASE\20090609\ WEB3213&vi=34095&date=20090609&time=21:05:27&pagetype=index2 &subtype=home&cls=index2_totalnews 馬英九建議「識正書簡」 冀兩岸可達協議 http://www.rthk.org.hk/rthk/news/expressnews/20090609/ news_20090609_55_587763.htm 與古籍接軌 也求使用方便 馬英九倡兩岸文字「識正書簡」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News/2007Cti-News-Content/ 0,4521,110505+112009061000202,00.html 馬英九倡「識正書簡」保存中華文化 http://www.hkdailynews.com.hk/china.php?id=45233 識正書簡 馬盼兩岸達成協議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29448 馬拋兩岸文字識正書簡 國台辦:兩岸專家學者可積極探討 http://www.nownews.com/2009/06/10/301-2462581.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77.101 ※ 編輯: pedi 來自: 219.87.77.101 (06/12 13:41)
文章代碼(AID): #1ACUeQJR (Wrong_spell)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CUeQJR (Wrong_spe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