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關於同性伴侶收養小孩

看板WomenTalk作者 (enjoyfafa)時間5年前 (2018/10/31 16:07), 5年前編輯推噓5(6110)
留言17則, 9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kuijun228 (Daoko小粉絲)》之銘言: : 我有一個問題,不能繁衍後代的同性伴侶 : 為什麼有權利去要求領養呢? : 當同性婚姻的產生就等於是這個家庭沒有後代了 : 光異性戀的家庭都一堆問題了 : 同性戀的家庭會比異性戀好嗎? : 理想討論☺ 我的看法不太一樣,我傾向禁止同性伴侶透過人工方式生育 想扶養後代的人請去領養 我的論點基礎是這樣的 反正同性戀本身的性行為就不可能有子代產生,所以如果最後在"行為面"選擇 同性伴侶,那應該也可以視為接受無法產生子代的後果了。 但有些人就是有比較強烈的養育後代的動機,這可以理解、而且也不是壞事 根據 https://npost.tw/archives/23053 這篇的資訊,全台在2015年有超過 3000兒少需要安置。這顯然是個不小的社會問題。 然後顯然光靠目前的領養狀況是不夠的。因此,如果有同性戀伴侶想要有扶養 子代的話,就讓他們從這群有需要的兒少中來領養就好。 一來應該可以滿足他們的欲望、二來又可以解決社會問題。沒啥不好。 但我沒有特別去查身在家庭中 V.S 機構中兒童的各功能領域發展狀況。更沒有 特別去找是否有專做同性戀家庭養育 V.S 機構中兒童或異性戀家庭的功能研究 但我不覺得這會影響到我的觀點。畢竟我認同同性戀伴侶領養孩童的主因是要 解決問題。 而且考量機構中的孩童跟照顧者的比例,很難想像在機構中成長的小孩在各方面 功能有可能比在家庭中成長小孩來的更好。 另外還有一點,現在有人講同性戀是遺傳決定的、但也有人認為同性戀是個人選擇 但事實是現代科學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做出結論。 頂多只能說有不少同性戀者口述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喜歡同性。因此遺傳有影響的 可能性不小。此外,讓絕大多數異性戀者去看同性戀相關影片等,十之八九也不太 可能改變其性傾向。大致上看來也是支持先天影響力存在的觀點。 但要說到是決定那恐怕就太過了。 1.口述是一種回憶歷程。而人類的記憶是很容易受影響而扭曲的。這點從很多priming 相關實驗都可以看到。因此也無法排除是同性戀者因為想肯定自己或維持自我一致 性而產生的記憶錯誤。 2.我不記得有人特別讓異性戀者去看同性戀影片或進行某種conversion therapy來看 是否真有性向改變的研究。如果有人知道有的話,希望能推薦給我看看。 3.也有人拿過去conversion therapy的失敗來做為先天決定或至少影響力較强的證據 。可是如果有實際操作過心理治療就知道,在個案上治療成功與否跟個案本人動機 或意願關聯很大。所以恐怕也很難說明什麼。 綜合上述,讓同性戀伴侶領養小孩並收集資料,過幾年後就知道同性戀到底能不能由 後天養成了。總比吵來吵去、各自嘴砲好多了。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61.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540973266.A.3AF.html

10/31 16:13, 5年前 , 1F
你覺得要花多長時間回收成果才能得
10/31 16:13, 1F

10/31 16:13, 5年前 , 2F
到可以參考的數據?
10/31 16:13, 2F
老實說很難講,在現今研究倫理對於informed consent的要求下 要做研究並不容易。 但我覺得只要有一代樣本年齡從幼稚園(maybe)到18或20歲就夠 藉由sequential design應該全部可以在10年內搞定 (年齡組多用幾組就可以) 主要問題是在錢,這樣研究因為是相關研究的關係,最後結果產 出希望樣本還能有至少破百。 假設每年的受試者流失率"只有"10%,研究為期10年。那一開始参 與者至少也有個1000或更多才行orz

10/31 16:16, 5年前 , 3F
ok的 小孩是工具
10/31 16:16, 3F

10/31 16:17, 5年前 , 4F
我4覺得如果同性伴侶可以人工生育
10/31 16:17, 4F

10/31 16:17, 5年前 , 5F
那單身者也都應該讓他們可以人工生育
10/31 16:17, 5F

10/31 16:20, 5年前 , 6F
總是要有第一批實驗資料才能知道否同婚
10/31 16:20, 6F

10/31 16:20, 5年前 , 7F
下孩童成長過程的問題,推一個
10/31 16:20, 7F
※ 編輯: enjoyfafa (140.112.61.26), 10/31/2018 16:47:50

10/31 16:58, 5年前 , 8F
資料荷蘭一堆,只是被視而不見
10/31 16:58, 8F
請問是否有相關連結?政府或論文皆可

10/31 17:20, 5年前 , 9F
那夫妻其中一方不孕也不能借精借卵,廢
10/31 17:20, 9F

10/31 17:20, 5年前 , 10F
掉人工生殖法?反正他們遺傳上也不能有
10/31 17:20, 10F

10/31 17:20, 5年前 , 11F
自己的子代?
10/31 17:20, 11F

10/31 17:21, 5年前 , 12F
如果伴侶不孕就離婚找個能生的?
10/31 17:21, 12F
不孕可以被理解成一種疾病,但同性戀不是,且選擇同性戀伴侶 更不是,二者無法相提並論 ※ 編輯: enjoyfafa (140.112.61.26), 10/31/2018 17:30:02

10/31 19:43, 5年前 , 13F
異性戀頂客族表示:恐同一直罵到我!
10/31 19:43, 13F

10/31 23:51, 5年前 , 14F
奇文共賞
10/31 23:51, 14F

11/04 12:19, 5年前 , 15F
推理性
11/04 12:19, 15F

11/04 20:50, 5年前 , 16F
而且不孕症夫妻會有一個特殊地位
11/04 20:50, 16F

11/04 20:51, 5年前 , 17F
不管在道德或政策上都更值得被幫助
11/04 20:51, 17F
文章代碼(AID): #1RsMBIEl (WomenTal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RsMBIEl (Women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