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兵多到底該不該分兵?

看板Warfare作者 (QQ)時間6年前 (2017/10/13 23:34), 6年前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7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0/11 (看更多)
※ 引述《IMPcsc (小愛愛)》之銘言: : 我有查了一下書,約米尼將軍的<戰爭藝術>,"支隊作戰"那節,有點接近你的問題,不過 : 這節主要是在討論大軍分出支隊,從事次要任務, : , : 何世同將軍的<殲滅論>,很好回答你的問題,不過篇幅太長, : , : 簡單說,分兵處外線態勢的大軍,如果有心理分離(各軍主將不合),時間,空間分離(地 : 形有地障,指管通工具不便,道路鐵路水路條件未達標)的問題, : , : 很有機會被處於內線態勢軍隊各個擊破,書中舉了很多戰例,配上理論分析,字數太多不 : 方便轉錄 其實分兵作戰能否成功 就看主將是否有良好的評估敵我態勢 基本上就我自己看各國戰史 的結論 分兵作戰的成敗 主要看下面三點: 1. 情報 : 分兵作戰能否成功 最重要的前題就是 有沒有正確捕捉到敵軍主力跟行軍意圖? 如果有 就能避免各孤軍被敵軍被內線擊破 進而能以少數精銳痛擊敵人要害之處 如糧道 大後方 或是 各路要衝 進而包圍聚殲 看過太多分兵作戰失敗的原因 就是沒有正確情報捕捉到敵軍動向 要不是判斷錯誤導致軍力分散無戰果 要不是情報不足就孤注一擲 結果被痛擊 這主要看主將的臨場判斷跟情報來源優劣 2. 指揮 : 分兵大忌之一 若是各分隊沒有良好的協調一致互相支援 即便洞悉敵軍動向 也會因為指揮不當導致遺誤戰機 或是無法擴大戰果 相對的若是各分隊協調有理甚至兼具大局觀 甚至能在一路受挫情況下 從一路游擊騷擾慢慢轉為包圍反打成功都有可能 這部分主要看各分隊帶領部將素質跟主將之間的配合默契問題 3. 部隊素質 : 這一點比較像是先天種族天賦或是後天嚴格訓練造成的 前者如蒙古游牧騎兵 極具機動力且擅長游擊騷擾 敵軍騷擾防不勝防 大軍追擊又跟不上 正面交鋒又補捉不到敵軍主力 騷擾到戰局開始崩盤也跑不掉 這也是蒙古西征過程中 很少跟敵軍正面硬碰硬 但最後又常能把敵人打到崩盤的原因 蒙古跟多數游牧民族先天就適合這樣的分兵作戰戰術 後者像是霍去病率領的漢朝騎兵精銳 在長期的長驅直入下仍能保持一定戰力 常在孤軍深入下還能出其不意出現在敵人後方給予致命打擊 他的戰功 絕大多數建立在身為游牧民族的敵人 根本不相信漢朝騎兵能有這樣的機動力跟果敢力 算是大膽出擊那類 良好的主將能夠因地制宜 依主客觀條件選擇適合的戰術 而不被單純的兵法束縛 如古代名將王翦 韓信 漢尼拔都是這種將領 而一般不得甚解的將領常會忽略這種主客觀判斷 而死守教條式的進攻防守 最後被靈活且判斷良好的敵軍翻盤也是常有的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152.13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507908895.A.E19.html ※ 編輯: zball (220.132.152.132), 10/13/2017 23:36:48

10/13 23:38, 6年前 , 1F
10/13 23:38, 1F

10/14 00:11, 6年前 , 2F
兵力多只是分兵條件,能否發揮要看其他
10/14 00:11, 2F

10/14 13:15, 6年前 , 3F
推,難得有自己的見解
10/14 13:15, 3F

10/14 13:47, 6年前 , 4F
蒙古族是分兵大師
10/14 13:47, 4F

10/14 14:24, 6年前 , 5F
所以他們才是名將啊 打仗還是很吃天份的
10/14 14:24, 5F

10/15 22:04, 6年前 , 6F
情報....當時國軍被開圖,對方怎麼分兵都能夾擊殲滅...
10/15 22:04, 6F

10/15 22:31, 6年前 , 7F
被開圖成那樣,分兵一定被個個擊破。
10/15 22:31, 7F

10/15 22:32, 6年前 , 8F
情報是所有因素最重要的。
10/15 22:32, 8F

10/15 23:38, 6年前 , 9F
其實這三點只要能做好,打仗還會打不贏嗎XD跟分兵與否就無關了
10/15 23:38, 9F
這邊雖說分兵戰術該注意的重點 但是其實嚴格說起來 一場大戰役的實施 很少只有一面主力的會戰 多是很多方面軍的會戰的結果彼此牽動最後決定勝負 說是打勝仗的準則 不如說是一場戰役本來就是多軍混戰的結果 上面三點會讓人想成為勝仗準則也不意外 事實上一場的勝仗的背後 都有很複雜的戰術戰略點可以討論 能否完美的分析其因素 才是將領/國家能否對抗/征服外敵的最後因素 舉例來說 分兵戰術真的是"兵多"才可以執行的嗎? 歷史上一堆範例告訴你 非也! 事實上 很多戰場上的勝利都是兵少的那方 靠分兵戰術擊垮/拖垮敵方的: 我舉兩個例子: 1. 兵精而分之: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遊牧民族率領的騎兵 代表範例就是蒙古軍隊 這些遊牧民族仰賴他們自身強大的機動力跟騎射水準 以及部隊多是家族緊密式的配合 屢屢靠安息人戰術讓敵人編制士氣崩盤而圍殺之 這種戰術不僅處於主動 還能減少損傷 更可以讓他們打垮兵力好幾倍於他們的敵人 整個蒙古西征就是代表作 當然 中國農業民族也能操持這種戰術 只要軍隊訓練夠跟指揮得當 一樣能使 除了前面霍去病的例子 像是春秋吳國伐楚之戰役 也是用少數精兵疲楚 最後一舉包圍殲滅楚國主力的柏舉之戰 也是以寡擊眾的經典戰役之一 2. 兵弱而分之: 這邊的戰術就不是要正面打垮敵人 而是在敵軍無論兵力跟素質都強於我軍的形勢下 靠分散主力的戰術 一方面避免我軍主力一舉被殲 一方面靠游擊騷擾讓戰役持續下去 如此一來遠道而來的龐大敵軍就容易因為補給跟士氣/水土不服疫病叢生的情況下撤軍 這種案例多到爆炸 像是中國外族對抗大一統中國的入侵戰 多是這種玩法 讓中國最後都打不下去只好撤軍/談和/納貢了事 ※ 編輯: zball (220.130.196.79), 10/16/2017 13:11:13
文章代碼(AID): #1PuDqVuP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PuDqVuP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