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春秋戰國上古史

看板Warfare作者 (翻滾吧! 老宋!)時間7年前 (2017/03/31 23:47), 7年前編輯推噓4(4011)
留言1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11 (看更多)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整篇水利錯很多,畝產也是亂寫 : 就以漳水渠為例 : 多首製引水工程——漳水渠 : :   漳水渠,又稱漳水十二渠、西門渠,建在戰國初魏國的鄴地。鄴縣轄境相 : 當於今河北臨漳縣、磁縣南部及河南省安陽縣北部。該地處於漳水由山區進入 : 平原的地帶,山區水流湍急,進入平原,流速減緩,夏秋暴雨季節,漳河排泄 : 不及,常氾濫成災。當地土豪和巫婆串通,利用洪災,興辦祭祀河神的“河伯 : 娶妻”活動,藉機橫徵暴斂。為了經營好這個東方戰略要地,魏文侯二十五年 : (公元前421年)任西門豹為鄴縣令。西門豹以解除漳水危害為己任,他破除 : 迷信,嚴懲害民的鄉官巫婆,解除了治水的阻力,發動民眾興修漳河水利, : “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 ,創建了著名的漳水十二渠。此渠是 : 我國古代明確見於記載的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 : :   一百餘年後,因渠道年久失修,失去灌溉效益。魏襄王(公元前318一公元 : 前296年)任史起為鄴令,“引漳水溉鄴”,重修了漳水渠。故左思《魏都賦》 : 稱:“西門溉其前,史起灌其後。”史起引漳水著重於淤灌改良鹽鹼地。 : 之後,漳水渠一直運行良好,直到漢代元帝時褚少孫補作《史記·滑稽列傳》 : 時仍說:“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給足富。” : :   漳水渠能夠發揮長期的效益,這與工程技術的卓越有很大的關係。 : :   首先,漳水渠渠首位置選擇合理。漳水渠渠首工程位於鄴城西18里至38里的 : 河段上。東晉陸攔《鄴中記》稱:天井堰引鄴西漳水,“十八里中細流東注鄴城 : 南,20里中作二十堰(應為十二堰)”。天井堰是漳水渠的重建工程,鄴西18里 : 為末一堰,上溯20里為有堰段,約在今豐樂鎮至三戶津之間。該段位於漳河出山 : 處,岸基堅硬,河床穩定。渠道引水口設置於此,工程可以穩固。渠首又處於漳 : 河沖積扇的頂上部,可控制較大的灌溉面積,利於自流引灌。 : :   第二,採用分段築壩,多渠口取水的渠首結構。 《水經註·濁漳水》記載: : “昔魏文侯以西門豹為鄴令也,引漳水以溉鄴,民賴其用。其後至魏襄王,以史 : 起為鄴令,又堰漳水以灌鄴田,咸成沃壤,百姓歌之。魏武王(曹操)又竭漳水, : 回流東注,號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磴,磴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 : 為十二流,皆懸水門。”陸氏《鄴中記》雲:“水所溉之處名曰晏陂澤。故左思 : 之賦魏都也,謂'磴流十二,同源異口'者也。”天井堰是漳水渠的複修工程,是 : 按西門渠的遺跡修建的,因此從天井堰的渠首工程結構可推知初建時的狀況。 : : “磴流十二”中的“磴”,唐李周翰注左思《魏都賦》說:“磴,級次,洩水之 : 處,言有十二也。”所以“磴”是梯級,此處指橫欄漳河的低溢流堰。 20里中共 : 修了12個堰,每磴相距300步。溢流堰的作用:一是壅高漳河水位,便於引水。該 : 處河床縱比降大,水流湍急,只有築壩才能滿足渠道引水的水深要求,保證渠道 : 自流進水。二是堰上過水,洩流防洪。雨水季節,漳河洪水從堰上洩流,能保證 : 渠道安全;平常時期,則引水灌溉。 : :   12座堰可能皆是堆石堰,材料是用塊石壘砌而成。如果設堰高為2米,邊坡1: : 15,則底寬為60米,堰長500米計算,l2座堰用石近四十萬方。加上立水門,開渠 : 道,工程量不算小。故褚少孫補《史記》卷一二六《滑稽列傳》稱:“當其時民 : 治渠少煩苦,不欲也。”《呂氏春秋·樂成》謂:“鄴民大怨,欲藉史起。”可 : 見因工程量大,興修水利工程的確不易。 : : “同源異口”,“一源分為十二流,皆懸水門”,即指水源為一個,即漳水,而 : 設有12個渠口,12條引水渠,各渠口設有進水閘。渠口和進水閘設在溢流堰的南 : 端上游。進水閘的設置利於控制引水量的多少,洪水期間可關閉閘門,將過多的 : 洪水擋於渠外。 12條引水渠最後匯總為一條總幹渠。 : :   多首製引水是漳水渠工程的最大特點,這是適應當地地勢、水情因地制宜的 : 一種創造。為什麼修12道堰呢?因為此處漳河坡陡流急,洪水流量大。據現代測 : 量,這段漳河縱比降約在百分之一到二百分之一之間,五十年一遇的流量可達 : 7000立方米/秒。如果集中修築一座大壩,壩高易沖毀,技術的難度在當時不能 : 克服,而分段修築12座堰,就較易施工和維護。又多道低堰利於削減水能,一道 : 道堰猶如消力坎,能減少水流對河床的沖刷。 : :   興修12條引水渠的好處現分析有以下幾點:一是引水渠與溢流堰相配合,利 : 於引水。二是可以根據灌區用水量的需要,多開或少開水門,對水量進行調節。 : 三是河流因淤積變化,主溜會產生擺動遷徙,使渠口引水發生困難,而多首製在 : 某一渠口引不進水時,可採用其他渠口引水。四是漳水是含沙量多的河流,引水 : 渠道易於淤積,需要經常清淤。多條引水渠可輪流疏浚淤泥,不會影響灌區用水。 : 正由於漳水渠多首製引水有多方面的便利和好處,所以渠首佈置結構一直無大的 : 改動。到西漢初,因“十二渠經絕馳道”,官吏認為主幹道路通過渠道,所修橋 : 樑太多又相近,欲並合三渠為一渠,即並成四渠建四橋,遭到當地老百姓的反對, : “以為西門君所為也,賢君之法式不可更也”,終於維持原狀。直至曹魏時的天 : 井堰渠首仍是維持12道溢流堰,12個引水口,12條引水渠的佈置結構,當時的工 : 程是對西門渠的修復。這說明西門豹主持興建的漳水渠設計佈置合乎科學原理。 : 西門渠開創了引多沙河灌溉的先例,妥善地解決了灌溉與洩洪、引灌與清淤、淤 : 灌與鹽鹼化改良等問題。我國北方含沙量多的河流較多,漳水渠的工程設計對後 : 世利用多沙河流影響深遠。 : 《中國古代灌溉工程技術史》,張芳(2009) : 重點開渠是為改善鹽鹼地,所以採行淤灌,一畝產能約在4石左右,10石的已經算上好 : 田畝了,而不是如他所講是平均產10石 : 至於秦那段更是亂寫,不管北上或南下是有水運可達的 : 就算沒有水運也會先以水運運到集結點,再從集結點傳輸出去 : 南下的可參照〈北京大學藏秦水陸里程簡冊初步研究〉 : 北上的可參照羽陽宮相關的考古研究 漳水12渠畝產10石 大陸現在資料一大堆 歹勢喔 至於秦亂寫甚麼? 黃河中游水運你搞不搞得清楚啊 你告訴我送到河套用什摩水運 戰國秦初黃河的皮囊船 運多少東西 怎麼運? 你以為是2010 有汽船啊 喔 我忘了大陸現在鐵路好發達的。 而且我的重點在南方是熱帶病殺死士卒 北方才是轉運負擔拖垮國政 這是戰史版 還人家版面主題 ------ 回頭補充一下 黃河中游晉陝峽谷水流速可以到5公尺/秒 這種流速 在近代前一直是黃河中游逆流水運的威脅 如果連這點都搞不清楚 卻來對我指指點點 我無話可說 人家嘔心瀝血的論文與考古 請搞清楚人家的確實意義 拿著養由基善射 與楚墓特殊弓弩 來挑戰秦弓弩負載最多 韓弓弩最遠的通說 我無話可說 更誇張地是 負載是制度...你他X的因為單純箭矢量制度吃鱉那麼多次後還不會改啊 你當5國軍官都白癡啊。就跟步兵標準個人攜彈量150發 你要跟我說制度? 他X的就超過150發不好裝啊 輕機槍攜行兩千發 媽的真打起來生死關頭 誰不希望人攜300發 機搶10000發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119.17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0975279.A.422.html

03/31 23:50, , 1F
別生氣 換個角度想 引出幾篇專業文章討論不也挺好 大家口
03/31 23:50, 1F

03/31 23:50, , 2F
氣好一點交流知識 我路人看的滿爽的
03/31 23:50, 2F
※ 編輯: Fed (61.227.119.170), 04/01/2017 00:27:10

04/01 00:28, , 3F
OK的,愚人節這裡變成歷史版(誤
04/01 00:28, 3F
直接回下面文 馳道送快遞跟送大軍的糧可以比嗎 從寶雞到黃河上游有多難走? 黃河上游水量也不足以供糧船好嗎 一句馳道到集結點 你以為打三國志嗎 送糧沒什損失 地形有起伏 牛馬騾更耗力 河套南邊是沙漠帶又缺草水 馬運東西不只運糧 還要運自己的草和車伕的水 從寶雞到河套 秦代能剩1/3就偷笑了 秦征南越 數十萬能征慣戰的士卒死難 章邯日後竟被迫發囚徒為兵 你跟我說沒關係......... 我不會再回應某人任何挑戰 你高興就好 但不是引經據典多就好嗎 引一大堆 問題是原作者的本意是否適用 甚至原作者有無不當 擴大解釋? 地理條件是否符合? 算了 你高興就好 ※ 編輯: Fed (61.227.119.170), 04/01/2017 00:48:29

04/01 01:22, , 4F
討論很好啊 不服對方說法也可以說明自己引述的資料
04/01 01:22, 4F

04/01 01:22, , 5F
駁斥 何必多回氣話
04/01 01:22, 5F

04/01 03:50, , 6F
雖然是戰史版,但其實軍事跟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啊,再怎麼會打
04/01 03:50, 6F

04/01 03:50, , 7F
仗也仍需要經濟為其後盾,否則就是流寇之流了吧,所以我是覺
04/01 03:50, 7F

04/01 03:50, , 8F
得不必如此避諱談經濟啦
04/01 03:50, 8F

04/02 02:21, , 9F
《史記.河渠書》:"渠就,用注填閼之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
04/02 02:21, 9F

04/02 02:21, , 10F
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彊,卒并
04/02 02:21, 10F

04/02 02:24, , 11F
諸侯,因命曰鄭國渠"...1鍾=6斛4斗=6.4石 我查的有錯請指正
04/02 02:24, 11F

04/02 02:33, , 12F
旁邊魏國情況是這樣..《漢書.食貨志上》:"是時,李悝為魏
04/02 02:33, 12F

04/02 02:33, , 13F
文侯作盡地力之教...(中略)...今一夫挾五口,治田百畝,歲
04/02 02:33, 13F

04/02 02:34, , 14F
收畝一石半,為粟百五十石..."
04/02 02:34, 14F

04/02 19:38, , 15F
古有大石小石 一畝10石是小石
04/02 19:38, 15F
文章代碼(AID): #1OtdelGY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tdelGY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