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關於日本的疑問

看板Warfare作者 (新電視)時間10年前 (2013/12/27 01:27), 編輯推噓6(6017)
留言23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9 (看更多)
※ 引述《KoujikiOuji (古事記王子)》之銘言: : ※ 引述《NewTV (新電視)》之銘言: : 對,可以說從19世紀以來根本沒有農業現代化。而且因為沒有現代化造成許多連 : 鎖反應。 : 沒有現代化的基本原因是人口過剩,農地不夠,農地不夠的結果是極高的地租, : 而極高的地租就意謂著土地太值錢,有了土地賺錢又太容易,地主根本沒有改良農業 : 的動機。 : 地租過高的第二個結果是靠土地賺錢太容易,有錢人也不會把錢投資在工業上, : 因此明治時期日本政府發展工業的典型辦法,是國家投資設廠,建廠後再以極低極廉 : 價格轉移個「金融業」、「資本家」。 : 發展工業奪回國內市場,以及發展軍備、重工業抵禦外侮,又要更多的政府投資 : ;除去金融改革,就只能加重稅收。而金融改革,諸如稅金不收實物,改收貨幣,等 : 於是藉由市場機制進一步加重農民的負擔。明治時期的日本農民承受著地主、政府稅 : 務、金融體系的三層剝削。 謝謝大大的解釋 不過還是有些問題不太懂 1. 如果沒有農業現代化 為什麼日治時期臺灣的農業可以發展得很快 反壓日本?   如果有 像蓬萊米這種品種改良日本本土應該也適用 還是說是嘉南大圳的功勞@ @ 2. 看下來很多人都說臺灣的農民當時過的比日本過很好 這是為什麼呢? 臺灣的農民應該也承受承受著地主(或製糖會社)、政府稅務、金融體系的三層剝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221.239

12/27 01:38, , 1F
台灣有氣候的優勢
12/27 01:38, 1F

12/27 02:04, , 2F
稻米三收這點就完敗了 台灣冬耕前陣子才開始 會下雪結
12/27 02:04, 2F

12/27 02:05, , 3F
霜的地方根本不用想...
12/27 02:05, 3F

12/27 02:12, , 4F
同一塊地產量是人家三倍 人口密度還比較低
12/27 02:12, 4F

12/27 02:13, , 5F
這種不算過得爽 什麼才叫做過得爽?
12/27 02:13, 5F

12/27 02:17, , 6F
雖然也有受到剝削,但是產能遠高於日本,台灣亞熱帶地區糧
12/27 02:17, 6F

12/27 02:18, , 7F
產量太高.今天的泰國和越南也靠天候因素近乎壟斷全球稻米
12/27 02:18, 7F

12/27 02:18, , 8F
出口.
12/27 02:18, 8F

12/27 02:19, , 9F
不過我好奇當時的韓國農民過的怎樣就是了
12/27 02:19, 9F

12/27 02:27, , 10F
原po的問題建議去找矢內原忠雄的書來看,會解答一些
12/27 02:27, 10F

12/27 03:04, , 11F
日本本土在工業化的死線上拼命
12/27 03:04, 11F

12/27 03:06, , 12F
然後臺灣在當時的帝國藍圖中只要當好熱帶農莊
12/27 03:06, 12F

12/27 03:07, , 13F
於是只要米國人的炸彈和魚雷還沒開始絞殺經濟
12/27 03:07, 13F

12/27 03:08, , 14F
臺灣生活水準的離散值在帝國光輝下就比本土小了
12/27 03:08, 14F

12/27 03:20, , 15F
美國人轟炸也是炸工廠 誰跟你炸稻田?
12/27 03:20, 15F

12/27 03:21, , 16F
一直到國民政府來台灣前 台灣的小佃農生活都是穩定的啦
12/27 03:21, 16F

12/27 09:41, , 17F
因為台灣改革比在日本容易多了~因為同樣暴動
12/27 09:41, 17F

12/27 09:41, , 18F
暴民是日本人或台灣人就是不一樣
12/27 09:41, 18F

12/27 12:57, , 19F
米國人不炸田.他炸種田賺錢不能少的肥料工廠跟交通系統
12/27 12:57, 19F

12/27 13:00, , 20F
臺灣的農業經濟在1944年開始明顯受創.1945年仆街
12/27 13:00, 20F

12/27 13:01, , 21F
此等豐功偉業就是鬼畜米利堅的炸彈和魚雷造成的
12/27 13:01, 21F

12/27 15:03, , 22F
請問你世紀帝國是先抄田還是抄城鎮中心?
12/27 15:03, 22F

12/27 19:31, , 23F
然後讓皇國陸軍拼命半才消耗年輕農民生命,有田沒人種
12/27 19:31, 23F
文章代碼(AID): #1Il6RarP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l6RarP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