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古代打仗擁有制高點的是否贏面較大?

看板Warfare作者 (不會叫的貓)時間10年前 (2013/08/26 21:50),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9 (看更多)
更正一點,"番"是清朝時期對原住民的稱呼,"蕃"才是日治時期的用語(前文錯誤已修正) : 推 reinherd:推一個,學到很多有趣的歷史,能否補充當時日本的砲台經營 08/26 00:17 : → reinherd:因為我理解的砲台都是港口防禦工事.對於"理番"砲台不了解 08/26 00:17 : 推 gn01223489:日本人表示:拉荷阿雷開圖拉,每次要抓人就跑了! 08/26 01:00 : 推 JosephChen: 08/26 01:27 : → BillHuang:迫砲? 08/26 02:27 : 推 yoshiki0708:這些理蕃砲台多為山砲..位置夠高,所以瞄準直射... 08/26 11:11 : → yoshiki0708:比較少用曲射砲(迫砲)... 08/26 11:11 : 推 slcgboy:對只有直線火槍的原住民來說 曲線迫砲已經是另外一個次圓 08/26 12:43 : 推 castlewind:流轉家族裡面有提到 在霧社的駐在所也是有山砲的 08/26 14:17 : → castlewind:所以鄰近的駐在所聽到有炮聲的時候 就表示可能出事了 08/26 14:17 綜合網路與手頭資料 前文提到日治時期興建的"理蕃砲台"地點上是建於目標地區的山頂或凸稜等制 高點以發揮火炮射程,不過與其說是砲台不如說是含有砲陣地的駐在所,畢 竟鎮壓對象是原住民,不用擔心遭到敵軍砲擊,所以防禦工事也以反人員為主 、四週有石砌駁坎、削尖木樁及刺絲等,以防止遭原住民滲透。 武裝部分則是以山砲、速射砲或舊式大砲,每隔一段時間試射一次,以達制壓 蕃社的目的,若是日警上山執行鎮壓行動,也會攜帶山砲以增強砲台火力(如 托西佑社事件時日方即攜帶4門山砲),其中較為人所知的就是俄製三吋速射砲 ,該砲為旋膛砲,24條右旋陽膛線,砲身長約為28倍徑,後膛裝填,螺旋紋砲 栓,由倍徑值推定為加農砲,據日警後人敘述是日俄戰爭的戰利品,全台保存 最完好(缺乏人為破壞)的砲身是位於華巴諾砲台,該砲台也是八通關越嶺道全 線唯一現存的日警駐在所,砲身上刻有俄文-聖彼得堡歐布克霍夫斯基兵工廠 鑄,另一座位於霧鹿(台東縣海端鄉),不過俄製砲彈數量較少,所以應該是威 嚇大於實質功效,其餘山砲的資料則有待查證。 由於砲台是日人鎮壓原住民的象徵,光復後,建築大都遭到破壞、炮身也遭推 落山谷,所以現在的炮台大都只剩下遺址。 建築工法上屬例外者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李棟山砲台,當時因應理蕃總督佐久間 佐馬太的五年理蕃計畫,日方開始對大嵙崁後山蕃與馬里闊灣蕃(均為泰雅族, 約位於今新竹縣尖石鄉、桃園縣復興鄉)實施軍事鎮壓,雙方在李棟山展開激 烈攻防,因此該處的防禦相當嚴謹,砲台平面呈四角形,東西兩側各設稜堡一 座,門外設照壁一座,稜堡及四壁均有射口,西北壁根設有儲水槽,壁體下層 為鐵絲混凝土夾土壁,並有扶壁柱,上層則為砌磚壁,是相當要塞化的砲台。 -- 我要睡覺 ▲ ㄟ( ̄▽ ̄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1.157.52

08/26 22:11, , 1F
08/26 22:11, 1F
※ 編輯: KK2001 來自: 111.241.157.52 (08/26 22:29)

08/26 22:34, , 2F
沒想過自己這麼不瞭解台灣XD
08/26 22:34, 2F

08/26 23:18, , 3F
日本在這些砲台放了很多甲午戰爭時代的舊砲
08/26 23:18, 3F

08/26 23:18, , 4F
還把村田銃拿給合作的原住民用...
08/26 23:18, 4F

08/27 12:17, , 5F
有重溫八二千米一四五米一書的感覺 :p
08/27 12:17, 5F
文章代碼(AID): #1I6rqlTP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9 篇):
文章代碼(AID): #1I6rqlTP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