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問個關於噴火與野馬戰機的問題

看板Warfare作者 (本槍價值參仟伍佰元整...)時間16年前 (2008/07/30 23: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45 (看更多)
※ 引述《dashanew (dasha)》之銘言: : 標題: Re: [問題] 問個關於噴火與野馬戰機的問題 : 時間: Wed Jul 30 10:27:03 2008 : : ※ 引述《cobrachen (mustang)》之銘言: : : : 推 kingstong:美軍於二次大戰之後就精於對雷達的研究,現在美軍的F-22 07/29 12:30 : : : → kingstong:上裝的雷達就能探索到地面的戰鬥單位,在戰機上裝雷達成 07/29 12:32 : : : → kingstong:了共識也說的通吧?差的只是研究出小型精良雷達的時間罷 07/29 12:35 : : : → kingstong:了 07/29 12:35 : : 這個中間需要經過的步驟太多了。要到越戰後期的F-4才有起碼的所謂俯視的功能, : F-4J/AWG-10,而且那還只是飛行物,地面的話在1990年代以前那個出來 : 的圖都是要受過訓的才能談看不看得懂,更不要說辨識比較小的車輛之類目 : 標了,800mm砲都分不出來的...... 說到F-4J的AWG-10系統,就想到20年前全防31期討論單座與雙座艦載戰鬥機的文章中,有 一組照片比較AWG-10與F/A-18A的AN/APG-65的對空與對地模式的精確度差距。其中照片左 側應該是AWG-10的雷達顯示器,右側應為AN/APG-65。當年我看到AWG-10空對空模式的第一 眼印象是:怎麼一片霧茫茫,什麼都分不出來......=.=。至於AN/APG-65的空對空模式, 當時年紀小,看不懂上面圈圈點點的符號~XD。但長大之後,多看了一些跟F/A-18雷達模 式與多功能顯示器有關的資料後,總算明白AN/APG-65雷達顯示器那些符號的意義。另外, 兩具雷達的空對地模式中所呈現的地貌景象雖然都差不多,但很明顯的AN/APG-65的解析 度較佳,在地貌繪圖模式時的放大比例較高。雖然如此,從空對空模式顯示的不同,仍可 看出不同世代的空用雷達的技術差異。 再進一步說AWG-10的俯視能力問題,其實以1960年代晚期的技術水準,AWG-10射控系統算 是非常先進的。AWG-10系統的AN/APG-59雷達一開始就有高低兩種PRF設定,其中在脈衝都 卜勒模式(PD)進行空對空搜索時,就是以高PRF值以提高地面雜波的濾除能力。另外,為 了避免高PRF值伴隨而生的測距不確定性,AN/APG-59在空對空功能時,還可以使用接近速 率模式(VI),這個模式是以1,000pps的低PRF值對空中目標進行掃瞄。理論上這樣的設計 可以彌補高、低PRF值不同特性對偵測或追蹤空中目標時產生的影響,以強化其性能。而空 對地模式方面,AN/APG-59主要有空對地偵測、雷達地貌繪圖、地貌清除三種子模式。其中 雷達地貌繪圖模式是以單脈衝方式進行對地掃瞄,在200mile的最大空對地搜索距離時,其 PRF值可降到300pps的程度。 但AWG-10系統號稱採用了這些技術,但他的俯視能力還是相當有限。在這裡提供一個越戰 時期的例子,1972年8月10日,薩拉托加(CV-60)號航艦所屬VF-103中隊的F-4J在夜間攔 截任務中,擊墜一架MiG-21的情形。當時VF-103與VF-31各派出一架F-4J前往海防東南海 岸攔截一架MiG-21PFMA,時間為日落之後,開始接戰時F-4J的飛行高度是15,000ft。由於 MiG-21的高度僅有8,000ft,最初F-4J並沒有偵測到敵機,是透過雷達戰管(原書沒指明是 預警機還是雷達哨戒艦)的指示展開攔截。當雙方距離進入12nm之後,戰管建議在F-4J雷 達發現敵機之前不要進入北越陸地,因此兩架F-4J先以相隔5nm的距離,保持在北越海岸5 nm以外的位置持續進行雷達偵測。不久VF-103的F-4J在其西南方12nm處發現MiG-21由南向 北飛行,這架F-4J迅速開AB、加速至650kt,繞至MiG-21六點鐘方向,同時下降至比MiG-21 飛行高度更低的3,500ft進入北越陸地,利用文市北方的山區地形作為掩護,使MiG-21或是 北越CGI無法發現F-4J的蹤跡。等到距離只剩6、7nm時,F-4J拋棄副油箱與空的三重可拋棄 式掛架(TER),並再次加速至750kt左右,然後以高速接近MiG-21後下方2nm之內,連續發 射2枚麻雀,將這架魚床變成北越海灘上空的夏夜焰火...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即使是採用號稱高PRF、具有俯視能力的AWG-10系統,實戰中的F- 4J在偵測內陸低空飛行的小型目標時,有效距離仍不能超過15nm,其實如果是在白天的話 ,已經在目視範圍內了。也因為如此,F-4J飛行員寧可飛到比MiG-21低的空層,利用AN/AP G-59雷達仰視(也就是前半球)的優勢,對MiG-21發動高速掠襲。從這裡也可以瞭解,當 年全防那組照片正反應出早期空用雷達在處理地面雜訊方面仍有不足之處,不只如大俠前 輩所說,雷達螢幕顯示的地面資訊要受過訓才看得出來,就算是空對空模式,到處都是雜 點,還真要有專業訓練的RIO才分得出哪些是雜波哪些是目標...相對的,從AN/APG-65的雷 達顯示器相對清晰的畫面,同時也反應出1980年代服役的AN/APG-65等雷達系統,在訊號處 理能力與目標解析能力的顯著改進。 -- 土兵:42一把要3500 好貴喔... 班長:笨兵!貴三洨! 地上隨便撿一把就有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37.186.130 ※ 編輯: SIG552 來自: 124.37.186.130 (07/30 23:01) ※ 編輯: SIG552 來自: 124.37.186.130 (07/30 23:18) ※ 編輯: SIG552 來自: 124.37.186.130 (07/30 23:31) ※ 編輯: SIG552 來自: 124.37.186.130 (07/31 00:09) ※ 編輯: SIG552 來自: 124.37.186.130 (08/01 00:18)
文章代碼(AID): #18a88Rc4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3 之 45 篇):
文章代碼(AID): #18a88Rc4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