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史達林格勒

看板Warfare作者 (V FOR VENDETTA)時間16年前 (2008/05/16 14:47), 編輯推噓11(1108)
留言1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38 (看更多)
※ 引述《poety (溶在咖啡裡的糖粉)》之銘言: : ※ 引述《lwo005 (Erich von Manstein)》之銘言: : : 儘管後世有許多評論家都認為希特勒過度分散兵力追逐太多目標 : : 但是如果我們試著站在當時當地的立場來思考 : : 其實也不難理解希特勒的決定有他的考量 : : 我不覺得就這次事件說他腦殘是公平的 : : 畢竟站在他的位置上不能只做軍事考量 : 你這樣講是比較中肯的評斷。 : 關於東線戰役的目標規劃就連當時參戰的德國人也覺得混亂。照曼斯坦的敘述 : ,希特勒基於政治與經濟因素而將列寧格勒(政治性目標)、烏克蘭地區(經濟性目 : 標)兩處列為主要目標。反之陸軍總部(OKH)則站在軍事上希望尋求殲滅俄軍主力, : 而最可能碰上俄軍主力進行決戰之處就在於莫斯科。由以上可知,希特勒心中的主 : 攻力量是南、北兩支集團軍,OKH心想的主攻力量則為中央集團軍。古德林的說法 : 印證當時德軍對作戰目標不明確此一情況。北中南三線哪支才是主攻在一開始時並 : 未指明,作戰指示是三支集團軍互相協同包抄殲敵,先求突破俄軍前線、擴大戰果 : 。直到1941.8.4開會時,希特勒才就戰事的未來方向召集將領開會磋商;並說就當 : 時戰況來看南面的成效較佳,所以他希望中央集團軍協助南面集團軍攻下基輔,以 : 利進攻烏克蘭云云。不過在7月時希特勒就已下令禁止攻擊莫斯科,即可見出一些 : 端倪。 講這麼多簡單的來講就是OKH尋求的是中央突破 希特勒希望尋求兩翼決戰 這種想法有些問題 以當時的地理環境還有兵力 兩翼作戰根本不實際 還有攻擊烏克蘭不是什麼協助性攻擊 這還是希特勒的想法 "烏克蘭是米倉"這是經濟上因素 : 姑不論前述德軍高層的心理想法,其實從中央集團軍的作戰任務與行動中,同 : 樣可察知中央集團軍偏輔攻性質。譬如古德林稱他那個裝甲兵團收到的暗示性訓令 : ,就是當完成第一期任務(斯摩稜斯克一線)後即該準備北旋協助北面集團軍攻下列 : 寧格勒與波羅的海灣岸。而之後作戰重心移到南面,他的兵團又奉派往南參與基輔 : 會戰。 : 不過如果因為希特勒心屬南面攻勢,於是將史達林格勒悲劇歸罪於他那亦不太 : 公平。首先是當作戰目標不明的第一期過了之後,希特勒所希望的主攻勢就確定在 : 南面,所以無法歸罪他追求過多目標導致失敗。若要反省第一期時那種三線進攻犯 : 了分散的錯,那除希特勒外,OKW(最高統帥部)、OKH(陸軍總司令部)以及陸軍參謀 : 本部這些高層決策單位也都有責任不是。 OKW的責任不就是希特勒的責任? 這些是寵臣集團難道不知道嗎? OKH的責任早就已經說明他在馮布勞齊區時代已經淪為幕僚執行機關 沒有自己的意見 後任的哈爾德與柴茲勒會好點 但是仍壓不倒希特勒 簡單來說希特勒不想聽幕僚的意見還是他自己的問題 不是沒有幕僚可以諮詢 : 其次,選擇南線作為主攻具有複合性的好處。東線攻勢在1941年冬頓挫很大部 : 分的原因是後勤給養出無法迅速送抵前線,由於東線路況差、德軌與俄軌無法相容 : 、德軍高層對戰況過於樂觀而未預謀生產冬季作戰物資等等,導致前線部隊在迅速 : 推進後陷入後繼無力情況。為了改善基本給養的問題,於是將南線作為主目標似乎 : 是很合理的選擇;攻下後可當成征俄的跳板,由那提供糧食、油料、生產裝甲車輛 : 與彈藥。南線的重要性雖則曼斯坦曾批評過一些地方,如頓內次的煤對德國無益, : 但他仍不否認南線之於德俄兩軍,仍是個政治(對中亞與東歐各國的影響力)、經濟 : (工農資源)、軍事(進攻跳板)皆具的必爭之地。相對於南線,中部的莫斯科與北部 : 的列寧格勒的必爭性就較不高。另外古德林卻持相反意見。他認為莫斯科是蘇聯一 : 個重要的政治標的,在那尋求與俄軍決戰獲得決定性勝利的機會較大。同時莫斯科 : 亦是交通要衝且具部份工業力,有軍事經濟的吸引力,拿下後還可阻斷俄軍的南北 : 內線機動運送。不過就算真的當初德軍主攻莫斯科,也無法保證日後不會發生如史 : 達林格勒圍城的慘事。所以史達林格勒之敗不能證明南線主攻這個選擇是錯,且需 : 回到軍事層面,由戰術面評斷進攻史達林格勒的行為是不是有問題。 給養的問題仍然是希特勒的問題 他控制這些東西 去怪前線將領根本沒用 希特勒跟那群寵臣認為根本不用打冬季戰爭的打算才是大問題 樂觀也是他們在樂觀 也才是為什麼前面單位缺乏冬季裝備的緣故 等到想到的時候卻因為冬將軍 與俄國鐵路運輸問題阻礙了 還有俄軌跟德軌沒法相容是眾所皆知的事情何以見得南線就沒有鐵路運輸問題? 攻打史達林格勒沒有錯 希特勒的戰爭經濟論也沒有錯 也沒有人說這些錯 錯的是執行方法步驟 今天俄軍主力沒有消滅 你怎麼佔領高加索 佔領了那裡是最前線你怎麼確保產物可以運回德國所用? 真正在供給德軍石油的還是遠在千里的羅馬尼亞 戰爭經濟論的想法一點都沒有問題 可是你要做到這一點你也要放手讓將領去規劃 不是你強迫把軍隊留在一地就解決事情 要拿下史達林格勒也不是問題 很多人以為這裡只是純粹史達林的名字而去的地方 或許希特勒是這麼想 但是基本上史達林格勒是俄國南部重要城市 要拿下這裡也不是問題 可是既然要拿下這裡應該一路直接殺過去 幹麻要跑去高加索閑晃 把攻擊箭頭都磨耗掉了 然後反轉要去史達林格勒? 這就是希特勒的老問題 他永遠不知道他要追求的目標需要多少兵力 他本身不是一個稱職的將領他卻偏偏要抓權抓的死死的 : 其三,拿下南俄到高加所等地可以消減蘇俄軍事持續力。這點跟上一點是一體 : 兩面,既然南線具有複合利益,那一定會發生敵消我長狀況。對於這個情況曼斯坦 : 是持保留態度,他認為在德軍佔領頓內次一地後俄軍仍能生產大量的戰車與彈藥, : 同時他藉由觀察俄軍砲兵的恢復狀況,認為"敵消"是有但打擊不大。對於這個問題 : 我則認為尚須考慮英美對俄的軍事援助。在日本不對蘇俄宣戰而蘇聯國廣幅大、德 : 軍無力封鎖蘇俄,在無法速戰速決的情況下與其說是希特勒禁止撤退導致史達林格 : 勒失敗、或說希特勒追求太多目標導致征俄失利,那還不如說希特勒對蘇俄宣戰這 : 個決定本身就是個錯誤。而這就牽涉到更高層次的整體大戰略的問題,故一部份德 : 國將領像隆美爾、古德林等人就認為,與其對蘇俄宣戰還不如即早投入、重視地中 : 海戰場,控制北非進而進入中東來壓迫英國。至於曼斯坦,他是認為地中海戰場不 : 是很重要,就算拿下了要說能對英國造成多大壓力很受質疑。總之這種大陸派與地 : 中海派的大戰略爭執難以憑斷何者較正確,無法印證而且也離討論主題太遠。 戰爭經濟論要發生效用要很長一段時間 基本上這麼長久的一段時間俄軍不可能不反擊 所以德軍還是要尋求與俄軍主力決戰 那既然這樣OKH的方案是最好的 在莫斯科直接突破尋求俄軍主力決戰 這裡不但是蘇聯的首都 更是最大的交通網中心 佔領這裡所有的俄軍協調將會被切成兩半 而這裡也符合孫子兵法中所說的"攻其所必救也" 反而可以做到尋求速戰速決 德軍更可以預測來年的會戰地點 及早做戰場部署 至於援助問題 蘇聯國力下滑最嚴重的時刻在史達林格勒左右也就是1942 1942如果德軍早早選擇莫斯科再一戰 外國援助還沒發揮效用前 蘇聯已經完蛋 希特勒宣戰錯這也是他個人搞的 就是他一個人還沒結束對另外一個敵人的戰爭 就自己開闢兩面敵人 至於要及早結束對英國的戰爭 "海獅作戰"是個比較好的方案 但除了他把船拿去挪威砸爛了 他自己對於消滅英國的決心也不夠 要打倒英國沒有什麼比直接登陸英國更快速 地中海戰場根本無關英國死活 只要德國海軍沒法壓制英國海軍 相反的海獅作戰在短距離衝刺下讓德國海軍護衛硬幹 或許會更好 隆美爾自己也認為如果要打倒英國要選海獅作戰還是地中海 他當然也會先挑海獅作戰 : 經前面幾點論述,可知討論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最終失敗是立基在不質疑是否 : 該發動"征俄之役"此前提上。而在經過初期進軍後,希特勒個人將南面作戰視為整 : 個東線作戰的主要目標,所以在大戰略上他並未犯追求多目標的問題;而是在軍事 : 行動上犯了這樣的毛病,在戰術上使用了不足的軍力去執行過多的軍事行動。因此 : 導致失敗的原因個人認為是「先是過於投入對史達林格勒的征服,爾後俄軍反攻時 : 德軍又未能及早脫離危險的被包圍態勢」。希特勒禁止突圍撤退的命令須負部分的 : 責任,而剩下部分責任則須由OKW、OKH、空軍總部、六軍團司令負責。具指揮權力 : 的希特勒和OKW、OKH的人員,讓當時主攻史達林格勒的B集團軍主力部隊過於集中 : 在城內與城周圍區域,北翼只留下一些軸心國部隊防守,而俄軍的包圍攻勢最成功 : 的地方就是在北翼。而南翼的A集團軍因負責攻略高加索,故也無足夠力量擔負防 : 禦B集團軍南翼的任務。 這裡種種就呼應了我上面所說的追求過多的目標 然後兵力不敷使用 至於提到空軍的責任 基本上也是希特勒的問題 這也是希特勒在管的 : 在先天上作了個極危險的佈署,而在進攻史達林格勒時又過於投入,其傷亡被 : 後人稱為血肉磨坊。所以當六軍團屢次進攻而頓挫甚至進行休整後,保盧斯卻未對 : 他所轄部隊的這種情況進行提防(或是他有提防卻不敢對高層大力反應),導致後來 : 油料彈藥存量不足遇突圍都有點不可能,這保盧斯對於史達林格勒的失敗至少該負 : 1/3的責任。一味想拿戰功而驅使部下硬攻,卻不為部隊的存保做足夠設想,那這 : 種指揮官絕對是不及格。被圍後空軍總部無法確切預估空投的能力加上戈林過度吹 : 噓,導致被圍守軍無法獲得口頭上允諾的空投量,故空軍總部的人員也得負上1/3 : 的責任。所以結論是史達林格勒的失敗不能全歸到希特勒頭上,憑希特勒一人不可 : 能造就這麼大的軍事失敗;真要歸咎那以希特勒為首的最高統帥部以及空總、陸總 : 甚至參謀本部這些領導階層都同樣有責任,當然還得加上一個不夠武斷的軍團司令 : 。 這些都是牽拖 包路斯一個前線將領為什麼要為補給問題負上責任 那後勤人員在幹麻? 難不成你還真厲害能夠預測會被包圍 如果真的那麼厲害 幹麻還要被包圍 將領白目也要有個限度 更何況在進到史達林格勒之前 六軍團在前一場會戰並沒有大規模殲滅敵軍 敵人主力沒有受傷 外加上敵軍在反攻之前的動員種種 六軍團都已經向上呈報了 六軍團一味的坑陷在史達林格勒 希特勒跟他的寵臣戈林最該死 希特勒聽信他的保證 結果聯手害死六軍團 包路斯是沒有那麼強勢決斷 但他替部下的生命思考也沒錯 沒有油料要逃亡是真的不容易 另外加上他也聽信了空軍的保證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 其實包路斯早在 11/23 11/24剛被合圍的時候 早就要逃亡了 那時候要突圍的成功機率最大 是戈林的保證讓他們坑陷在那 六軍團的命運可使完完全全說是希特勒還有他的寵臣"傑作" : 最後略為談談史達林格勒的軍事失敗對於德軍東線的影響,就曼斯坦的看法是 : 認為該役後要說德軍失敗上嫌過早;縱使損失那二十多萬人,他仍認為德軍尚有在 : 東線以機動作戰打擊俄軍而製造軍事僵局以獲取政治談判的機會。不過反過來看, : 這不就代表他亦承認難以在東線獲得最終勝利了。我個人的看法是史達林格勒一役 : 後就宣告德軍在東線上的失敗,損失二十多萬的老兵這對於德國陸軍戰鬥力打擊太 : 大。據古德林的說法,在1941.6.22起到該年11月底,德軍在東線的死傷總數就達 : 到74萬3千人(他們當時的平均總軍力是約350萬人),所以到了1943年1月史達林格 : 勒一役結束時東線狀況鐵定更糟。況且德國的人力資源遠不如蘇聯,這些被俘的損 : 失加上開戰後陸續的傷亡,兵力素質下降後的德軍根本越來越難以寡敵眾,敗是遲 : 早的了。 1943年的德軍或許沒辦法在佔領蘇聯了 但以其兵力要防守要維持跟蘇聯的僵局 不是沒有可能 唯一要擔憂的是外國援助是否開始發酵 德軍在東線的毀滅 後面還有更多的影響 而且不少都是希特勒的"傑作" 更別說後來中央集團軍的"崩潰"算是他的得意之筆 可與史達林格勒相呼應 ※ 編輯: dake 來自: 140.123.217.100 (05/16 14:51)

05/16 14:54, , 1F
我有個疑問德軍怎麼有辦法登陸英國???
05/16 14:54, 1F
在法國戰役結束 德軍就已經在演練登陸戰 執行作戰問題面在於海軍 還有空軍能提供的援助是怎樣 要不然基本上由於英軍在敦克爾克丟掉重裝備 英國陸軍對於德國陸軍的攻勢沒法擋 ※ 編輯: dake 來自: 140.123.217.100 (05/16 14:58)

05/16 15:53, , 2F
很好奇 Jodl不是號稱德國最聰明的頭腦之一嗎?
05/16 15:53, 2F

05/16 15:59, , 3F
Jodl若不聰明,哪能在希特勒身邊待那麼久?自是精通為官之道
05/16 15:59, 3F

05/16 16:13, , 4F
繼聰明又是寵臣 怎沒想辦法讓希老闆接受些好意見
05/16 16:13, 4F

05/16 16:16, , 5F
我的點就是海軍和空軍真的能掩護到嗎?
05/16 16:16, 5F

05/16 16:18, , 6F
老闆若沒有那個腦容量吸收好意見,就算寵妾的勸告都聽不進去的
05/16 16:18, 6F

05/16 16:20, , 7F
如果不去搞挪威!拿來護衛是有可能
05/16 16:20, 7F
※ 編輯: dake 來自: 140.123.217.100 (05/16 16:23)

05/16 16:24, , 8F
挪威不是有德國需要的鐵砂嗎?
05/16 16:24, 8F

05/16 16:25, , 9F
瑞典也有!德國拿到瑞典鐵沙也沒有佔領那裡
05/16 16:25, 9F

05/16 16:26, , 10F
德國沒有佔領羅馬尼亞也拿到那裡的石油
05/16 16:26, 10F

05/16 16:29, , 11F
只是挪威當初對德國不是採取合作態度吧
05/16 16:29, 11F

05/16 16:30, , 12F
這種外交問題希特勒要多擔待一點責任!畢竟把多一點的資源用在
05/16 16:30, 12F

05/16 16:30, , 13F
主戰場上是很重要的
05/16 16:30, 13F

05/16 16:30, , 14F
就算拿不到挪威的先用瑞典的也沒差!先把英國打掛在說
05/16 16:30, 14F

05/16 16:32, , 15F
問題是希老闆根本不想和英國開戰 打起來是萬不得已
05/16 16:32, 15F

05/16 16:35, , 16F
所以我才說他消滅英國的決心根本不夠
05/16 16:35, 16F

05/16 16:36, , 17F
他從未認清英國與法國的關係是DEPENDET 不是INDEPENDET
05/16 16:36, 17F

05/16 16:40, , 18F
dependent希特勒一直對和英國的外交存某種程度的幻想
05/16 16:40, 18F

05/16 19:16, , 19F
英國本來就不算希特勒的戰略目標,根本沒有長期計劃!
05/16 19:16, 19F
文章代碼(AID): #18BItag_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BItag_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