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史達林格勒

看板Warfare作者 (溶在咖啡裡的糖粉)時間16年前 (2008/05/16 05:32), 編輯推噓10(10013)
留言23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38 (看更多)
※ 引述《lwo005 (Erich von Manstein)》之銘言: : 儘管後世有許多評論家都認為希特勒過度分散兵力追逐太多目標 : 但是如果我們試著站在當時當地的立場來思考 : 其實也不難理解希特勒的決定有他的考量 : 我不覺得就這次事件說他腦殘是公平的 : 畢竟站在他的位置上不能只做軍事考量 你這樣講是比較中肯的評斷。 關於東線戰役的目標規劃就連當時參戰的德國人也覺得混亂。照曼斯坦的敘述 ,希特勒基於政治與經濟因素而將列寧格勒(政治性目標)、烏克蘭地區(經濟性目 標)兩處列為主要目標。反之陸軍總部(OKH)則站在軍事上希望尋求殲滅俄軍主力, 而最可能碰上俄軍主力進行決戰之處就在於莫斯科。由以上可知,希特勒心中的主 攻力量是南、北兩支集團軍,OKH心想的主攻力量則為中央集團軍。古德林的說法 印證當時德軍對作戰目標不明確此一情況。北中南三線哪支才是主攻在一開始時並 未指明,作戰指示是三支集團軍互相協同包抄殲敵,先求突破俄軍前線、擴大戰果 。直到1941.8.4開會時,希特勒才就戰事的未來方向召集將領開會磋商;並說就當 時戰況來看南面的成效較佳,所以他希望中央集團軍協助南面集團軍攻下基輔,以 利進攻烏克蘭云云。不過在7月時希特勒就已下令禁止攻擊莫斯科,即可見出一些 端倪。 姑不論前述德軍高層的心理想法,其實從中央集團軍的作戰任務與行動中,同 樣可察知中央集團軍偏輔攻性質。譬如古德林稱他那個裝甲兵團收到的暗示性訓令 ,就是當完成第一期任務(斯摩稜斯克一線)後即該準備北旋協助北面集團軍攻下列 寧格勒與波羅的海灣岸。而之後作戰重心移到南面,他的兵團又奉派往南參與基輔 會戰。 不過如果因為希特勒心屬南面攻勢,於是將史達林格勒悲劇歸罪於他那亦不太 公平。首先是當作戰目標不明的第一期過了之後,希特勒所希望的主攻勢就確定在 南面,所以無法歸罪他追求過多目標導致失敗。若要反省第一期時那種三線進攻犯 了分散的錯,那除希特勒外,OKW(最高統帥部)、OKH(陸軍總司令部)以及陸軍參謀 本部這些高層決策單位也都有責任不是。 其次,選擇南線作為主攻具有複合性的好處。東線攻勢在1941年冬頓挫很大部 分的原因是後勤給養出無法迅速送抵前線,由於東線路況差、德軌與俄軌無法相容 、德軍高層對戰況過於樂觀而未預謀生產冬季作戰物資等等,導致前線部隊在迅速 推進後陷入後繼無力情況。為了改善基本給養的問題,於是將南線作為主目標似乎 是很合理的選擇;攻下後可當成征俄的跳板,由那提供糧食、油料、生產裝甲車輛 與彈藥。南線的重要性雖則曼斯坦曾批評過一些地方,如頓內次的煤對德國無益, 但他仍不否認南線之於德俄兩軍,仍是個政治(對中亞與東歐各國的影響力)、經濟 (工農資源)、軍事(進攻跳板)皆具的必爭之地。相對於南線,中部的莫斯科與北部 的列寧格勒的必爭性就較不高。另外古德林卻持相反意見。他認為莫斯科是蘇聯一 個重要的政治標的,在那尋求與俄軍決戰獲得決定性勝利的機會較大。同時莫斯科 亦是交通要衝且具部份工業力,有軍事經濟的吸引力,拿下後還可阻斷俄軍的南北 內線機動運送。不過就算真的當初德軍主攻莫斯科,也無法保證日後不會發生如史 達林格勒圍城的慘事。所以史達林格勒之敗不能證明南線主攻這個選擇是錯,且需 回到軍事層面,由戰術面評斷進攻史達林格勒的行為是不是有問題。 其三,拿下南俄到高加所等地可以消減蘇俄軍事持續力。這點跟上一點是一體 兩面,既然南線具有複合利益,那一定會發生敵消我長狀況。對於這個情況曼斯坦 是持保留態度,他認為在德軍佔領頓內次一地後俄軍仍能生產大量的戰車與彈藥, 同時他藉由觀察俄軍砲兵的恢復狀況,認為"敵消"是有但打擊不大。對於這個問題 我則認為尚須考慮英美對俄的軍事援助。在日本不對蘇俄宣戰而蘇聯國廣幅大、德 軍無力封鎖蘇俄,在無法速戰速決的情況下與其說是希特勒禁止撤退導致史達林格 勒失敗、或說希特勒追求太多目標導致征俄失利,那還不如說希特勒對蘇俄宣戰這 個決定本身就是個錯誤。而這就牽涉到更高層次的整體大戰略的問題,故一部份德 國將領像隆美爾、古德林等人就認為,與其對蘇俄宣戰還不如即早投入、重視地中 海戰場,控制北非進而進入中東來壓迫英國。至於曼斯坦,他是認為地中海戰場不 是很重要,就算拿下了要說能對英國造成多大壓力很受質疑。總之這種大陸派與地 中海派的大戰略爭執難以憑斷何者較正確,無法印證而且也離討論主題太遠。 經前面幾點論述,可知討論德軍在史達林格勒的最終失敗是立基在不質疑是否 該發動"征俄之役"此前提上。而在經過初期進軍後,希特勒個人將南面作戰視為整 個東線作戰的主要目標,所以在大戰略上他並未犯追求多目標的問題;而是在軍事 行動上犯了這樣的毛病,在戰術上使用了不足的軍力去執行過多的軍事行動。因此 導致失敗的原因個人認為是「先是過於投入對史達林格勒的征服,爾後俄軍反攻時 德軍又未能及早脫離危險的被包圍態勢」。希特勒禁止突圍撤退的命令須負部分的 責任,而剩下部分責任則須由OKW、OKH、空軍總部、六軍團司令負責。具指揮權力 的希特勒和OKW、OKH的人員,讓當時主攻史達林格勒的B集團軍主力部隊過於集中 在城內與城周圍區域,北翼只留下一些軸心國部隊防守,而俄軍的包圍攻勢最成功 的地方就是在北翼。而南翼的A集團軍因負責攻略高加索,故也無足夠力量擔負防 禦B集團軍南翼的任務。 在先天上作了個極危險的佈署,而在進攻史達林格勒時又過於投入,其傷亡被 後人稱為血肉磨坊。所以當六軍團屢次進攻而頓挫甚至進行休整後,保盧斯卻未對 他所轄部隊的這種情況進行提防(或是他有提防卻不敢對高層大力反應),導致後來 油料彈藥存量不足遇突圍都有點不可能,這保盧斯對於史達林格勒的失敗至少該負 1/3的責任。一味想拿戰功而驅使部下硬攻,卻不為部隊的存保做足夠設想,那這 種指揮官絕對是不及格。被圍後空軍總部無法確切預估空投的能力加上戈林過度吹 噓,導致被圍守軍無法獲得口頭上允諾的空投量,故空軍總部的人員也得負上1/3 的責任。所以結論是史達林格勒的失敗不能全歸到希特勒頭上,憑希特勒一人不可 能造就這麼大的軍事失敗;真要歸咎那以希特勒為首的最高統帥部以及空總、陸總 甚至參謀本部這些領導階層都同樣有責任,當然還得加上一個不夠武斷的軍團司令 。 最後略為談談史達林格勒的軍事失敗對於德軍東線的影響,就曼斯坦的看法是 認為該役後要說德軍失敗上嫌過早;縱使損失那二十多萬人,他仍認為德軍尚有在 東線以機動作戰打擊俄軍而製造軍事僵局以獲取政治談判的機會。不過反過來看, 這不就代表他亦承認難以在東線獲得最終勝利了。我個人的看法是史達林格勒一役 後就宣告德軍在東線上的失敗,損失二十多萬的老兵這對於德國陸軍戰鬥力打擊太 大。據古德林的說法,在1941.6.22起到該年11月底,德軍在東線的死傷總數就達 到74萬3千人(他們當時的平均總軍力是約350萬人),所以到了1943年1月史達林格 勒一役結束時東線狀況鐵定更糟。況且德國的人力資源遠不如蘇聯,這些被俘的損 失加上開戰後陸續的傷亡,兵力素質下降後的德軍根本越來越難以寡敵眾,敗是遲 早的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25.7.119 ※ 編輯: poety 來自: 125.225.7.119 (05/16 05:37)

05/16 07:45, , 1F
有料
05/16 07:45, 1F

05/16 07:46, , 2F
推推
05/16 07:46, 2F

05/16 08:19, , 3F
05/16 08:19, 3F

05/16 09:21, , 4F
推專業
05/16 09:21, 4F

05/16 10:21, , 5F
推 最近剛看完曼斯坦跟古德林的回憶錄 深有同感
05/16 10:21, 5F

05/16 11:09, , 6F
佩服佩服 把我懶得打的都打出來了XD 而且還有很多論點讓我
05/16 11:09, 6F

05/16 11:10, , 7F
耳目一新 實在有料
05/16 11:10, 7F

05/16 12:15, , 8F
推!柯恩顧慈論及軍事災難,幾乎是多項環節(戰略文化,
05/16 12:15, 8F

05/16 12:16, , 9F
大戰略,戰役法)同時出錯無法因地制宜所致,非能歸咎
05/16 12:16, 9F

05/16 12:16, , 10F
一人一事。
05/16 12:16, 10F

05/17 03:57, , 11F
挑個小瑕疵:OKH之外還有「陸軍參謀本部」?
05/17 03:57, 11F

05/17 23:01, , 12F
OKH並不能完全與參謀本部一辭畫上等號,前者的最高位是陸軍總
05/17 23:01, 12F

05/17 23:02, , 13F
司令,而後者的最高位是指參謀總長。當時的陸軍總司令是由希
05/17 23:02, 13F

05/17 23:06, , 14F
特勒兼任,而當時的參謀總長是蔡茲勒。
05/17 23:06, 14F

05/20 15:35, , 15F
回一句話,基本上進攻蘇聯或是地中海戰場並不在德國參謀本部
05/20 15:35, 15F

05/20 15:36, , 16F
對戰爭預備的評估內,二戰前的作戰準備還停留在對法的西線作
05/20 15:36, 16F

05/20 15:37, , 17F
戰上,因為對法作戰完全是心理上擊潰的重大勝利,所以很自然
05/20 15:37, 17F

05/20 15:38, , 18F
德軍會繼續沿用這種以擊垮敵人心理的方式作為作戰的主調,即
05/20 15:38, 18F

05/20 15:38, , 19F
使是到了最後阿登戰役的階段,德軍的大量屠殺戰俘依然反映德
05/20 15:38, 19F

05/20 15:39, , 20F
軍企圖製造敵人恐慌、從心理層面壓倒敵軍的作戰態度的影子~~
05/20 15:39, 20F

05/20 15:40, , 21F
但我看來,不管是進攻蘇聯或是地中海區域,都已經遠遠超過德
05/20 15:40, 21F

05/20 15:41, , 22F
國軍事動員的極限,以當時德國國力難以應付這樣的遠征......
05/20 15:41, 22F

08/05 04:23, , 23F
08/05 04:23, 23F
文章代碼(AID): #18BAm8bO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BAm8bO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