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Re: [震怒] 希特勒當年為什麼要進攻俄國 …

看板Warfare作者 (回到未來)時間18年前 (2006/03/27 03:30),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60 (看更多)
※ 引述《qabcfdbeee (九黎)》之銘言: : 巴巴羅沙失敗的因素: : 戰場的反攻。 : 關於攻陷莫斯科即可結束巴巴羅沙作戰 : 當時德軍將領古德林主張攻陷莫斯科即可造成紅軍的全面崩潰,這樣的看法 : 是基於法蘭西戰役的經驗。當法國的首都巴黎淪陷後,其部隊便士氣低落, : 以致於求和。與德國人是世仇的法國人尚且因為這樣而亡國,何況是內部 : 人民並不心服於政府的蘇聯呢?加上當時蘇聯因為強迫推行經濟計劃,造成 : 民生困難。假如德軍打入蘇聯政治中心象徵的莫斯科之後,宣布解放蘇聯 : 人民自由,蘇聯就算不是被德軍打垮,自己也會被人民搞垮的。 : 恰好,希特勒歧視斯拉夫民族跟猶太人差不多,他打下的地方對待蘇聯人的態 : 度跟史達林的苛政比起來只是換個主人而已,加上史達林後來對自己的人民宣揚 : 俄國民族主義,培育愛國心,使得人民勇於起身捍衛祖國。諷刺的是,史達林 : 的解救蘇維埃的政策正是自馬克思,列寧等人以來就被共產黨揚棄的。 我覺得這是最關鍵的一點 元首老是說將軍們不懂經濟的重要 可是玩政治起家的元首卻在巴巴羅沙作戰中完全忘了這回事 (還是受限於國內的政治因素? 但在這方面妥協會足以撼動1941年的納粹體制嗎? 在帝國連戰皆捷的當時,我想元首對帝國的掌握應該還相當穩固才對) 作戰剛發動時輕易而巨大的勝利果實 一方面固然是因為史達林的大整肅導致紅軍人才的大失血,將領因循卸責風氣盛行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共產體制的幾個五年計畫、消除私有財產等政策非常不得人心 當時佔蘇聯人口比例最多的地方農場主與農民都對史達林政權十分反感 各地的種族主義其實也蠢蠢欲動 導致帝國軍隊一開始打著解放的口號進攻得到很大的迴響 就算不像國共內戰時那麼誇張,但是紅軍一般士兵普遍戰意低落 潰退後大批投降的情況卻十分普遍 偏偏元首強行『矯正』了『解放政策』,對於扶植各地方民族軍隊的計畫也因此停擺 否則一路打進莫斯科或高加索很可能不會受到頑強地抵抗 一旦情勢如此,所謂『打下莫斯科』=『蘇聯解體』是完全有可能的 除此之外 其實我覺得戰略的取捨也不無問題 攻擊蘇聯是相當大的賭注,這點上從元首下至參謀本部都很瞭解 其中固然有先發制人的成分,以免史達林準備好後用紅軍海撕碎波蘭前線 但如果純粹就擊敗蘇聯以迫使英國投降這一項戰略目的而言 只要用巴巴羅沙作戰的十分之一資源, 隆美爾很可能就帶著第四與第二十一裝甲師衝進開羅了 固然在地中海制海權受挫的情況下,北非運補十分艱險 但是攻下埃及、斷絕大英帝國的主動脈, 這對英國佬的戰略意義有多麼巨大 只要看看艾爾阿拉敏一役把個無能將軍捧上了天,就不難窺其一二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5.29.147 ※ 編輯: ELFIN 來自: 218.35.29.147 (03/27 03:54)

03/27 04:23, , 1F
因為蒙帥在義大利跟西歐表現都不怎麼樣嗎?
03/27 04:23, 1F

03/27 04:44, , 2F
蒙帥可是蒙著眼睛跟耳朵
03/27 04:44, 2F

03/27 04:45, , 3F
靠美援淹死敵軍的高手啊
03/27 04:45, 3F

03/27 10:20, , 4F
其實蒙哥馬利並沒有各位想的那麼差拉
03/27 10:20, 4F

03/27 10:20, , 5F
有機會再介紹
03/27 10:20, 5F
文章代碼(AID): #149klSVV (Warfar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1 之 160 篇):
文章代碼(AID): #149klSVV (Warf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