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台灣斷代採英倫三島做法

看板TW-history作者 (bxdfhbh)時間15年前 (2009/09/01 19:56),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8/22 (看更多)
※ 引述《brinewenwen (brinewenwen)》之銘言: : 上述所說的台灣漢人部分,有學者認為台灣的漢人與一般大眾所認為的『中原漢人』有別 : http://cult.nc.hcc.edu.tw/but23.htm : 我想版上各位大大皆太偏重台灣漢人與中國漢人的想法,而較少站在台灣漢人與原住民平 首先,你的的鏈接里的文,承認:但從生物學異同來比較﹐臺灣的福老及客家人仍與華南人 血緣上最近﹐其次與東南亞人較近,與華北人(中原、河洛人)較遠。 也就是說,承認主體是從福建遷徙過來的。 第二, 你可以看,不管是你所列的鏈接里的朱真一 ,還是林媽利的文,基本上都是著眼於血液的 研究,而回避基因的研究,或者最多就口頭說一下基因如何,而拿不出實際的可信的證據。 你所列的鏈接里甚至直接說: 人類DNA有30億對的核酸基(Nucleotide)﹐所以不可能探討所有的DNA。每種研究只取其中 極小部份來比較﹐取不同部份,不同的調查自然可能有些會有不太一樣的結論。若非查DNA 直接找核酸基不同﹐只查DNA的「產物」﹐譬如膚色﹑牙齒﹑血型﹑酵素的功能、蛋白質的 抗原等等﹐其差異就會多些。 看到這段話,這篇文其實就可以不用看了。 現代人類學研究,基本上就是看DNA的,就是分析DNA的, 直接聲稱DNA沒用的人,可以說是對現代人類學研究一竅不通。 在DNA分析出現之前,血液的血型等因素的分析,確實是人類學的重要工具,但當時就發 現了很嚴重的問題: 1、血型和人類的分化很多時候對不上,特別是在有緯度差的遷徙上。 2、因為基因的連鎖互換,只要稍微沾一點當地血統的外來遷徙者,在環境的物竟天擇下, 很容易大多數獲得當地的細胞類型。 好在DNA的研究這種工具出現了,極好地解決了所有的難題。 人類的線粒體DNA,完全是母系繼承, Y染色體DNA,完全是父系繼承, 而基因的突變,則可以清晰地勾勒出遷徙和分化的路線圖。 可以說DNA的分析,可以非常精準地分析出民族的遷徙和分化過程。 現在的人類學研究,非常依賴DNA的工具了。 而且這個鏈接的作者居然斷言這種工具:不同的調查自然可能有些會有不太一樣的結論。 你結論不一樣是因為你的樣本量不夠大,樣本采樣不夠有普遍意義。不是這種工具不好用。 對漢族的父系DNA研究結論可以發現,漢族無論南北,父系血統都大體一致,所構成的來源 比例大致相同。 而對漢族的血型研究可以發現,南北漢人的差距非常大。 有人借此得出結論,游牧民族對漢人的輸血非常大。 但如果仔細分析,這樣會導致這樣的結果:游牧民族對漢族的輸血,輸入的都是女性,這 樣才能在不改變父系DNA的基礎上改變血型的差距(蒙古人超過半數都是C類,和漢人的O3 差距非常大)。 實際上,在人類跨緯度的遷徙中,血型的變化非常大。 而從基因的角度看,福建福佬人父系反而很少有當地百越的基因,和廣東人、浙江人對比 強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93.141.130

09/02 11:06, , 1F
B大這邊我只能說您不太了解您這邊文自己說的東西
09/02 11:06, 1F

09/02 11:11, , 2F
林媽利的研究成果也是繼承許多以往的血液及基因研究
09/02 11:11, 2F
文章代碼(AID): #1AdGlakC (TW-histo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8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AdGlakC (TW-his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