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房地產真的是經濟的火車頭嗎

看板Stock作者 (鋼琴上的吉他手)時間4年前 (2019/08/03 03:48), 編輯推噓25(25063)
留言88則, 1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7/14 (看更多)
房地產是經濟的火車頭嗎? 不是 營造業才是 之前看過一本書、憑印象大致寫一下 一般狀況有兩種 先有需求 用營造實現 或 用營造建設 創造需求 先有需求 企業家看到未來有商機,接下來需要的就是辦公室、廠房來生產產品 就需要營造業蓋工廠、辦公室 輸運原料到工廠,運輸產品到市場,需要營造開路 生產線需要人員進駐,需要交通運輸 人員進駐之後,開始需求在地消費,民生商店開始進入,基礎建設開始興建 人越來越多後,民生需求樣式越漸廣泛,形成成熟的生活圈 住房需求開始攀升=>房地產這邊才開始,一些房產需求產業開始進駐 其實這邊可以看到,有需求就要工廠生產來實現,需要營造創造工廠 還沒有房地產,經濟就已經開始被拉動了 簡單的例子 台塑雲林麥寮六輕 年產值2兆 靠的是蓋工ᄐt,不是靠蓋房地產 另一個是先營造建設 創造需求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台灣各地的科學園區 政府先用營造蓋科學園區,提供優惠大舉招商 等公司進駐越來越多 人員越來越多 然後再形成成熟生活圈 房產才會再進駐 麥寮六輕是填海造地、園區常是偏遠的大塊荒地 如果沒有營建去建構基礎建設跟產業的話 在那種地方蓋房子只會變鬼屋而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193.1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564775298.A.0EA.html

08/03 03:50, 4年前 , 1F
營造業是勞力錢 房地產是投機錢
08/03 03:50, 1F

08/03 04:15, 4年前 , 2F
也未必是投機。重劃區需要有勇者進駐,並給予報酬
08/03 04:15, 2F

08/03 04:15, 4年前 , 3F
房產大多頭就跟利率爆減有關,怎麼一堆人全都說炒作
08/03 04:15, 3F

08/03 04:16, 4年前 , 4F
太偏離基本面怎麼可能炒得起來
08/03 04:16, 4F

08/03 04:17, 4年前 , 5F
產業跟投資者可用房產抵押借貸。財富效果也影響消費
08/03 04:17, 5F

08/03 04:17, 4年前 , 6F
很多事情一體兩面,不能偏頗看待吧~
08/03 04:17, 6F

08/03 04:17, 4年前 , 7F
光是炒地皮 就是大投機了 台灣明顯炒過頭 包含農地
08/03 04:17, 7F

08/03 04:19, 4年前 , 8F
至於風險 就看誰是最後上船的那一隻老鼠
08/03 04:19, 8F

08/03 04:21, 4年前 , 9F
隨便你~ 我沒說完全沒有投機,但並非都是
08/03 04:21, 9F

08/03 04:21, 4年前 , 10F
並非全都是 95%是 = =
08/03 04:21, 10F

08/03 04:21, 4年前 , 11F
如果有變更地目的可能性,本來就會上漲
08/03 04:21, 11F

08/03 04:22, 4年前 , 12F
看錯的人自負盈虧
08/03 04:22, 12F

08/03 04:22, 4年前 , 13F
你能夠舉證詳實的統計數據我可以認同。憑感覺的話
08/03 04:22, 13F

08/03 04:22, 4年前 , 14F
那我不再回覆,浪費我生命
08/03 04:22, 14F

08/03 04:24, 4年前 , 15F
不須多做解釋
08/03 04:24, 15F

08/03 04:24, 4年前 , 16F
估價是很專業的事情,買方也不全都是笨蛋
08/03 04:24, 16F

08/03 04:25, 4年前 , 17F
笨蛋是有,假交易也有。但要說全都是則我無法苟同
08/03 04:25, 17F

08/03 04:26, 4年前 , 18F
新北市跟歐美那些地方比,你要不要想想看差異在哪?
08/03 04:26, 18F

08/03 04:26, 4年前 , 19F
我國和他國的稅制和土地使用的差異又在哪??
08/03 04:26, 19F

08/03 04:27, 4年前 , 20F
裡面那個教授已經有解釋原因了阿,你不懂基本面嗎
08/03 04:27, 20F

08/03 04:27, 4年前 , 21F
果然浪費我時間
08/03 04:27, 21F

08/03 04:28, 4年前 , 22F
是基本面 還是炒作面 = =
08/03 04:28, 22F

08/03 04:28, 4年前 , 23F
算了,隨便你。我不再回覆,這裡是股板
08/03 04:28, 23F

08/03 04:30, 4年前 , 24F
所以對樓上來說 房地產是拿來投資的 不是拿來使用
08/03 04:30, 24F

08/03 04:32, 4年前 , 25F
正因為土地的固定性和稀有性 炒作房地產非國家之福
08/03 04:32, 25F

08/03 06:27, 4年前 , 26F
營造賺一次,房地產都漲快兩倍了
08/03 06:27, 26F

08/03 06:52, 4年前 , 27F
風傳媒呂紹偉談過,看房地產(或營建業)的產業關聯
08/03 06:52, 27F

08/03 06:52, 4年前 , 28F
係數,就有答案,量化後的答案
08/03 06:52, 28F

08/03 06:54, 4年前 , 29F
正常來說是這樣 但台灣買樓的囤積成本太低 好處太多
08/03 06:54, 29F

08/03 06:56, 4年前 , 30F
加上範圍小 靠土地致富的人太多了 更加深這個觀念
08/03 06:56, 30F

08/03 21:12, 4年前 , 31F
08/03 21:12, 31F

08/03 21:13, 4年前 , 32F
上面是w大推的文章 看完就有答案啦
08/03 21:13, 32F

08/03 21:16, 4年前 , 33F
大家要相信小英的居住正義政策
08/03 21:16, 33F

08/03 21:18, 4年前 , 34F
台灣是偏資本主義的國家 房價不會便宜的
08/03 21:18, 34F

08/03 21:32, 4年前 , 35F
這跟什麼主義沒什麼關聯吧?中國社會主義國家 房產
08/03 21:32, 35F

08/03 21:32, 4年前 , 36F
也沒比較便宜
08/03 21:32, 36F

08/03 21:37, 4年前 , 37F
中國才不是社會主義好嗎 中國現在哪裡社會了
08/03 21:37, 37F

08/03 21:54, 4年前 , 38F
ok 中國屬於資本主義我也認同 那同樣是資本主義發達
08/03 21:54, 38F

08/03 21:54, 4年前 , 39F
的日本和美國房價所得比應該沒有台灣這麼高吧
08/03 21:54, 39F

08/03 21:56, 4年前 , 40F
左右最要的一件事:政府的政策,實價課稅 屯房稅
08/03 21:56, 40F

08/03 21:56, 4年前 , 41F
房貸利息
08/03 21:56, 41F

08/03 22:08, 4年前 , 42F
多多、套套: 台灣跟日本不同 房地慘只漲不跌
08/03 22:08, 42F

08/03 22:09, 4年前 , 43F
新蓋的房子可計入當期GDP 但要扣掉成本
08/03 22:09, 43F

08/03 22:10, 4年前 , 44F
二手屋交易 不計入當期GDP
08/03 22:10, 44F

08/03 22:12, 4年前 , 45F
但房仲相關的服務費 應該會計入GDP
08/03 22:12, 45F

08/03 22:13, 4年前 , 46F
還是可以養活一堆靠話術維生之人
08/03 22:13, 46F

08/03 22:21, 4年前 , 47F
實價課稅,然後基本稅率會從1.2%變成0.12%
08/03 22:21, 47F

08/03 22:27, 4年前 , 48F
臺灣是因為房地產持有成本低,加上屬於亞洲自由燈塔
08/03 22:27, 48F

08/03 22:27, 4年前 , 49F
的溢價
08/03 22:27, 49F

08/03 23:06, 4年前 , 50F
亞洲自由燈塔?當日本真的移到歐洲了嗎?
08/03 23:06, 50F

08/03 23:26, 4年前 , 51F
這麼簡單的問題也有人搞不清楚,什麼房地是產火車頭
08/03 23:26, 51F

08/04 00:17, 4年前 , 52F
呂紹煒的文章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說考量的很全面
08/04 00:17, 52F

08/04 00:17, 4年前 , 53F
如果已經有既定的偏見,再多想法也是過濾的結果
08/04 00:17, 53F

08/04 00:18, 4年前 , 54F
先射箭再畫靶罷了。了解問題的真正根源和解法更重要
08/04 00:18, 54F

08/04 00:20, 4年前 , 55F
很多表面的解法都有阻礙或不切實際
08/04 00:20, 55F

08/04 00:22, 4年前 , 56F
如果只是想要宣洩憤慨,去公共議題版或遊行
08/04 00:22, 56F

08/04 00:23, 4年前 , 57F
或乾脆去攔轎申冤算了
08/04 00:23, 57F

08/04 00:25, 4年前 , 58F
歐美日本的稅都很重,還原過後的負擔其實很重
08/04 00:25, 58F

08/04 00:26, 4年前 , 59F
會直接比較房價所得比實在是...
08/04 00:26, 59F

08/04 00:26, 4年前 , 60F
台灣資源、產業過度集中在土地匱乏的雙北,這才是
08/04 00:26, 60F

08/04 00:27, 4年前 , 61F
問題所在。少數的交易價格會拉抬整體的市值
08/04 00:27, 61F

08/04 00:27, 4年前 , 62F
還要考慮金融方面的抵押和增轉貸效果,問題很複雜
08/04 00:27, 62F

08/04 00:28, 4年前 , 63F
民主時代,要實價課稅很難,幾乎保證喪失政權
08/04 00:28, 63F

08/04 00:29, 4年前 , 64F
而且應該在低利率時代前完成。現在來不及了
08/04 00:29, 64F

08/04 00:30, 4年前 , 65F
漲個幾%民眾就在GGYY的,民眾哪管你什麼正義或公平
08/04 00:30, 65F

08/04 00:32, 4年前 , 66F
直接限制交易價格或租金的漲幅,國外有做過,但也有
08/04 00:32, 66F

08/04 00:32, 4年前 , 67F
副作用。社會住宅則未必效益很好。包租代管推行上
08/04 00:32, 67F

08/04 00:33, 4年前 , 68F
有阻礙,而且也擔心財團化或寡占的問題
08/04 00:33, 68F

08/04 01:36, 4年前 , 69F
歐美日本因為實價課稅房子負擔很重,但這部分的錢是
08/04 01:36, 69F

08/04 01:37, 4年前 , 70F
進到政府口袋,可以運用這筆錢做更多事情,但在台灣
08/04 01:37, 70F

08/04 01:38, 4年前 , 71F
這些錢是進到建商投機客手裡,很明顯是個惡性循環吧
08/04 01:38, 71F

08/04 11:25, 4年前 , 72F
錢進到建商手裡?建商沒繳稅嗎?投機客沒繳稅嗎?
08/04 11:25, 72F

08/04 11:26, 4年前 , 73F
居住正義(X),買房正義(O)
08/04 11:26, 73F

08/04 11:50, 4年前 , 74F
回樓上,我的意思不是建商或投資客沒繳稅,現在的
08/04 11:50, 74F

08/04 11:50, 4年前 , 75F
問題是不論自住或投資,持有成本都過低,所有人繳
08/04 11:50, 75F

08/04 11:50, 4年前 , 76F
的房屋稅都遠低於1.2%,所以才會有高房價的問題。
08/04 11:50, 76F

08/04 11:50, 4年前 , 77F
反之如果實價徵收,自住和投資都會提高持有成本,
08/04 11:50, 77F

08/04 11:50, 4年前 , 78F
價格會壓低且政府實際稅收會提高,那政府多出來的這
08/04 11:50, 78F

08/04 11:50, 4年前 , 79F
筆錢可以做很多事,增加社會福利、公共建設、都市
08/04 11:50, 79F

08/04 11:50, 4年前 , 80F
更新,公共建設在徵收地段的時候,成本也會受惠於地
08/04 11:50, 80F

08/04 11:50, 4年前 , 81F
價降低
08/04 11:50, 81F

08/04 13:45, 4年前 , 82F
現在改成市價徵收,但房屋稅卻是用很奇怪的公告現值
08/04 13:45, 82F

08/04 13:46, 4年前 , 83F
我覺得才是公共建設置礙難行的原因
08/04 13:46, 83F

08/04 13:47, 4年前 , 84F
至於持有成本過低大家都有受惠,沒多少人反對啊
08/04 13:47, 84F

08/04 13:48, 4年前 , 85F
我是說沒多少(有選票)的人反對低持有成本
08/04 13:48, 85F

08/04 13:49, 4年前 , 86F
市長議員要搞清楚自己的老闆是有戶藉的不是租客吧
08/04 13:49, 86F

08/04 13:51, 4年前 , 87F
要就用公告建設市價徵收房地市價課稅這我完全同意
08/04 13:51, 87F

08/04 22:09, 4年前 , 88F
建商跟炒房客繳的稅有比較多?XD
08/04 22:09, 88F
文章代碼(AID): #1TH9E23g (Stoc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TH9E23g (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