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台灣的軟體工程師該何去何從?

看板Soft_Job作者 (遙遠的旅人)時間13年前 (2011/08/07 18:34), 編輯推噓34(34026)
留言60則, 3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3 (看更多)
※ 引述《neovision (新視界)》之銘言: : 其實就軟體產業來說我個人也認為不太樂觀, : 從中國近年薪資成長的幅度和高低差距就可以看出, : 中國現在很像當初台灣經濟起飛的那個階段, : 一般人民想要往中產階級前進,基本上走軟體這塊是非常迅速的一條捷徑 : 只要習得進階的技術,便很容易能年年身價跟著水漲船高 : 加上盜版真的也算是中國軟體業快速成長的幕後英雄 : 技術、資訊的易取得性,任何有心人士只要一台電腦和網路線 : 就可以在家閉門造車、甚至練成一身絕技 : 於是中國人材前仆後繼的投入這塊領域 我不否認現在中國大陸的軟體業比起台灣發展的更熱,但你的立論有幾個問題: 1. 對岸同水準的開發者,薪資比起我們只贏不輸。 當然我說的是台票40000+以上的在比,低標由於基本薪資還有物價水準的關係, 台灣的低階行情薪資會比大陸高。 而大陸職場軟體業專業開發者每年談薪水多是10%起跳的,一跳槽能翻兩翻的新聞還有 聽到,這點台灣就輸很大了。 也就是說,同樣都是有賺錢的軟體公司,大陸的薪水不會以台灣差,而漲幅可能更好。 2. 盜版什麼的,台灣條件要不相同要不更好。 如果說靠盜版就能撐起軟體業,台灣當年都被『譽為』海盜王國,差點就要超級301了 ,那為什麼我們的軟體沒起來?明明一切都早了別人十多年。 至於資訊開放,我們的網路沒有金盾擋著,沒有censorship,種花電信官僚歸官僚,還 不至於是黑心ISP,我們連國外可一向比較快且穩的。 所以,『大陸軟體業比台灣火爆』的成因不會是低成本、盜版、資訊流通快速。 : 即使中國就軟體人員的素質來說,相較於台灣還算是比較參差不齊 : 但縱使假設台灣 10 個軟體人員裡面,稱得上優秀的有五個好了 : 而中國保守假設 10 個只有一個 : 但中國人口數是台灣的 50 倍之多 : 整體下來可用之兵還是足夠打掛台灣.. 整個非洲加起來的人比我們多,但沒有人在害怕非洲。 整個新加坡人口比台北市還少,但我們羨慕他們的成果。 (他們當然有很多不好的地方)。 另外,『打掛台灣』? 產業是市場經濟的領域,不是統獨政治的場域。 大陸人開軟體公司的目的是為什麼?就為了搶台灣人的飯碗嗎? 我看不出大陸老闆特別針對台灣會有何利益上的合理性。 另外,人多從來都不是問題,軟體業只是一個統稱,裡面有太多的專門領域以及 各式各樣特殊的獲利模式。 一個已經有100人,平均個人年薪70萬台幣的公司,沒有辦法全力去進入一個年產值 只有10億的市場,因為CEO會在董事會議上被釘到牆上去。 一個需要聘請Sales去跑業務、接單抽成的軟體公司,沒有辦法去做一套可以只賣100 美金的軟體。 一個想跟VC拿500萬美金的團隊,當初跟VC的承諾,絕對不會只有每年穩當淨收50萬、 年獲利成長率10%、五年後開始獲利。 台灣一個團隊的資源與人數比較小,那就挑對手也只能丟一樣的人數、資源的領域去 做就可以了。 : 加上個人曾經跟公司內中國分部合作的經驗 : 發現或許是他們那的誘惑少很多 : 有的工程師竟然只要沒事的話,都是在 trace 一個數十萬行程式碼裡面 : 各 function 和流程,真不知該說是佩服還是無言來形容.... 我想包括我在內,版上很多人閒著沒事都是在看Code的。 你如果挑得是Eclipse還是Linux,那你還可以說『我看得是百萬行級的程式碼』 這不是誘不誘惑的問題,這是知識工作者對自身專業的態度與要求問題。 : 現在中國一些著名的軟體和公司,不管是 UI 或是功能設計, : 其實蠻多都已超越外國軟體 : 反之台灣或許就是富有慣了 軟體產業像是一個邁入退休階段的老年人 : (但卻沒有一般到達退休階段該有的薪資水準) : 以致於大部份的人興趣潰乏 只求不要過勞死、能溫飽就好 : 唯部份人還能依靠著「熱情」不斷向上充實提升 : 但現實是....熱情會永遠歷久不綴嗎? : 想當年資訊產業剛盛行時 : 很多中文軟體技術文件的第一手資訊都還只能找繁體版咧... 我認為中國大陸軟體業長期來說會起來最重要的兩點: 1. 市場為創新之母,而他們有夠大的本土市場。 大陸新興了這麼多少則數百、動輒成千上萬名員工的企業,如果這些企業在自己的市場 裡要跟對手競爭,他們一定要依靠IT建設來流通資訊。 而他們競爭的對象可不只國內自己人,多得是有外商來插一腳、分杯羹的。 所以中國企業要存活,他們一開始就會考慮用目前世界現役水準的IT科技才能至少不輸 給外商。那麼需求誕生了,你是在中國開公司做軟體的,你會不鑽研最前面的嗎? 2.政府專制。 很諷刺的,中國政府在資訊控制與言論管制,不論在實際政策執行與法規方面都相當 的『有效率』。 這樣的效率還有中國獨特的對『法』的認識與解釋,使得顯著比例的外商在中國栽了個 大跟斗。(中國對自己人偏心,但誰叫你外國人看到人家市場大就犯賤要來做生意呢?) 不民主、不法制、語言也不是很通,這都給了本土有心想發展的企業很好的機會鑽空子。 至於台灣,只能說,這十多年的軟體現況,就像是棵矮樹站在『硬體製造』的參天 巨木旁,掙扎著要去多照一點光、多吸一點水。 資金、人才、政府關愛都被吸走,而不論是業界還是學界,從來也沒有凝聚什麼特定 共識最後做出成績出來。 台灣小,但小不是藉口。 韓國也小,而在我們嘲笑他們的公家機關網站很爛的時候,他們的公務員跟民間卻硬是 把遊戲產業做起來了。 而台灣人的政府只會在那邊戰藍綠,沒在討論共識的。 回到正題,在台灣要開一間在特定領域作到『世界級』的軟體公司,大概Google Search 該領域關鍵字,同領域產品可以排進前五名這樣的水準,並不是辦不到: 1. 如果目標是賺外國人的錢,那就要做『文化中性、領域專門』的產品。 簡單的說,你的目標用戶,最好是某個非常專門領域的知識工作者,而那個領域基本上 沒有地理區域上的文化偏好。舉例來說,你做的如果是Matlab、RDBMS,會對這種東西有 需求的人通常都是為了他們專業上的需求而用,而不論是哪裡的科學家,他們對matlab 的需求價值不會有文化上的不同。 做領域專門的東西有幾個好處: 1)池塘裡養不了鯨魚。如果該領域真的很特殊,那市場總產值一般就不高,跳下來對 那些大傢伙來說只有資金資源擱淺的份。 2)機會成本構成進入障礙。學歷身份太好,想要年薪15萬USD起跳的人不會進來。 本來產業就沒多少錢,當然不可能冒險請尊神像供著。 賺外國人的錢,而不抱台灣企業的大腿有幾個好處: 1)客戶不會三天兩頭要你"onCall onSite onSchedule",人不近不親就沒有可以盧人情 的空間,沒有人情買賣的成本就好損害控制。不要小看Local Support這種Event Driven的Task對團隊開發效能的侵害,寧可生意不做,不要Over service。 2)保證的事有作到,他們普遍給錢不囉唆。特別是法制國家的客戶。 3)市場大多了。只要產品領域是文化中性的,台灣人做的跟美國人做的分不出來, 那就是產品說話:價值取向、品質、價格決勝負。 4)開發者的滿意度會比較高。兩個開發者,一個中華民國政府、台灣中小企業的 專案三年接10個,一個走自己的步調開發公司的產品,透過網路與世界各地的客戶做 Consult Support也是做三年,是你你選哪一個?哪間公司比較好留人、比較好累積 知識資產?哪一個從公司畢了業要找工作時履歷比較好看?答案很明顯。 2. 要做低單價的東西。 最好一張訂單可以壓在1000 USD以內(可以是任何夠低的價格,目標市場的客戶可以不用 經過層層審核就能動用的錢以內最好),低單價可以保證二件事: 1)你會強迫自己在產品的價值訴求上採取『大廠不可能用』的差異化策略。 也許你的產品跟某大廠生產的的產品都叫做A,但是市場上會買你的東西的人,跟會買 大廠的東西的人將會非常的不同,因為他們是基於不同的需求來評價各自心中的A的。 2)市場上VC投資很多錢的競爭對手,被迫得要燒更久的錢。 單價與客戶數量決定流進來的現金,而現金決定獲利。當你跟競爭對手提供的產品服務 有著重疊度很高的價值取向、而不論那一方都難以訴求新的價值來爭取客戶時,價格就 會決定何者採用。這時候透過壓低單價把回報期拉長,就會使競爭中燒錢速度快的那方 - 特別是有VC投很多錢佔投資比例高的團隊會變得非常痛苦。 VC的特性就是:他們想要一個大的錢投下去、快快燒、快快回報,年報酬率數字好看 公司就能賣到好價格,因為對他們來說資金週轉率很重要。 這樣的特性使得VC普遍的缺乏耐心,他們會在Review時去『建議』他們認為可以衝高業 績來讓帳面數字好看、讓投資人安心的『作法』。 簡單的說,如果錢都要足夠燒超過兩年,當你背了100萬,而對手背著500萬,那麼當單 價被壓低時,VC臭臉的程度、Funder胃痛的程度、團隊在壓力下做出錯誤決策的風險, 你的對手就是你的五倍。 基本上以上的策略就是在消除『超級對手』出現介入的可能性。 我個人相信台灣有很大一塊的中高階人力(秀才),都是浪費在國內很多吃不飽餓不死、 累積不了專業、也沒有能與高報酬匹配的挑戰的專案環境裡。這些人其實都是可用的兵力 將這些人釋放出來,或從新一代開始把人往這樣的方向導過去,我們可以拿優秀的小團隊 去對付那些傻傻跳進來沒有穿吊嘎拖鞋去苦幹五年的心裡準備的對手。 回到政府的作為。 台灣政府有個白痴的思考方式,就是認為:『產業產值越大,越值得大家跳下去。』 看看新聞講得那些: MEMS很大很好我們要做、生科很大很好我們要做、Cloud很大很好我們要做。 一堆專家學者們還在做著有一天自己的研究可以『超英趕美』的白日夢,結果總是讓 產業被各國專利打臉,只因為『市場在人家的土地上,而人家地雷已經埋好了』。 都已經21世紀了還在幻想可以像過去竹科那樣,靠一個產業幾家指標企業養所有人。 兩兆雙星、新的園區、新的產業條例都是這種好大喜功的思維表現。 台灣軟體的產業開拓,應該要朝一籃子特殊領域產業開始前進。 軟體是一個需求變化多端、快速、零碎,供給價值的前提假設變化莫測的領域。 戰爭迷霧大,目標模糊,就總是有外國企業重艦巨炮無法著力的地方。 化整為零打游擊,從低產值的『鄉村』偏僻領域開始,一個一個的用優勢兵力局部聚焦 方式做出優秀產品把市場打下來,那麼只要累積到一定程度,鄉村就會包圍城市,只要 剛好在一個關鍵的大需求上我們湊齊了一條龍,那就是螞蟻搬象的時候到了。 -- 我所信仰的科學是一種謙卑的理性,承認自身的無知與渺小才能觀察到世界在我們貧 弱的知覺上留下來的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08.243.66

08/07 18:44, , 1F
good
08/07 18:44, 1F

08/07 19:07, , 2F
好文一推 非常令人深思的觀念
08/07 19:07, 2F

08/07 19:25, , 3F
推,好文.
08/07 19:25, 3F

08/07 19:33, , 4F
08/07 19:33, 4F

08/07 19:45, , 5F
另一個可惜的地方是,看的到問題的不願意跳出來,跳出來的沒
08/07 19:45, 5F

08/07 19:46, , 6F
當它是問題 XD
08/07 19:46, 6F

08/07 20:13, , 7F
我會認為寫高維護需求的軟體 (就是那種出了問題會很糟糕
08/07 20:13, 7F

08/07 20:14, , 8F
因此買的人不敢不買維護合約)的軟體, 請足夠資格寫出
08/07 20:14, 8F

08/07 20:15, , 9F
接近無bug的軟體以圖「淨賺」維護合約金也是一種方法.
08/07 20:15, 9F

08/07 20:29, , 10F
08/07 20:29, 10F

08/07 20:52, , 11F
好文! z大發文總有一定的水準.
08/07 20:52, 11F

08/07 21:29, , 12F
『文化中性、領域專門』那就是繼續專注IC設計,晶圓代工囉
08/07 21:29, 12F

08/07 21:33, , 13F
推好文!
08/07 21:33, 13F

08/07 21:40, , 14F
推最後一大段給台灣軟體業的建議~~非常中肯~~
08/07 21:40, 14F

08/07 23:29, , 15F
不推不行!
08/07 23:29, 15F

08/08 00:43, , 16F
大推這篇, Z大點破了許多台灣在產業上的迷思
08/08 00:43, 16F

08/08 01:47, , 17F
好文推
08/08 01:47, 17F

08/08 07:30, , 18F
推 應該要朝一籃子特殊領域產業 找打得下的戰場
08/08 07:30, 18F

08/08 08:24, , 19F
好文推
08/08 08:24, 19F

08/08 09:58, , 20F
z大快可以出書了吧
08/08 09:58, 20F

08/08 10:22, , 21F
見解正確 推一個~
08/08 10:22, 21F

08/08 11:36, , 22F
我看到都哭了(淚推) 快出來選總統吧Orz
08/08 11:36, 22F

08/08 12:54, , 23F
選總統太浪費人才了。。
08/08 12:54, 23F

08/08 13:03, , 24F
好文推
08/08 13:03, 24F

08/08 16:08, , 25F
大推阿..
08/08 16:08, 25F

08/08 16:18, , 26F
好文推
08/08 16:18, 26F

08/08 17:03, , 27F
那就來選版主吧 XD
08/08 17:03, 27F

08/08 17:15, , 28F
文化中性領域專門<us$1000,除了matlab還有?華文不要了嗎?
08/08 17:15, 28F

08/08 17:18, , 29F
到大陸綁雲端不在此範圍吧?最後仍然是前端10%自個過活?!
08/08 17:18, 29F

08/08 17:23, , 30F
認清實況是對的,但這只各自為戰,沒達到聚合廣大軟體同行
08/08 17:23, 30F

08/08 17:28, , 31F
或許這只是示範,仍缺乏互通聲息,互聚呼應,很快就分割收購
08/08 17:28, 31F

08/08 20:25, , 32F
好文 ~推~
08/08 20:25, 32F

08/08 21:10, , 33F
台灣需要一個像你這樣的CTO
08/08 21:10, 33F

08/08 23:43, , 34F
選總統吧XD
08/08 23:43, 34F

08/08 23:48, , 35F
選版主吧XD
08/08 23:48, 35F

08/09 00:55, , 36F
咦? 不是說台灣沒人材嗎?
08/09 00:55, 36F

08/09 01:12, , 37F
佩服~好文推
08/09 01:12, 37F

08/09 02:36, , 38F
YA~WiMAX好強大 大家一起做 然後一起死翹翹~
08/09 02:36, 38F

08/09 03:19, , 39F
不推不行!!
08/09 03:19, 39F

08/09 11:49, , 40F
原文沒提wimax吧 只不過腦殘正腐跟某白癡外商押錯寶
08/09 11:49, 40F

08/09 14:27, , 41F
WIMAX? 是那個Intel嬌喊一聲,台灣人就climax的玩意嗎?
08/09 14:27, 41F

08/09 18:38, , 42F
沒提到 只是想到政府壓技術這項就要喊一下XD
08/09 18:38, 42F

08/10 12:11, , 43F
台灣從EthLan切入,但ip-router,ATM,xDSL,GSM,wifi到Wimax
08/10 12:11, 43F

08/10 12:17, , 44F
無法像往日的PC與LAN以破解機密勝出,主要是電信壟斷積弱.
08/10 12:17, 44F

08/10 12:20, , 45F
Wimax企圖以研發技術知識領先,背後是老美但日歐以LTE突破
08/10 12:20, 45F

08/10 12:33, , 46F
這跟平板手寫輸入辨識如此高技術竟然不如iphone雙指觸控!
08/10 12:33, 46F

08/10 20:41, , 47F
產值大代表市場大可以養夠多人, 換句話說能夠切入的角度也比
08/10 20:41, 47F

08/10 20:41, , 48F
較高, 產值小的市場很可能一進去就得跟龍頭硬碰硬, 不見得好
08/10 20:41, 48F

08/10 20:44, , 49F
另外提到在關鍵需求決戰之類的, 若是你的規模不夠,有可能在
08/10 20:44, 49F

08/10 20:45, , 50F
關鍵潮流出現時, 一戰成名嗎? 像現在3D電視/雲端/OLED是趨勢
08/10 20:45, 50F

08/10 20:46, , 51F
我們也看到了, 但哪個戰場我們有一次定江山的技術? 沒有吧
08/10 20:46, 51F

08/10 20:47, , 52F
很多技術沒有錢跟規模燒很難有成果, 而利基市場不見得輕易讓
08/10 20:47, 52F

08/10 20:47, , 53F
人進去, 所以我不認為許多小廠商分頭苦幹有辦法帶起來
08/10 20:47, 53F

08/11 18:06, , 54F
z大提的是一種策略思維,如何在資源不如人的時候,進行有效運
08/11 18:06, 54F

08/11 18:07, , 55F
用,這當然需要相當準確的市場定位,以及自我掌控資源的能力.
08/11 18:07, 55F

08/11 18:10, , 56F
過去台灣硬體為人稱道的就是彈性製造跟cost down的能耐;但這
08/11 18:10, 56F

08/11 18:10, , 57F
種策略用在軟體產業上,似乎是死路一條,也沒人敢再這麼玩.
08/11 18:10, 57F

08/16 12:54, , 58F
本來支撐者就是考量重點阿 又不是技術高的東西就一定賣
08/16 12:54, 58F

08/16 12:55, , 59F
改用WiMAX對電信業者來說根本是整套全新的
08/16 12:55, 59F

08/16 12:56, , 60F
LTE只是IP化 根本不會動到架構
08/16 12:56, 60F
文章代碼(AID): #1EFceTCg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9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EFceTCg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