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下載APP、國外軟體逾3千元 要課稅!

看板Soft_Job作者 (遙遠的旅人)時間13年前 (2011/05/15 18:49),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7/16 (看更多)
※ 引述《ggg12345 (ggg)》之銘言: : 軟體的問題是: 如果您想從中收費, 您就要有方法能保護您的權益, 不管是直 : 接或間接的, 最重要的答案是收到報酬沒有? 利用繳稅只是利用國家的公權力 : , 但不管用那種方法, 一定會有代價付出, 這也是需要報酬的原因. 要保護軟體的權益靠公權力的執行是沒用的,內容產業的衰退已經告訴我們這種作法 只是拖著等死而已,不會有未來的。 做軟體要賺錢,目前看來比較可行的商業模式都是走網路系統應用服務或顧問知識 服務,收費對象還不見得是使用者,有可能會是任何想透過軟體發行商與使用者 接觸的人。 這些東西的特點就是:它們都是服務,你不付錢,斷水斷電。 顧問服務的顧問、網路應用的主機都是軟體發行商的資產,顧客透過交易能買賣的 只有『服務』而已。 另外,回推文網友,為什麼我唱衰台灣做全球通用雲端平台做不出來? 我想說的是,台灣開發雲端的如果想做的是Amazon、Google的me too,那就是浪費錢。 不要說這兩家,如果只是現在這樣幾個小公司加政府研究機構每間幾十個人在那邊搞 ,想打贏IBM、Oracle、M$這些二軍都機會渺茫。 以我的觀點,雲端平台服務跟金融服務一樣是標準的壟斷性產業,它同時具有技術密集 、資本密集與市場密集的特性。 第一,資本密集。 每年光是Amazon一家就投下超過1 Billion在EC2的RD Team上頭,為的大概就是跟那些 太吸引人的公司在矽谷搶人、留人。硬體設備比都不用比,想想Google 的Server Farm的1000分之一的規模就好。不要講外國人,講台灣人就好,台灣工程師有很多在國 外唸書的工作成就也有世界水準,他們現在是回台灣跟那些小公司一起打拼呢?還是有 更多留在美國為這些大企業建立平台?如果台灣的學校真的爭氣,如果台灣真是座寶島 ,你會看到那些公司跑來台灣開研發中心搶人才的。(事實上Google的Android的應用端 、porting部份就很有這種味道。)無論如何結果都是台灣沒有錢、也沒有手腕搶人才。 第二,市場密集。 全球網路最複雜最大的節點叢集在美國,目前網路資訊流通量最大的市場也是在美國。 所以最有可能購買雲端應用的顧客市場,就是美國。 而不幸的,雲端服務的底層系統平台供應商必然是具有市場密集優勢的廠商(也就是美國 的本土廠商)會贏。 Server Farm不在美國,連線就是比較慢、比較不穩。這是地理上的劣勢,而且,流量 的管理與『調整』在國家競爭優勢的大帽子下從來不是不能做的。不講美國講中國就好 ,不是離我們很『近』嘛?看看連回台灣有多少不能連、速度又多快吧。 中國政府要玩『外國人』可從來沒在心虛的,Google是很好的例子。 第三,技術密集(知識密集)。 軟體產品跟硬體產品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沒有生產』。沒有生產,台灣人擅長的製造 知識就完全銜接不上。有人推文拿台灣『高科技硬體』產業的興起來說我們在做軟體 上也有機會,那是忽略了台灣早年做雨傘、運動鞋的生產製造經驗到了所謂的『高科 技硬體生產』仍舊是有用的。 對當年很多拿錢出來投資的老闆來說,這仍舊是他看得懂的生意:都是流水線、都是 技工、都是try & Error、都是高污染,拿社會成本來賺錢。 軟體的知識密集同時建立在多個面向上,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老闆與投資者的知識水平。 目前檯面上喊得出名字、基於軟體開發而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哪一個的老闆或創辦人 在軟體開發領域是省油的燈?而那些成功興起的企業,背後又有哪個沒有慧眼獨具的VC、 Angle在支持? 說台灣做全球的雲端底層平台做的起來,就像是在說台灣在金融領域『有機會』超越 華爾街一樣,我想還是先實現亞太金融中心再說吧。 -- 我所信仰的科學是一種謙卑的理性,承認自身的無知與渺小才能觀察到世界在我們貧 弱的知覺上留下來的痕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4.153.89

05/15 19:55, , 1F
挖 死人骨頭亞太金融都挖出來鞭屍囉???
05/15 19:55, 1F

05/15 21:21, , 2F
亞太金融中心 => 香港、新加坡
05/15 21:21, 2F

05/15 21:21, , 3F
亞太雲端中心 => 新加坡 (人家已經有amazon, salesforce的
05/15 21:21, 3F

05/15 21:21, , 4F
datacenter了...)
05/15 21:21, 4F

05/15 21:26, , 5F
1 Billion我們花得起. 之前DRAM, 面板就花兩兆在上面了
05/15 21:26, 5F

05/15 21:27, , 6F
當然願不願意花. 花下去會不會再度傷心..就不清楚了
05/15 21:27, 6F

05/15 22:51, , 7F
小挑錯一下,應該是 Angel
05/15 22:51, 7F

05/15 23:22, , 8F
超有道理 QQ
05/15 23:22, 8F

05/16 02:02, , 9F
我同意資本市場一定要先有起色,但目前看來真的一點跡象都沒.
05/16 02:02, 9F

05/16 02:03, , 10F
兩年前台商陸續回流潮看起來好像有那麼一絲味道,但現在好像
05/16 02:03, 10F

05/16 02:03, , 11F
又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05/16 02:03, 11F

05/22 10:50, , 12F
推本文~~
05/22 10:50, 12F

06/02 12:06, , 13F
雖然中肯 但有股淡淡的哀傷
06/02 12:06, 13F
文章代碼(AID): #1Dpw-k1O (Soft_Job)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7 之 16 篇):
文章代碼(AID): #1Dpw-k1O (Soft_Jo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