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人所以第一年考績平平/不好

看板Salary作者 (Helio-X20)時間1年前 (2022/09/06 22:46), 1年前編輯推噓3(417)
留言12則, 7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ifooleru (i服了u)》之銘言: : 想請問板友們的經驗 : 是否這樣的情況算常態? : 自己本身的經驗撇開不看 : 時有所聞身邊的人到新工作努力奮鬥一年之後 : 考績卻被打普通/差 : 原因不外乎一個非常經典的說法:因為你是新人比較沒什麼貢獻…@#$%&$^@%@ : 問了前輩關於這點 : 對方說像這樣的理由並不合理 因為這樣的話誰願意留下來… : 各位是否常見到這種考績被打差的場景呢?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G9910. 這個制度不合理,但在台灣這個現象很常見。 我不知道到底是誰發明這套考績強制配額制,不過 肯定的是台灣公司人資超愛這套考評方法。 美其名叫統計理論角度來看,人的能力屬於常態分 佈,故工作表現應該也會常態分佈才是。 可是一來統計理論在小樣本時未必成立,二來母體 樣本並非隨機篩選建立而成,顯然該理論未必可以 套用。 哪怕你表現90分,只要周遭同事都是95分,你就得 當最後一名;相對地周遭同事都是50分,你只要表 現55分,即能成為第一名。 因此新人考績墊底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未必是說 你真的很弱之類,只是在相對比較下,你是最後一 名。 人資認為不同部門第一名都差不多強,最後一名都 差不多廢,並未探究實際狀況。 這制度最後很容易變成內部惡性競爭,重點不在自 己有多強,你再強也未必當第一名,但想辦法確保 別人比你爛,你就安全了。 至於這種詭異制度會沒人願意留下來嗎? 這你就錯了,有些人還真的願意留著養老負責墊底 ,因為待在該處即便墊底,待遇也已超過他的市場 價值,事實上他的貢獻不在於能力,而是尊嚴XD 你會發現台灣公司裡面幾乎不存在全員菁英的超強 部隊,稍微有管理經驗的主管,幾乎都會在部門裏 養幾個冗員負責打雜,或安分墊底吃爛考績的人, 省去管理麻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6.247.1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662475562.A.298.html

09/06 22:55, 1年前 , 1F
台積電有人每年固定考績I
09/06 22:55, 1F

09/06 23:15, 1年前 , 2F
外國公司更愛搞績效評核制度 台灣績效評核頂多影響你分紅
09/06 23:15, 2F

09/06 23:16, 1年前 , 3F
外國考績後5%是直接砍掉 而且績效管理這種東西根本就外國
09/06 23:16, 3F

09/06 23:16, 1年前 , 4F
發明的
09/06 23:16, 4F
我待過的外商都是走類似絕對考評制,表現低於多 少會砍,而不是強制分配名額。

09/07 00:07, 1年前 , 5F
這套績效評核制度在美國很常見啊...
09/07 00:07, 5F

09/07 07:20, 1年前 , 6F
有新聞寫過美國有公司制度強制砍後5%了,結果就是主管找
09/07 07:20, 6F

09/07 07:20, 1年前 , 7F
新人來負責被砍掉
09/07 07:20, 7F

09/07 09:15, 1年前 , 8F
09/07 09:15, 8F

09/07 09:56, 1年前 , 9F
也待過外商s,名義上說沒有名額制,實際上還是會控管超達/
09/07 09:56, 9F

09/07 09:56, 1年前 , 10F
未達的比例啦 (不然怎麼控制人事預算?)。明訂配額是容易
09/07 09:56, 10F

09/07 09:56, 1年前 , 11F
留人話柄,但執行層面沒有差很多,外商這點沒有比較厲害
09/07 09:56, 11F

09/07 10:17, 1年前 , 12F
你最喜歡的外商不也這樣搞?Amazon也定期砍吊車尾的阿
09/07 10:17, 12F
這個末段淘汰幾%是從總量來算吧? 我待過的台廠是以部門(10人)為單位強制配額,各 單位齊頭式平等,和外商執行層面完全不同。 後來待的外商當然也是有在淘汰,不過抓個概數而 已,並非明定配額,有時一年3%、一年10%。 也並非要每個部門都出人被砍,而是偏向真正看考 績好壞決定去留,因此有出現過整部門都很廢,差 點被滅門,也有整部門都很強,不僅砍不到他們, 還常常全員都拿最頂考績。 ※ 編輯: MT6797 (118.166.247.168 臺灣), 09/07/2022 11:10:27
文章代碼(AID): #1Z5rqgAO (Sal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Z5rqgAO (Sa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