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劉備寄宿劉表的那幾年不會很鬱卒嗎?

看板SAN作者 (calebjael)時間11年前 (2012/09/19 05:39), 編輯推噓3(3032)
留言35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22 (看更多)
※ 引述《colamonster (可樂怪)》之銘言: : 並沒有孔融得罪過劉備的記錄 : 也沒有孔融跟公孫瓚相惡的記錄 : 沒有交集的兩個人卻一見面就酸,不合常理 因為雙方是競爭關系﹐並且過往並無合作過。 當公孫瓚與袁紹雙方在青州廝殺時﹐不可能沒有招攬過孔融﹐ 不可能沒有向孔融求援過(特別是雙方殺到史書說都沒有軍糧﹐餓殍遍地的時候) 但從劉備這話來看﹐就是孔融之前可能是兩不相幫﹐並沒有幫助過公孫瓚軍。 這也可以解釋太史慈勸說劉備為什麼是讚揚劉備"以君有仁義之名﹐能救人之急"。 這句話的政治解讀就是擠兌劉備﹕你一向看重仁義﹐不會記仇不救吧﹖ 啊﹐難道劉備你真的記仇不救﹖那你的仁義之名就是假的啦。 (所以太史慈沒有被劉備收服﹐因為太史慈說劉備"有仁義之名"不是真心話) : 再者,三國志記載劉備「斂容」 : 後漢書則是「驚曰」,都可以看出,劉備知道孔融找上他完全是一副受寵若驚的樣子 : 劉備在平原治上的政績算的上不錯,當然會有一定的聲望, : 至少讓孔融注意到這個人,(不然也不會指定劉備求救了) : 但是這是不是就能說他「很有名聲」我覺得很值得商榷 我想在這裡有必要澄清一下。 我一直並沒有說劉備在士人圈中"很有名聲"。 從一開始﹐我反對的是認為劉備被排斥於士人圈之外。 故而提出﹐劉備也是士人的一員﹐蓋因當時看重師承﹐盧植不會隨便收徒。 能被盧植收徒﹐能被袁譚執弟子禮以待﹐不會是連士人都不算的普通鄉民。 (普通鄉民織草席是很正常﹐不會被取笑﹐士人就不同了) 而且我想我們必須有個共識前提﹐即﹕士也是分高中低檔次的。 所以我也從一開始就認同劉備受到部分士人的排斥﹐但不是被全部士人所排斥。 (我還認為他後來受到幽州士人親劉虞派的排斥呢) 也就是說﹐劉備在士人圈中﹐有名望﹐但名望並不高﹐但他確實是士人的一員﹐ 而不是普通死老百姓。這是論點之一。 另一方面﹐我認為劉備到平原相的時候﹐在"軍旅之中"已經"很有名聲"﹐ 這跟他在士人中有名望但名望不高並不矛盾。這是論點之二。 可能由於這個系列爭論到現在時間有點久﹐而且中間過程中參與的人不同﹐ 爭論點一時放在一﹐一時放到二﹐從而引起誤會﹐所以我在這裡澄清一下。 : 您中間一句話不引就差很多了呢 : 恐懼姦雄一旦承隙,以貽盟主日昃之憂,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 : 知有依歸。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 : 這個條件下,「會打仗」當然是成為徐州之主的必要條件之一 這句話不是這麼解的吧.... 全句是"方今寇難縱橫﹐不遑釋甲﹐謹遣下吏奔告於執事。" 跟詩經中的"王事靡盬﹐不遑啟處。"是同解。 也就是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們很忙沒空﹐所以就不親自來跟你說這件事﹐ 而是派個小吏拿文書來告訴你。 徐州之主並不需要會打仗﹐而是需要安撫招徠一州﹐打仗是徐州之主的手下的事。 後漢王朝一向重視文教﹐選拔官吏是以品德、儒家經書的通讀程度、政績來決定的﹐ 即使是到了漢末﹐雖然實際上已經都變成軍閥﹐ 但如果直接用會打仗來作為一州之主的理由﹐公開說自己是武力軍閥﹐會被恥笑的﹐ 所以陳登這個文告絕對不是圍繞劉備會打仗來做文章﹐ 袁紹也不會以劉備會打仗為答復﹐這是基本的政治用語。 這就跟當選總統﹐哪怕是軍人政變上台掌政﹐他也不會公開說我武力很強所以 合該當總統﹐而是要說自己會發展民生文教什麼的。 : 而且事實上陶謙就是請劉備來打仗的, : 如果不能靠打仗保護徐州,要劉備來作啥?陶謙自己治下的徐州就「穀米豐瞻」了啊 : 再說了,您的論點是劉備因為在平原的戰績很好而有名, : 那這樣,主要對手袁紹難道不會對劉備有甚麼評價嗎? : 張郃打到劉備稱「當得其魁」諸葛亮「患之」, : 張遼打到就算病了孫權還要發備忘錄給下面要大家不可掉以輕心, : 劉備呢?如果打的很好,為什麼袁紹對這個讓他多次吃苦頭的傢伙半點評語都沒有? 因為袁紹敗亡了啊。連袁紹的資料都留存很少了﹐還要袁紹評價別人的資料就更少了。 劉備、諸葛亮、孫權都沒有迅速敗亡﹐故而他們的評價才會留存下來。 曹操也有對劉備評價"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就留存下來了。 事實上曹操對劉備的態度﹐跟曹操對呂布的態度有所相似﹐ 呂布在白門樓被俘之後﹐就對曹操說﹕"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 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 同傳引獻帝春秋也有﹕"布曰﹕齊桓舍射鉤﹐使管仲相﹔今使布竭股肱之力﹐ 為公前驅﹐可乎﹖布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 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 主簿王必趨進曰﹕布﹐勍虜也。其眾近在外﹐不可寬也。 太祖曰﹕本欲相緩﹐主簿復不聽﹐如之何﹖" 也就是曹操看重呂布為將的能力﹐想收服他為爪牙征戰天下。 而劉備投靠曹操時﹐也有"先主復得妻子﹐從曹公還許。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癒重﹐ 出則同輿﹐坐則同席。袁術欲經徐州北就袁紹﹐曹公遣先主督硃靈、路招要擊術。" 同傳裴注也有﹕"臣鬆之案﹕魏武帝遣先主統諸將要擊袁術﹐郭嘉等並諫﹐ 魏武不從﹐其事顯然"。 在在均顯示劉備軍事足以獨當一面﹐對於當時人才不足﹐事事需親征的曹操來說﹐ 呂布、劉備這等良將﹐是他所極想收服的。 故而從袁紹方資料本來就少、曹操評價很高這正、反兩証來看﹐ 不能得出劉備戰力不高的結論。 : 黃巾之亂延燒很久,主要的幾個黃巾主力被消滅後各地仍有散兵游勇 : 如青州、汝南就長期盤據大量黃巾,所以不見得劉備是黃巾之亂一起就討的黃巾。 更不見得不是﹐對吧﹖ : 政治勢力當然有啊,老同學公孫瓚 : 沒有公孫瓚大力拉拔,劉備能撈到這個平原相嗎? : 但是公孫瓚又能算劉備「宗族」嗎? 當然不算。 : 首先你要不要定義一下甚麼是「宗族」 : 你把李典李乾關羽簡雍田豫這些人都拉進來變宗族,這讓我很困惑 : 還是你要說這些人都是靠宗族引薦進來的? 我想你一定是在哪裡誤解了。 恰恰相反﹐我就是說這些人不是宗族。 所以我說﹐雖然曹操依靠的是宗族﹐但在起兵之初﹐ 手下知名的將領反而是陳宮、李乾這等不是宗族的人。 要等到過幾年之後﹐宗族的人才接替上來。 這個其實是有事例可以參考的(沒辦法﹐三國離我們太遠﹐ 一些事情到底如何我們並不知道﹐自然就必須通過我們知道的事例來參考) 當年蔣中正在廣東起兵﹐他依靠的軍力的基礎﹐是黃埔嫡系﹐ 但是在前幾年的征戰中﹐黃埔嫡系都是中下層的中堅﹐而不是領兵的將領。 要到過了幾年﹐特別是抗戰血洗之後﹐黃埔嫡系才接替上來成為主流。 我的觀點是三國時代也是一樣﹐曹操初起兵﹐雖然曹氏宗親出了大力﹐ 但曹氏並沒有就馬上成為軍中將領的主流﹐而是那些自己帶人投靠過來的﹐ 或手下或結盟狀態的人才是主流。如許諸、李乾、衛茲、陳宮、鮑信、張邈、張超等等。 故而在諸曹諸夏侯傳中﹐初創階段這段時間他們都鬼隱了。 同樣﹐孫堅初創階段的知名將領﹐是程普、黃蓋這些。 所以劉備的初創階段﹐他的宗親如果在軍中﹐也必然還沒有出名﹐ 僅僅是軍中中下層中堅力量﹐能夠屢敗不散﹐部曲尚在﹐能夠再次復出的中堅力量。 那麼區別就在於﹐孫堅死了之後有孫策繼承﹐並且以江東為基業。 曹操也穩固了兗州﹐使得諸曹諸夏侯能夠接替上來成為獨當一面的統軍將領。 而劉備卻沒有能夠接替上來﹐(但明明劉備也是幾落幾起﹐証明其手中有雖敗不散﹐ 雖敗不棄的中堅力量。)而且是完全沒有接替﹐劉備後來的人才幾乎都是在荊州、 益州重新招攬﹐缺乏一種手下人才屢次提拔﹐逐步升遷的圖景。 這種沒有接替上來的原因﹐不是他被士族所排斥﹐而是他脫離了鄉土根﹐ 離幽州、離徐州、離冀州﹐直到荊州才站穩。 同樣用事例來參考﹐中共起兵之初﹐也是很依賴北伐軍中自己所掌握的力量和 自己所掌握的黃埔系﹐但是後來分共清黨之後﹐黃埔系這邊的根被切斷﹐ 共軍後來的將領就沒有多少是出身中央軍校的。 而這僅僅是沒有繼續補充﹐原先已經在共軍軍中的還是有存在﹐ 但原先在劉備軍中的卻多數沒有繼續存在了﹐就一定在除了脫離鄉土根這個主因之外﹐ 有另外的第二原因所導致。這個第二原因﹐我認為就是幽州的內鬥﹐ 使得初平三年公孫瓚攻劉虞﹐一些人因此離開劉備﹐初平四年劉備背棄公孫瓚﹐ 又一些人因此離開劉備(如田豫)。 使得劉備陣營中﹐幽州人﹐特別是原來的涿郡劉氏﹐已經幾乎完全離散了。 (即使有剩下少數幾人﹐在隨後的戰敗中或死或降曹操﹐也是很正常的。) 故而才出現這麼詭異的劉備一個宗親都沒有的現象。 否則的話﹐劉備就算再地位低下﹐難道在宗族中連小時玩伴﹐ 那些小時候一起摘東家棗、偷西家瓜的感情好的人中﹐連一個姓劉的都沒有﹖ 有派系、有宗族約束﹐才會一群人說來就一同來﹐說去就一同去。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根﹐就算多想跟隨劉備﹐家裡宗族叫他們回去幽州﹐ 他們多數也是不得不回去。 而象關羽這樣單身在劉備陣營的人﹐隨你打到天盡頭都沒什麼壓力要回家。 自然容易不離不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3.4.239.133 ※ 編輯: calebjael 來自: 183.4.239.133 (09/19 06:01)

09/19 07:19, , 1F
確實。我一開始的推文,也只是這樣說的「過於強調劉備的草根
09/19 07:19, 1F

09/19 07:20, , 2F
性而忽略他的士人特色並不妥當」,我從不否認劉備的平民特色
09/19 07:20, 2F

09/19 07:22, , 3F
,但只注意到劉備平民特色而忽略他的士人特色,那只看到一個
09/19 07:22, 3F

09/19 07:23, , 4F
人的某一面而已,未能得其全豹。說穿了,從劉備的交遊、應對
09/19 07:23, 4F

09/19 07:26, , 5F
進退、宗族,他根本不是單純的庶民。喜歡劉備的人不少,甚至
09/19 07:26, 5F

09/19 07:28, , 6F
讓我有種某些朋友有「因為劉備出身越低,越可顯現他的成就是
09/19 07:28, 6F

09/19 07:29, , 7F
何其偉大」這種誤解的感覺。若真是如此,那就不是談歷史而是
09/19 07:29, 7F

09/19 07:30, , 8F
談想像了。
09/19 07:30, 8F

09/19 07:55, , 9F
不過話說回來,稱劉備在幽州時獲得宗族強援這是想當然爾的推
09/19 07:55, 9F

09/19 07:56, , 10F
論。確實,很難想像劉備起兵之初完全得不到宗族支援。但支援
09/19 07:56, 10F

09/19 07:57, , 11F
的強度史無明載,找不到直接證據,只能用慣例去推,這樣的論
09/19 07:57, 11F

09/19 07:58, , 12F
點有些危險。(如果要寫成論文,頂多只能放到註腳去談而已)
09/19 07:58, 12F

09/19 07:59, , 13F
更正:劉備早年在青州等地
09/19 07:59, 13F

09/19 10:41, , 14F
推。突然想到,劉備每次戰敗後都回復得很快。在徐州被呂布
09/19 10:41, 14F

09/19 10:42, , 15F
擊破後,回到小沛立刻聚眾萬人;之後又被曹操擊破,還丟了
09/19 10:42, 15F

09/19 10:47, , 16F
關羽,但到冀州不久,又是「所亡士卒稍來集」,一到汝南又
09/19 10:47, 16F

09/19 10:49, , 17F
可以聚兵數千。失去宗族力量卻還是能屢敗屢起,真是很神奇
09/19 10:49, 17F

09/19 10:49, , 18F
的能力。
09/19 10:49, 18F

09/19 12:53, , 19F
第一段可以這樣解釋真是了不起。人家是要求援的還可以這
09/19 12:53, 19F

09/19 12:55, , 20F
樣譏諷,更別提劉備孔融之後的友好關係,這樣的舉止只會
09/19 12:55, 20F

09/19 12:55, , 21F
覺得兩個人都是小氣的人物。
09/19 12:55, 21F

09/19 13:17, , 22F
「因為袁紹敗亡了啊。」了此段更是覺得強詞奪理,把事情
09/19 13:17, 22F

09/19 13:18, , 23F
推給史料後,史料沒有記載又說敗亡殘破抹黑的緣故,史家
09/19 13:18, 23F

09/19 13:18, , 24F
沒有記載。
09/19 13:18, 24F

09/19 13:19, , 25F
呂布跟劉備的確都是人才,但劉備那時僅是落魄殘兵敗將,
09/19 13:19, 25F

09/19 13:22, , 26F
政治實力及影響遠較呂布低,雖然程昱說要殺,但考量之後
09/19 13:22, 26F

09/19 13:24, , 27F
「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而留著劉備。換句話說,呂布在影
09/19 13:24, 27F

09/19 13:26, , 28F
響力是曹操根本不想留著養老鼠咬布袋的。說兩人相似但其
09/19 13:26, 28F

09/19 13:27, , 29F
實差得多了。
09/19 13:27, 29F

09/21 00:56, , 30F
張邈還曾是曹操上司咧 說他帶兵投靠過來實在是很奇怪
09/21 00:56, 30F

09/21 00:56, , 31F
張邈是曹操朋友 而且除了曹操曾身為兗州牧 在名義上當過張邈
09/21 00:56, 31F

09/21 00:57, , 32F
上司外 我從沒聽過張邈隸屬於曹操帳下的歷史紀錄
09/21 00:57, 32F

09/21 00:58, , 33F
而且陳宮應該算謀士之類的吧? (畢竟有"智計有餘"的評語)
09/21 00:58, 33F

09/21 00:59, , 34F
就算他拚投呂布 也沒聽過他有領兵作戰的紀錄
09/21 00:59, 34F

09/23 19:12, , 35F
PUSH
09/23 19:12, 35F
文章代碼(AID): #1GMEecvT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7 之 22 篇):
文章代碼(AID): #1GMEecvT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