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再提一下子午谷事

看板SAN作者 (Emperor)時間15年前 (2008/09/21 14:13), 編輯推噓5(5039)
留言44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6/155 (看更多)
說到子午谷之謀, 出處理應是三國志魏延傳記裡, 魏略提到的內容. 先引用一下. 魏略曰: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聞夏侯 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 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 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週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 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 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依照一般的通說, 這事應該是發生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 如果, 這段記錄是真的. 那魏延應該蒐集了相當多的情報了. 首先, 魏延規劃的主戰場是長安, 作戰目標是 "咸陽以西可定" . 所以他提到了攻長安城會遇到的對手: 夏侯楙, 同時也是安西將軍. 先跳過他的部份. 接著魏延說, 除了夏侯楙.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 這表示他很清 楚若是攻長安, 除了夏侯楙之外, 還會遇到哪些主要對手. 所以理應詳查過長 安的防禦系統. 加上網友提到的郭淮, 暴民兄已提過, 那時他理應不在長安. 故可略過. 也印 證了魏延的情報: "惟" 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第二是路線問題, 魏略說: 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 到長安。我的解讀是: 從南鄭出發, 延著秦領南邊向東走一直走到子午谷. 從 子午谷轉向北走, 不到十天就可以到長安.而且 "當子午而北"已經明示了會到 子午谷, 所以沿著秦領的南側走是很明確的. 第三是時間問題, 此處的魏略有提到兩個時間點: 第一處是 "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 子午谷到長安是不好走. 但是 看看時間晚了一些的鄧艾. 他的傳中提到, 鄧艾冬十月 開始爬山. 說是七百餘里無人之地. 下山後, "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走到棉竹戰諸葛瞻勝利. 走到雒, 後主降書送到. 十二月, 詔曰:「....」 也就是, 從鄧艾爬山到魏國的皇帝或是司馬昭知道這件事而下詔共60到90天 而已. 其中路最長的不是爬山, 而是將雒城受降的消息傳回去. 那時已經勝 利, 應該不會趕太快. 由此反推, 鄧艾爬山理應花不到一個月, 三十天. 又查了晉書, 文皇帝司馬昭的帝紀, 那就更神了: "十一月,鄧艾帥萬餘人自陰平逾絕險至江由,破蜀將諸葛瞻於綿竹,斬瞻 ,傳首。進軍雒縣,劉禪降。" 同樣是, 萬餘人. 十一月才爬山, 出江由, 戰棉竹, 進軍雒, 劉禪降. 十二月, 詔書發出. 那就只有30到60天了. 若是皇帝的紀比較可靠, 那就是十一月爬山, 十二月下詔. 請問爬山能花多 久的時間? 子午谷雖然不好走, 但是討論此策時對象是諸葛亮及其他準備北伐的同僚. 魏延不應該會犯常識性的錯誤. 所以從子午谷谷十天到長安應該是合理. 第二處是 "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 我的 解讀是等曹魏知道魏延入侵消息後, 需要二十多天才能聚集好軍隊. 而這段 時間, 也足夠諸葛亮經斜谷出發到長安來. 也就是兩方同時動作 魏延 入子午谷口後十天到長安. 諸葛亮從斜谷口出後二十多天到長安. 因此, 我認為時間上這樣是合理的. 第四是補給. 依照先前的路線與時間規劃. 魏延的補給計畫是 "精兵五千, 負糧五千" . 是一對一的補給. 我認為是很高規格的補給能力了. 其次, 到子 午谷前, 還沒離開蜀的勢力範圍的話. 負糧五千的負擔還不大. 但是, 走子午 谷的時候, 與到長安前. 就要靠這負糧五千了. 我不是當代人. 不了解五千的後勤部隊可以供給多少人共多少天的糧食. 但是, 魏延已經久經戰陣. 理應知曉. 所以我選擇相信他. 更何況他當眾提 出, 若是連補給這樣基本的東西都說錯, 實在難令人相信. 所以我認為五千人足夠攜帶一萬人經子午谷到長安的糧食. 到了長安後, 根據魏延的規劃是可以攻下長安. 之後靠 "橫門邸閣與散民之 谷" 當補給來源. 橫門是長安的西北門, 邸閣是糧倉. 如果糧倉被毀, 就搶 或是徵收當地民眾的糧食. 所以魏延是有考慮後勤的. 而我也傾向相信這計劃是足夠的. 因為他連長安 的糧倉都摸清楚在哪而準備利用了. 最後是戰況分析. 也是最容易有爭議的部份. 先說爭議比較小的部份: 曹魏沒有想到諸葛亮敢出兵攻擊. 引用的多半是這項魏略的說法: "魏略曰: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 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另外, 司馬懿在哪? 翻書得到的結論是, 打完孟達與騙來申儀就回洛陽. 表功去了. 魏明帝藉機 會請教一些事情後, 就 "複命屯于宛" . 此紀錄出於晉書卷一, 理應無誤. 所以司馬懿並不是守襄陽, 也不是守上庸郡. 而是屯于宛. 所以司馬懿可以忽略不計. 再提一件已發生的事, 記載在魏書明帝紀 "魏書曰: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 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 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 對照於前面的魏略, 諸葛亮的想法: "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魏明帝認為諸葛亮貪圖三郡是一件很笨的事, 因為他沒辦法兼顧好退路, 所 以推斷一定可以擊破諸葛亮. 諸葛亮卻認為. 從容易進軍的路途走, 可以很平安的取得隴右. 而對照後續的發展, 魏明帝預測對了. 諸葛亮的確因為要取得三郡將主要的 戰將用在三郡上而派了馬謖去守退路街亭, 而且兵也不夠多. 光這兩點就跟 魏明帝預測的一樣. 此外, 諸葛兩原本預定取得三郡後再回頭決戰. 但是決戰點理應是街亭附近 . 因為馬謖軍隊少, 不足以擊敗張郃. 而張郃之後還有其他魏軍. 若是陷於 對峙還是諸葛亮會退, 畢竟新攻下的三郡未必有足夠的儲備可供使用. 若是 從漢中轉運, 跟其他次北伐一樣困難. 加上皇帝都到長安了, 後續的支援必定會源源不斷. 即便蜀軍可以打贏第一 場, 仍要繼續面對後續的魏軍. 蜀軍真的可以保有隴右, 也就是攏山以西嗎? 最後, 就是子午谷之謀的最大疑點: 夏侯楙的反應. 因為沒發生過, 所以說他會逃或是不會逃都是猜的. 但是, 對照夏侯惇的傳記 <-- 我也嚇到了, 以前以為是夏侯淵的兒子 裡面有魏略提到夏侯楙: 魏略曰:楙字子林,惇中子也。文帝少與楙親,及即位,以為安西將軍、持 節,承夏侯淵處都督關中。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征 ,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楙在西時,多畜伎妾,公主由此與楙不和。 其後群弟不遵禮度,楙數切責,弟懼見治,乃共構楙以誹謗,令主奏之,有 詔收楙。帝意欲殺之,以問長水校尉京兆段默,默以為「此必清河公主與楙 不睦,出於譖構,冀不推實耳。且伏波與先帝有定天下之功,宜加三思」。 帝意解,曰:「吾亦以為然。」乃發詔推問為公主作表者,果其群弟子臧、 子江所構也。 其中跟子午谷之謀有關的是 "楙性無武略,而好治生。至太和二年,明帝西 征,人有白楙者,遂召還為尚書。" "性無武略" 個性上不像武人. "而好治生" 治生, 依據辭典的說法是經商. 此處應該是延伸為斂財. 也就是說, 夏侯楙個性不像武人而且喜歡斂財. 對照於後面紀錄的 "楙在西 時,多畜伎妾" 剛好合理. 有錢才能 "多畜伎妾" . 一個持節, 權力這麼大的安西將軍. 但是個性不像武人, 又喜歡斂財的人. 會不會棄城, "乘船逃走" ?? 我認為是很有可能的. 萬一, 我說萬一喔. 夏侯楙逃跑. 那這位持節的安西將軍必將他可以調動的 軍隊帶走, 好保護自己. 既然如此, 那魏延規劃的 "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 太守耳" 也就沒大錯了. 所以我認為, 若是夏侯惇的傳紀沒出錯, 那魏延的預測是合理的. 尾聲是一些枝節: 子午谷有沒曹魏的探子? 我認為沒有. 理由是: "魏略曰: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 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因為 "是以略無備預" , 所以子午谷沒有探子. 在不好走的山道養探子, 就不叫略無備預了. 魏延和鄧艾的計畫誰合理?? 其實很難比. 鄧艾成功後沒多久就被鍾會汙陷 . 所以有些細節都不清楚. 所以很難判定高下. 但是鄧艾預測錯了敵方反應, 他預測 "奇兵沖其腹心。劍閣之守必還赴涪" 但是劍閣之守沒退, 來的是涪的諸葛瞻. 所以沒達到其原本的戰略意圖. 至於魏延的戰略目標: "咸陽以西可定" . 我也不清楚能否達成. 畢竟長安 很重要. 落入蜀國的手中, 曹魏會不會苦苦糾纏, 死纏到底. 我並不清楚. 總結以上, 我認為除了 "咸陽以西可定" 之外, 子午谷之謀是合理的謀略. -- 歷史總是這樣 又翻過了一頁 遺憾的是 當代的人沒有誰能看清楚它 是因為有太多的愛恨情仇 後來的人也沒辦法從歷史學到什麼 是因為不能超越自己的情慾糾葛 於是 一頁 兩頁 ... 滿滿一本 同樣的錯 不斷發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42.111

09/21 14:30, , 1F
阿斗看情況不對都會投降了 夏侯子林才能可能比阿斗還差
09/21 14:30, 1F

09/21 14:31, , 2F
也有可能一打就倒 基本上子午谷之謀是奇襲 這時候蜀國還沒開
09/21 14:31, 2F

09/21 14:31, , 3F
始北伐 有其成功的天時.......
09/21 14:31, 3F

09/21 15:23, , 4F
李則芬有一說法我補一下,通三國志以來,除開城投降,沒有
09/21 15:23, 4F

09/21 15:24, , 5F
一場攻城能夠順利一舉攻下。
09/21 15:24, 5F

09/21 15:26, , 6F
另外若要參考到魏延本身能力與說話內容的中肯度,又是另一
09/21 15:26, 6F

09/21 15:27, , 7F
個問題,這方面李則芬也有一些評論。
09/21 15:27, 7F

09/21 15:30, , 8F
至於夏候楙會否棄城逃,古早文有討論過,但是我不解魏延為
09/21 15:30, 8F

09/21 15:31, , 9F
何說聽到我來,楙必棄城逃,我無法想像為何夏候楙欲這樣做
09/21 15:31, 9F

09/21 15:36, , 10F
子午谷有否設防,李則芬有談到,我之前沒打,但他的結論是
09/21 15:36, 10F

09/21 15:37, , 11F
並有一些較直接的證據
09/21 15:37, 11F

09/21 18:31, , 12F
說什麼隻知劉備﹐那純粹是魏國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三郡
09/21 18:31, 12F

09/21 18:31, , 13F
全丟時的掩飾之詞﹐再此之前﹐陳群等人都給諸葛亮寫過信
09/21 18:31, 13F

09/21 18:32, , 14F
勸降﹐諸葛亮也回了信
09/21 18:32, 14F

09/21 21:02, , 15F
老實說我不知道勝利的消息不用趕太快的根據是哪來的,
09/21 21:02, 15F

09/21 21:03, , 16F
照理說勝利的捷報更應該快馬加鞭送過去不是嗎??
09/21 21:03, 16F

09/21 21:04, , 17F
況且鄧艾本傳和帝記的記載差了一個月這麼多,你為何會認為
09/21 21:04, 17F

09/21 21:05, , 18F
帝記的記載比較接近事實??
09/21 21:05, 18F

09/21 22:32, , 19F
a大說皇帝的紀可信度較高, 所以我就這麼想啦
09/21 22:32, 19F

09/21 22:34, , 20F
不用快馬加鞭是因為, 劉禪投降, 應該不會動用類似六百里加
09/21 22:34, 20F

09/21 22:37, , 21F
急這類的最高速傳遞方式. 加上從蜀到洛陽無論走哪條路都
09/21 22:37, 21F

09/21 22:37, , 22F
快不起來.
09/21 22:37, 22F

09/21 22:38, , 23F
六百公里?
09/21 22:38, 23F

09/21 22:39, , 24F
比較難走的也只有蜀到魏國境內吧,魏國境內傳遞方式比較
09/21 22:39, 24F

09/21 22:40, , 25F
快吧,搞不好有飛鴿傳書之類的.
09/21 22:40, 25F

09/21 22:48, , 26F
六百里加急是大陸劇中軍情最高速的傳遞等級, 我不清楚三國
09/21 22:48, 26F

09/21 22:49, , 27F
時代最高速的軍情傳遞的名稱是什麼, 所以說 "類似" 六百
09/21 22:49, 27F

09/21 22:50, , 28F
里加急 這類的最高速傳遞方式
09/21 22:50, 28F

09/21 22:50, , 29F
漢制的烽火傳送速度就是約600"公"里每天
09/21 22:50, 29F

09/21 22:51, , 30F
詔書要發不能只靠飛鴿傳書, 必須有正式的報告喔.
09/21 22:51, 30F

09/21 22:52, , 31F
另外, 我也不清楚三國末年是否已經有用飛鴿傳書.
09/21 22:52, 31F

09/21 23:02, , 32F
我只想說,要是夏侯楙沒像魏延想像一樣落跑
09/21 23:02, 32F

09/21 23:03, , 33F
請問魏延有什麼辦法應對這個狀況?
09/21 23:03, 33F

09/21 23:04, , 34F
魏延沒說, 但是當他到長安時. 諸葛亮依計畫已經出斜谷口
09/21 23:04, 34F

09/21 23:05, , 35F
他必須自己想辦法撐個10幾20天
09/21 23:05, 35F

09/21 23:06, , 36F
所以只要夏侯楙不如魏延所想,這個計畫會落到什麼地步?
09/21 23:06, 36F

09/21 23:07, , 37F
有沒有備案我們不曉得,不過話又說回來是否有這計畫還是
09/21 23:07, 37F

09/21 23:07, , 38F
有點問題....
09/21 23:07, 38F

09/21 23:38, , 39F
若我是魏延, 如果夏侯楙沒逃就攻佔附近的縣城. 等諸葛亮來
09/21 23:38, 39F

09/21 23:46, , 40F
嗯是的沒完美的計畫
09/21 23:46, 40F

09/21 23:53, , 41F
話說清朝唯一一次八百里加急就是攻下金陵的捷報
09/21 23:53, 41F

09/21 23:55, , 42F
所以說捷報有沒有可能快馬加鞭? 看來是有的 XD
09/21 23:55, 42F

09/22 00:01, , 43F
會落到什麼地步? 其時太難猜或是推測了. 抱歉. 可能很慘
09/22 00:01, 43F

09/22 00:01, , 44F
謝謝 Ayukawayen大. ^_^
09/22 00:01, 44F
文章代碼(AID): #18rUNiU1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rUNiU1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