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再提一下子午谷事

看板SAN作者 (暴 民)時間15年前 (2008/10/12 18:4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55/155 (看更多)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1.魚豢的簡單生平: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D%9A%E8%B1%A2 : 注意裡面有提到:他當過魏國的「郎中」。所以他根本不是啥「民間寫書人」, : 他是道道地地的官僚集團(不應該用官僚啦,那年代還沒這東西,但姑且用這代 : 表有能力進入官場的集團)一份子,只是到晉朝建立後不再當官而已。也只有這 : 樣的身份,他才有可能接觸的到史料。 : 2.我已經說的很清楚,既然魚豢他可以這麼詳盡的紀錄魏延的意見,可見他應該 : 是有看過相關的文件檔案,才有辦法寫出這樣的東西。既然如此,有相關的資 : 料他自然會寫上去,因為他既然會把魏延的意見寫出來,證明他認為這件事有 : 紀錄的價值,既然有價值,那理所當然會把他看到的資料給完整的寫上去,這 : 樣才會把事情的始末作個交代。所以我才會說如果魏延有應變計畫,魚豢不會 : 沒提到。 : 當然,你可能會說他認為沒價值,但是如果沒價值,那就是代表整件事都沒價 : 值。不會有事情有一半的紀錄價值的,假如真沒價值,那魚豢會做的選擇該是 : 把整件事整個刪除不予記錄,而不是記一半。同樣的,蜀軍史官也是一樣,不 : 會因為意見被否決,就只記一半。因為既然會記錄,即代表被認定有價值。 : 3.光說常理你可能不服氣,那就舉實際例子來證明: : A.公元589年,隋軍賀若弼渡長江,陳將蕭摩訶先後兩次進言要求乘賀若弼陣腳 : 未穩時出擊,皆被陳叔寶否決。但這兩次進言,史書皆明記,並未因為被否決 : 就只記一半。 : B.公元547年,梁以蕭淵明為帥出兵援侯景,進圍彭城。東魏以慕容紹宗為主帥 : 出兵救援。當時羊侃也是先後建議蕭淵明,立即乘東魏軍剛到陣腳不穩,出兵 : 攻擊,但都被否決。 : 這兩例都是屬下針對戰局提出建言,但都遭否決的案例。如果照你所說,因為被 : 否決,則不必要都寫上去,那我們應該會只看到「蕭摩訶建議出擊,不許」、「 : 羊侃建議出擊,不從」這樣的紀錄而已。但是今天我們看到的史料,卻是把他們 : 兩次進言被拒絕的事都記錄下來。很顯然地,史官並不認為「既然都是被否決, : 只記結果/或其中一次就好」這種想法是正確的。 : 你如果嫌這兩個資料內容不多,認為不足以證明,那你可以再去看枋頭會戰前, : 郗超對桓溫決定的進攻方式先後提出的反對意見,那可是記錄的很詳盡。同樣的 : ,史官也沒因為郗超兩次進言都被否決,就只記一個。 : 郗超的資料: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3%97%E8%B6%85 : 另外再舉一例,淝水之戰前,苻堅在徵求臣下意見時,他老弟苻融可是多次進言 : 反對出兵,史上有明確紀錄的就有三次,而三次的內容都差不多,但史書依然把 : 三次的內容都詳細記錄下來。 魚豢在魏國也只是當個郎中,蜀亡後不到二年連魏都被篡,魚豢 這樣的身份怎樣有機會去看蜀漢的記錄,而且還要是軍議記錄。 《魏略》的記載也不多怎稱得上詳盡,而且從《魏略》的說法也 與陳壽寫的不同,不要以為在魏國當個小官甚至是名譽上的官就 好象能掌握國家機要一樣。魚豢基本上只是按自己收集的消息去 寫,不可能是接觸到正式的官方史料。你引的只出現在官修的史 籍中,魚豢修的不是官史,沒有這樣的本事找原始材料來看。 : 恕我直言,你這才是標準的只看結果而得出的結論。只看結果(都是否決)當然是 : 一樣,但究其事件內容,則這兩者事實上大不相同。 : 陳餘的拒絕在於他對自己指揮能力及兵力數量的自信,他相信可以正面粉碎韓信 : ,所以他根本沒打算聽人意見。李左車是自己主動去向陳餘提建議,陳餘可沒說 : 要開軍事會議聽大家的意見。 : 孔明則不然。《魏略》開頭就已明記這是在討論北伐作戰的會議上,表示孔明本 : 來就有打算要聽聽看屬下的意見。孔明善於納諫是時人所公認的,只要意見有理 : ,他不吝於採納屬下的見解。所以楊洪建議傾全力提供劉備支援,孔明即照做; : 趙雲認為東西應該留到冬天賞賜,孔明也接受;馬謖主張南征攻心為上,孔明即 : 以之為南征的政治方針,凡此種種皆證明只要孔明認為意見有理,他都會採納。 : 因此,只要魏延意見有利於北伐,試問他有什麼理由不採納? 諸葛亮善於納諫也只是你想當然,劉備叫不要用馬謖、眾議用魏 延或吳懿為先鋒、楊顒諫不能上下相侵、楊洪勸不能用張裔為長 史、費詩勸不能交通孟達、這些諸葛亮有聽從? : 光看這一段就知道你根本沒去看我那篇論述,同時我這段的論點也沒看清楚... : 就不說尊重了,要批評別人之前,先把別人的論點看清楚這應該是應有之義吧? : 我都已經把那篇的編號找給你了... : 轉全文太長,反正轉了你沒看也沒用,我直接節重點: : 1.孔明的想法:偏向採取各種手段逐步削弱強國,扭轉國力對比。 : 2.魏延的想法:偏向一次奇襲定生死,認為可憑一次奇襲就扭轉相當程度的國力比。 : 所以,由李存勗這個例子來看,如想要憑藉著一次戰略奇襲來一舉扭轉相當程度的 : 局勢,在下以為至少要有下列兩個要件的其中之一: : 1.遠征軍要進攻的目標,必須具有不可取代性,像是敵國的君主所在地,或是國都 : 。 : 2.或是奇襲的目標,為對方大軍的後勤補給基地,一旦得手,可以有效的斬斷對方 : 的補給、物資供應,迫使敵國大軍崩潰,無力再戰。(這點南朝劉宋的張興世奇 : 襲錢溪也是很好的例子) : 那我們來檢視魏延的計畫。由於長安不是魏國國都,曹叡人也不在那,所以不符合 : 第一點;由於魏軍主力是在洛陽周遭,所以攻下長安並無法導致魏軍野戰軍主力崩 : 潰,所以第二點也不符合。因此,在下認為,魏延的想法並無法達成他期待的目的 : 。也就是蜀、魏國力比不會因此受到巨大的影響。 諸葛亮的辦法行不通,哈兄看得戰史也不少,諸葛亮的取隴右不 能消滅魏方主力,只會轉變為消耗戰,這樣的方案只有在大國才 適用,弱國不適合這樣的打法。長安是魏國在關右的主要的據點 ,是軍政中心,也是道路要沖,據長安至少令魏國入關的難度加 深,加上長安這地點的特殊政治地位,而且蜀漢是難得可以有主 動權。蜀漢不需要一次性的消滅魏方主力,只需要令對方知難而 退。 : 回頭看孔明的想法,會發現古今中外很多相似的例子,以中國來說:春秋吳破楚、 : 南北朝北魏滅後燕、金滅北宋、蒙古滅金、清滅明都是如此。而外國的話,亞歷山 : 大大帝的遠征波斯、或是漢尼拔的第二次布匿戰爭、回教徒擊敗拜占庭征服敘利亞 : 也都是如此。他們都不期待能夠藉著一次奇襲就讓對方國力變得萬劫不復,並讓自 : 己國力猛然提升,而是老老實實的藉著不斷的會戰、奇襲、破壞,使強國國力日益 : 衰弱,最後扭轉對比。 哈兄沒有看到你提的國家在力量對比上有蜀魏的差別嗎?吳、北 魏、金、蒙古在國力上並沒有比對手弱,甚至還更強。清對明的 問題更復雜,清也不是慢慢來的,是一次就吃下大部分。 : 而孔明的方案---隔絕隴山---,不是一次可完成,他必須藉由趙雲的佯動,他本身 : 的進軍,還有之後防守隴山阻擋魏軍不斷反擊的一系列軍事行動,來達到吃下涼州 : 的目的。 : 而只吃下涼州,對比於魏延號稱的吃下咸陽以西(等於是整個涼州+超過1/3的司隸), : 當然造成國力的扭轉程度較小,所以我會強調"相當"兩字。在這一篇,我依然有強 : 調這兩個字,所以請你跟wholmes不要漏看我的敘述。 : 然後我再強調一遍,魏延的構想不能達到目的,因為蜀軍就算佔領長安,也沒辦法 : 派軍去控制長安以西的土地,所以: : A.長安沒有不可取代性,不是國都,曹叡也不在那。 : B.長安不是關東魏軍主力的後勤補給基地,所以魏軍不會因後勤問題而崩潰。 : C.因為要因應魏軍的大軍,又沒有天險可以節約兵力防守,故蜀軍也不會有空去確 : 實的分兵佔領、消化土地,而只能控制長安附近,所以蜀國的國力根本不會增加 : 。 魏軍不會只是單單死攻隴山,看魏軍還沒有加強壓力已經擊退趙 雲,要是再加強兵力直取武都,分割蜀漢防線,切斷隴右補給線 ,甚至乘虛襲漢中,想吃下隴右可不是容易。 : 當然啦,如果蜀軍能在長安城下野戰擊滅魏軍主力,那當然就可以產生效果。不過 : 那就換我回頭問了: : 1.如果決定打野戰,按照孔明的計畫也一樣可打,越過隴山就好,既然兩個方案都 : 可在野戰決勝,憑什麼認定魏延的計畫就會比較好? : 2.認定野戰一定會勝利的理由是什麼?先說好,別跟我說魏延沒有保證要跟魏軍決 : 戰。子午谷計畫走到最後就是要野戰決戰! 蜀軍要出隴山決戰時,魏軍可不一定會應戰,結果是你的大軍只 會困在山區,魏軍就乘虛攻武都、天水或漢中。就野戰來說,蜀 漢的肯定比魏國強,至少在天水有破司馬懿。 : 如果子午谷真的成功落實到最後,就會演變成蜀、魏兩軍主力聚集在長安城下的情 : 形,而且兩軍都有急著一戰的理由:魏軍為了把涼州可能產生的任何不穩因素扼殺 : 掉,如有機會勢必決戰;而蜀軍為了真正拿到土地,也得把魏軍主力殲滅掉,否則 : 不但沒空去拿土地,等到糧食耗完就完了。兩邊的意思一致,不開幹都不行。 : 那麼,煩請支持者提出論證回答我的三個問題: : 1.蜀軍野戰必勝的理由到底是什麼? : 2.又,為什麼在長安附近的平原作戰,會比起在隴山附近的山地作戰對蜀軍要來的 : 有利? : 3.採取孔明方案,則是否要決戰的主動權操之在蜀軍。藉著隴山蜀軍要打亦可,要 : 守也行;而採取子午谷計畫,蜀軍除了短期決戰求勝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請問 : 為什麼要捨棄一個戰略主動權較高的方案,而去採用一個戰略主動權較低的計畫 : ? 據長安也沒有需要與魏軍在平原上決戰,利用長安接近的高地和 河流一樣是對守軍有利。 : 這也可以拿來批評?好,我真是服了你了。 : 來,我問你,魏延是不是表示夏侯楙會逃跑,然後他可以拿下長安等孔明來?如果 : 是,那我這樣陳述魏延的思考邏輯有什麼錯誤?還是你是要跟我說魏延其實意思是 : 「他帶一萬人走子午谷只是先去把夏侯楙嚇跑,然後因為對方有京兆太守,所以他 : 得在長安城下無所事事等個二十多天,讓孔明率蜀軍主力來攻長安城。」? 就是發生京兆太守可以守城,問題是這長安城是大城,又經長年 失修,守這樣的城面對經驗豐富的魏延有勝算嗎?再說魏延不是白 痴的話也不可能會浪費這二十多天,如果糧食還夠支持,會無所事 事在等嗎? : 1.你根本不知道我問你這句話的用意,就自以為是的回答。好,沒關係,反正的確 : 我也沒交代我的用意。 : 我也懶得兜圈子,就直說了: : 古今中外,只要是國君/等同國君的重臣死去,不管遠征軍之前取得了多大的成功 : ,遠征軍都會中止進攻,班師撤退。 : 所以,第五次北伐只要孔明一死,就等於宣告這次北伐的中止。因此,魏延號稱 : 要繼續領軍北伐,如果不是他沒腦袋,想不通面臨這種情況唯一的後果是撤軍; : 就是他在嘴砲! 蜀漢要繼續攻也不是光魏延的意思,諸葛亮自己也是這樣想,不然早 已經班師回朝,何需在前線浪費時間,諸葛亮可是連繼任人也已經安 排好,會把大軍留在前線自生自滅不是很奇怪。 : 2.原來只是因為兩邊在對峙。所以進攻方就自動變成守方了?那這樣孫子強調攻者 : 補給遠輸的痛苦幹嘛?反正只要跑去敵國境內跟人家對峙,就自動變成守方了嘛 : ! 不要忘記失去了長安的魏軍一切都需要千里外運補,一樣享受不到守 軍的優勢。 : 3.喔,你是說遠征軍就不會種田是吧?那麻煩你解釋一下:趙充國在平羌人時候是 : 在做什麼? 趙充國那種已經不算是遠征軍,部隊是直接駐扎在當地,邊種田邊防 守。 : 喔,你的意思是,不是平等的同事,所以魏延就可以幹掉楊儀?原來還真是官大 : 一級壓死人,拿個節就可以隨便殺人,只因對方言語尖酸刻薄啊,受教了。後來 : 的晉朝都還要求假節者是要對方於「戰時違反軍令」才可以斬殺,到了魏延手上 : 就變成只要對方頂撞我就可以斬人,這真是了不起的言論啊! : 不過我還想問一下,就算魏延可以就這樣隨意斬人好了,這跟我評價他魯莽有啥 : 關係?難道因為他拿了節,所以這樣殺人就不魯莽? 只需要是殺人後記得上報作記錄就可,在軍中軍法繁多,動不動 就是死罪。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1.126.95.42 ※ 編輯: boman 來自: 221.126.95.42 (10/12 18:57) ※ 編輯: boman 來自: 221.127.12.92 (10/12 22:22)
文章代碼(AID): #18yTNlJb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yTNlJb (S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