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再提一下子午谷事

看板SAN作者 (銀之朔風)時間15年前 (2008/09/19 23:4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55 (看更多)
子午谷以前也討論過很久,不過一樣信者恆信就是了,所以本不想多說。但既然要 把這個拿來和鄧艾做比較,那在下還是稍做討論,以下皆先分析計畫目的,再討論 計畫執行: 先說子午谷想法的目的。 蜀漢第一次北伐,目的在於吃掉涼州,這是不管孔明的阻絕隴山計畫、還是魏延的 想法(《魏略》和魏延本傳的兩兩種記錄皆然)都一致的目標,只是採用的手段不 同。 孔明的想法: 利用隴山的地利阻擋魏軍,逼使涼州魏軍因援軍無望而投降。 魏延的想法: 利用長安/潼關的要點地位阻擋魏軍,逼使涼州魏軍因援軍無望而投降。 到這邊看來很相似對不對?但事實上大不相同。隴山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只要封住 幾個隘口即可達到阻絕的目標,而由於孔明計畫帶主力前往,所以會有相對足夠的 兵力去達成這個目的。 而魏延的想法,不管哪一種,都是帶一萬人去阻絕,這人數實在過少。而且,他都 沒有考慮到魏軍可從別的道路和涼州達成接觸(至少史料裡看不出來)。以子午谷 來說,他沒有計畫封住渭北;以潼關來說,他沒有計畫拿下蒲阪,而他的兵力恐怕 也不容許他去分兵控制。於是,魏軍依然可以越過他和涼州守軍取得聯繫(這只要 小部隊就可以辦到),所以涼州守軍不會因為援軍無望而投降,因此,他的方案不 管哪一種,都無法達成目的。那麼,一個是有相當大的可能達成目的的計畫;另一 個是即使成功執行也難以達成目的的計畫,作為一個決策者會傾向採用哪種方案, 應該是不言可知。 也許有人會說,魏延是想擊滅魏軍主力。那好,先不說孔明的計畫一樣可以達到這 個目的(只要他越隴山出擊就可以),在下想問的是,憑什麼認定蜀軍野戰一定可 以電魏軍?如果長安、潼關易手,可想而知魏軍絕對會傾全力反擊,那麼在兵力、 補給、騎兵三者皆劣勢的情況下,除非蜀軍人手一把步槍,後面還跟著一票火砲, 否則在下很懷疑蜀軍必勝的理由何在? 至於子午谷在實施上的困難,已經有太多人提出過了,在下就不多作討論。只提醒 一件事,並不是掛上「冒險」兩字,就是好計畫。固然冒險精神為軍事家所必須, 但卻不是整天想著冒險就是對的。具體例子可見五代劉鄩奇襲晉陽失敗、還有拜占 庭皇帝麥紐肯寧在1178年的孤軍深入失敗。戰略的正道,始終是基於合理的計算, 即使賭博,也是要合乎常理與可行性,否則,就只好祈禱你的運氣跟鄧艾一樣好吧 ! 再來是鄧艾的目的。 從他的上書來看,可以發現他的目的本來就是成都。他根本沒有打算去劍閣和鍾會 夾擊姜維(可能他也明白拿這點兵力去打姜維,一個不好就被姜維先吃乾抹淨), 他是期待他能秘密行動,然後突然出現在蜀地內部,所以說「掩其空虛,破之必矣」 ,接著,如果劍閣之軍回援,那鍾會就可以進攻支援;如果劍閣軍不動,他就直攻 成都。照他的想法,因為秘密行動,蜀軍沒有準備,所以「應涪之兵寡矣」,這樣 他才有勝算。 可以說,鄧艾的計畫就目的而言,算是合理。計畫立基於秘密行動也不算有錯,以 這點來說,他的計畫比子午谷要好。只是,這裡面還是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 姜維手握五萬以上的大軍,又有劍閣天險,他完全可以一面分兵回去擊滅鄧艾;同 時以剩下的兵力守住劍閣,而鄧艾並沒有告訴我們萬一姜維這麼做,那他要如何處 理? 然後是分析鄧艾的過程,在下直接引用在下以前的文章: 蜀漢方面對鄧艾的爬山舉動真的完全不知情嗎?恐怕不見得。有幾個紀錄是 值得我們注意的: 1.《譙周傳》:「及聞艾已入陰平。」,換言之,早在鄧艾爬山之初,蜀國 就已經知道這件事了。 2.諸葛瞻是帶部隊前往對抗鄧艾的,而據《黃崇傳》(黃權附傳):「隨衛 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 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于流涕。」。 從這可以看出幾件事:第一,諸葛瞻是比鄧艾早到涪縣的,否則他不可能有 時間「盤桓未進」。第二,由第一可得知,蜀方應該早就知道鄧艾爬山之事 。因為涪縣離江由比較近,如果說諸葛瞻是在聽到江由陷落後才從成都帶兵 前往堵截的話,那他是不可能比鄧艾搶先到達涪縣的,除非,鄧艾行動緩慢 。問題是這不像鄧艾的作風,更不合史上鄧艾在爬過山後的舉止,所以這可 能性當可以排除。第三,黃崇的建議也可以證明此點。他建議要迅速據險, 不讓鄧艾入平地,可見得鄧艾當時還在爬山,否則怎麼據險擋人?而且由地 圖上看,出江由往南的地形基本上是在一千公尺以下(高中地理課本的圖上 很快就是是黃色的),也就是說,只有當鄧艾還在爬山之時,才有可能憑險 而不讓他進入平地,如果鄧艾已入江由,那除非把鄧艾給圍在江由一城之內 ,否則是無法讓他不進入平地的。 以這兩個記錄來看,在下認為,鄧艾要爬山之事,蜀漢方面是知道的。 鄧艾的成功,如果以開始爬山後來看的話,起碼是得力於兩個人的幫助。第 一個要感謝的是諸葛瞻,因為他既不速行據險(雖說不清楚鄧艾從哪條路跳 出,但是看黃崇如此苦諫,應該並非無法預測的。),又決定跟鄧艾開戰, 讓鄧艾有死中求活的機會。第二則是劉禪,若非他最後決定投降,當姜維率 軍趕回,區區萬把人且無騎兵的鄧艾的結果基本上不問可知。鄧艾自己的能 力只能算是第三個功臣。 順便說一下何以在下認為鄧艾這次行動並不足以作為良好範例的原因:就是 其成功不能不說是依賴運氣的幫助。在下上面提過,鄧艾的計畫除了一點( 就是如何對付姜維的回援)外,其他都要算是合理的,目標亦很正確,如果 事態的演變真的能按照計畫的內容,那麼,或許這的確會是奇襲的良好範例 。但是,不知道是鄧艾的保密做的太差,還是蜀方的情報此時特別靈通,又 或是兩者都有。無論如何,當鄧艾開始爬山時,蜀方應該是知道這件事的。 也就是說,奇襲所強調的「奇」,在此時已經出現了問題。但這時,第一次 好運降臨,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接受黃崇的意見及時應變,於是得以讓他 出江由進抵平原區域。接著,既然他是爬山而來,其兵力和補給不大該是可 以想到的。此時最穩妥的作法,該是據城堅守,這樣鄧艾前有堅城,後無退 路,失敗恐怕是必然的(他也很難迫諸葛瞻出戰,他可沒騎兵去斷諸葛瞻的 糧道-人雖然可以裹毛毯滾下來,但是馬匹就……)。這時第二次好運降臨 ,諸葛瞻選擇出戰,於是讓鄧艾有了死中求活的機會(這點鄧艾自己比誰都 清楚,《鄧艾傳》: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馬師纂等出其左。忠、 纂戰不利,並退還,曰:『賊未可擊。』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舉, 何不可之有?』就是最好的證明。)。鄧艾戰勝,但是還是有一個最大的問 題存在,那就是據守劍閣天險,手中握有大軍的姜維。如果劉禪不肯投降, 而是依照蜀郡太守王崇的建議,驛召姜維分兵回援,那麼鄧艾就要以補給不 足的萬人,迎戰數量優勢的強敵(而且在無騎兵的情形下),那除非發生意 外,否則勝負該是十分明顯的。不過,第三次好運降臨,劉禪竟然接受了譙 周的意見投降了,而蜀漢也就這樣亡了國。所以,在下認為,這次行動不能 說是良好的範例,其理由即在此。因為他鄧艾有這個運氣,別人可不見得有 !借用貝利薩留的話作為在下意見的註腳:「人不能事事專靠運氣,運氣不 會永遠不變的。」 所以在執行面上,扣除他的決心及意志力,則根本是靠著一個接著一個 的狗運,才完成了這次的奇襲。這中間只要有一個地方運氣稍差,我們就可 以看見軍事史上新增一個笑話了。 所以,在下的結論是: 魏延的子午谷計畫(或是潼關計畫),就目的而言:難以達成。就執行面而 言,更是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事實上是完全寄託在敵軍的反應遲鈍或低能 上,就此而言,在下實在很難同意這個計畫。 至於鄧艾的計畫,就目的而言,算是不錯。但在執行上則完全出了問題,導 致最後是靠著運氣才得到勝利。所以在下也很難同意這是一個好計畫。當然 ,因為鄧艾在擬訂計畫時,並不知道蜀軍會知悉他的行動,所以如僅以此來 批評,並不算公平。不過,鄧艾畢竟沒有交代,萬一姜維分兵回援,他要如 何應對?而就歷史資料來看,如果姜維這麼做,則他毫無應對之法,但這卻 是很可能會出現的情況。是故,綜合來看,在下也無法給予這個計畫好評價 。 -- 憂慮過多的人將一事無成; 憂慮太少的人是欺騙自己。 ~~~公元十七世紀‧奧地利‧孟特邱可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86.161
文章代碼(AID): #18qyal2R (SA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qyal2R (SAN)